2023年最大的變化是什麼?我們和四位科技圈CEO聊了聊 |甲子引力

2023-11-27     筆記俠

原標題:2023年最大的變化是什麼?我們和四位科技圈CEO聊了聊 |甲子引力

如果你在參與一場帆船比賽,前面的帆船隻領先你一二十厘米,想要獲得勝利的你是會跟在它後面伺機超過去,還是會選擇其他方式?

過去一年,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人工智慧帶來熱潮,但資本市場依然暗礁密布。

創業和投資如同在大海航行,充滿挑戰和不確定性。

「甲子光年」創辦六年來,懷著「珍珠一粒一粒收集」的心,連接了全網100多萬粉絲,結識了36000多位私域科技企業家。我們目睹了中國科技產業從「少數人的路」走向「大國重器」,參與推動了很多非共識變成共識,經歷了很多趨勢判斷成為最佳實踐,「甲子光年」始終和科技產業同頻共振,為每一個里程碑事件歡欣鼓舞,也會為某些困難挑戰忿忿不平。

臨近年底,關於行業、關於企業、關於個人,我們想跟這些在「科技之海」航行的人聊聊,和平時對談不同,這一次是以朋友的身份。

我們邀請了雲知聲創始人、CEO黃偉,達武創投創始合伙人、CEO荊濤,紛享銷客創始人、CEO羅旭,神策數據創始人&CEO桑文鋒(按姓名拼音首字母排序)四位老友,敞開心扉、回望今昔,聊聊他們追月趕月的故事,並推出全新的欄目——《甲子老友記》。

文章開頭的問題,老友們給了我們答案。

1.雖變無懼

甲子光年: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你的2023年,你會選擇什麼?

黃偉:我覺得就是「忙」。今年我們面對著很多外部的不確定性,我相信每個企業都要在困難中找到新的發展機會,而且要把事情做成,要把團隊繼續推動下去。我相信對每個企業來講,今年都是非常大的挑戰。

荊濤:「máng」,但是這個「máng」是兩個字,一個是茫然的「茫」,還有一個是忙碌的「忙」,先「茫」後「忙」。有一段時間確實有點茫然,今年的經濟情況不如預期,也可能是我們年初抱的希望太大了,所以走到三四月份,那個時候茫然了一段時間。但是歸根結底,作為我們這樣的投資機構,仍然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現在投資機構分為兩派,一派叫做「卷」的,一派叫做「躺」的,我們是「卷」的那種。經過調整之後,我們很快就又讓自己忙起來了。我前天晚上才從上海回來,昨天在天津待一天,昨天深夜回到北京,今天行程排了一整天,明天、後天全部都排滿,目前周六、周日也排滿,幾乎都是這樣,在忙忙碌碌地過日子,在搞工作。但是我覺得這樣至少心裡邊踏實,所以第二個關鍵字就是「忙」。

羅旭:對紛享銷客來講 2023 我覺得是「回歸」。為什麼這麼講?SaaS 這個行業在中國前前後後十幾年,最大的問題是大家靠夢想驅動,更靠 VC 驅動。因此我們一直沒有正視這個行業的商業規律、成長規律、價值規律,導致今天會有一個表象的詞叫「資本退場」。資本退場之後,各個企業感到寒氣凜然。

但我覺得更強烈的感覺並不是市場有多冷,而是價值回歸所帶來的從容和自信。這是我自身最強烈的感覺,我們的團隊在今年這種價值回歸的邏輯下,反而越戰越勇,信心也更足。

桑文鋒:我會選擇用「迎難而上」。我本身是一個比較積極的人,雖然很難,但還是要繼續往上走。

甲子光年:你所在的行業,今年最大的變化是什麼?這個變化是機遇還是挑戰?

黃偉:最大的變化是今天大家所關注的大模型。大模型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機遇,當然也帶來了困難。機遇在於我們看到了新的能力,也看到了新的機會和空間。但坦率地說,這些機會目前還沒有真正地按照我們所預期的那樣去商業化的落地。

困難是什麼?就是它的技術門檻、技術挑戰以及成本。我相信對每一個團隊的負責人來講,它都是一個非常大、非常困難的抉擇。這麼高的投入,要不要做?投入之後的產出在哪裡?這筆子彈打完之後,下一筆子彈在哪裡?這就是我們都看到的機會,也都在面臨的困難和挑戰。

雲知聲創始人、CEO 黃偉

荊濤:如果用一個關鍵字來形容的話,我認為是「滑坡」,跟往年相比確實是差了很多。

但我認為其實是機遇更大。為什麼這麼說?當整個市場低迷的時候,對於投資機構來說,正是出手抄底的時間。而且對於像我們這樣民間的、野生的投資機構來說,正好利用這段時間加強內功,可以讓我們走上更專業化的道路,可以更規範地運營。

羅旭:最大的變化是外部環境驅動了內部認知的改變。外部有兩大環境,一是市場環境,此前來自疫情的巨大衝擊,給全球經濟帶來的巨大壓力。另一個因素是資本因素,不管是美元基金還是人民幣基金,我們能清晰地看到資本對整個企業服務行業的態度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目前,全行業中的大部分公司,都還處於需要資本加持的階段。資本退潮,讓很多企業處在流血的狀態。環境的變化迫使也好、主動也好,讓我們的創業者必須要向內看。看看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我們在流血?我獲得的每一分收入是健康獲得的,還是流血獲得的?我是否真正遵循了這個行業的商業規律,能夠持續健康發展?我相信環境的變化能激起大家去對這些問題的重新思考,然後去尋求解決方案。

桑文鋒:我覺得主要還是大的環境,經濟沒有像幾年之前那麼高速增長,資本也沒有那麼熱了,所以導致了一個問題,許多企業在圍繞數字化這一塊上的投入,步子變小了,我們開拓客戶的挑戰就比較大。

在我來看,它也有好的地方,市場的競爭沒有之前那麼激烈了。在這個情況下,我們神策只要努力去做,有可能會占領更大的市場份額。等到市場再進一步熱起來的時候,我們肯定會有一個更好的增長。

吳軍老師有本書叫《浪潮之巔》,浪潮本身是有高有低,這個確實不是我們能控制的,但是我們要選擇我們所處的相對位置。在這個細分賽道,神策一直在講,要在我們這個細分市場裡面做第一名。無論外部的浪潮怎樣變化,我們這一點堅持沒有變化。

神策數據創始人 & CEO 桑文鋒

2.初心不改

甲子光年:如果給你一次重新選擇賽道的機會,你還會做出現在的選擇嗎?

黃偉:毫無疑問,我還是會選擇今天我們所在的大賽道,就是人工智慧。但在AI發展的不同階段里,會有不同的產出物,而每個團隊也有不同的基因和所擅長的能力。如果在12年、13年創業,我相信任何一個AI團隊都必須具備算法的能力。在15年、16 年,為了讓AI算法落地,我們可能要具備一些晶片設計和使用的能力。在今天,我們要具備大模型的能力。我並不覺得這些之間是互相排斥、或者矛盾的,這些都屬於人工智慧的範疇,這也是我們在人工智慧的發展階段中,必須具備和掌握的能力,就像今天的OpenAI同樣也要研發自己的晶片一樣。

荊濤:其實我更願意把自己看作是一個創業者,無論是早年我在騰訊,還是後來自己創業,包括現在我在達武創投,我也認為我們是在創業。做投資人這件事,本身肯定是快樂的、是刺激的、是幸福的,但是也是非常難受的。

在多數的時間,你需要隱忍、需要等待,就像有一萬隻螞蟻在你心裡不停地撓、不停地咬、不停地爬,你總是在這種煎熬當中。尤其在一些項目中,你要去盡調它,去不斷地觀察它、分析它。在這個過程當中,心裡其實是很不好受的。它會影響到你的心理狀態,甚至身體也會受影響。我原來很胖,有190多斤,現在不到140斤了,都已經減了差不多50斤。做投資是會減肥的。

如何化解這種壓力?我覺得首先要有一個思想認知,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只求半稱心。不要把自己的慾望放得太大,要認識客觀規律。坦白講,最釋放壓力的方式,是投出好的項目,那種幸福快樂無可比擬。

達武創投創始合伙人、CEO 荊濤

羅旭:我會,但是在很多具體做法上我會校正。人類可能正處在第四次工業革命浪潮的起點,第一次是內燃機的出現,第二次是交流電的普及,第三次是計算機的出現,這次是人工智慧加機器人。在這個歷史的關頭,沒有任何的理由去懷疑,在一個智能化的時代,智能化軟體的價值和作用一定會成長出提供智能化軟體服務的好公司,對此我沒有任何懷疑的理由。所以,我覺得如果再做選擇,毫無疑問我還是會選擇這裡,但可能很多的做法就不太一樣。

首先我可能更會提醒自己,要遵循行業的成長周期,符合階段發展的規律。第二點,要更加強調企業的定位和自己的價值主張。第三,要著重關注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現代治理能力,真正變成一個以管理見長,去驅動 PLG 或者SLG,最終給客戶創造價值的公司。

桑文鋒:我肯定會,因為我在創業之前一直做的就是大數據相關的方向,我的優勢積累在這裡。人還是要做自己感興趣並且擅長的事情,我覺得這就是我感興趣並且擅長的事情。企業能做多大,我們可能沒辦法選擇,但是我可以選擇一個我最喜歡乾的事情。

10年前我有一個想法,就是「you are the data」。我覺得數據是一個接近本質的東西,每一個人都能用數據去表達出來,我們所在的物理世界都能用數據去描繪出來。我們講數字孿生、講大模型、講AI,它們的核心都是數據的處理。

數據驅動,我認為它是一個科學的做事方法。並且這個方法也是在不斷疊代的,從早期我們講的歸納、演繹,到後面的CRM,再到數據驅動。我們神策在做的,就是幫助企業實現數據驅動這件事。它就是在用科學的方法做事情,從根本上來說也是一個正確的事情。所以我對它非常喜歡,也非常有信心。

3.追風趕月

甲子光年:你覺得自己是一個「追風趕月」的人嗎?

黃偉:我覺得既是也不是。2017年我在青島參加帆船課程,教練說過一句話使我印象非常深刻。當時兩條帆船基本同時出發,我們只落後前面那條船一二十厘米左右,但教練讓我們在旁邊繞一大圈。我說,明明我們只落後他們十厘米,努把力是不是就超過去了?教練說,你在一艘船的後面,是永遠不可能超過它的,因為它已經把所有的風全都擋住了。你必須要從旁邊繞一大圈兒,才有可能超過它。

所以我相信,每一個創業者都不能只在他人身後追趕,而是要爭取做一個「引領者」。這裡講的是「不是」,那麼什麼叫「是」呢?

我的社交並不多,但偶爾會參加一些朋友之間小範圍的聚會。聚會目的是什麼呢?不是為了吃飯、喝酒,而是為了進行一些「營養」的積蓄,得到一些正能量的鼓勵。當我看到別人應對困難時的勇氣,自己也獲得了很多信心。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覺得我們確實是在追風趕月。但「風」和「月」並不是在賽道里其他人所做的事情,而是別人的勇氣,這才是值得我們去追的。

荊濤:我早年是做網際網路出身的,也比較能夠接受新鮮事物。現在作為投資人,對於創新有著天然的追求,所以本質上我是一個追風趕月的人。但是因為我做投資,這又要求我必須踏下心來,追求穩健、穩定,要認真、細緻、安全。

所以我現在是一個相對矛盾的人,對於新鮮事物,比如說短視頻直播,我在投資人裡面是比較早就開始做嘗試的。但是在具體的項目上,尤其是比較重大的投資上面,我和我的團隊都是非常謹慎的。

羅旭:我老家在貴州,很小的時候,從我家走到學校,大概要走10里路。所以每天放學之後,就背著書包慢慢走。那時沒有路燈,在月光下走回家,看到滿天的星空,真的就是追風趕月。這種環境也造就了我從小到大都是比較理想主義的性格。

我覺得紛享銷客是非常幸運的,我們聚焦了一群有理想主義情懷,但又有現實主義的落地能力的團隊。我們的團隊成員真的非常辛苦,經常晚上、周末都在開會,是星夜兼程地往前跑。但我們不僅僅是為了活著,為了活下去。我們心中還是有一團火,有一個念想,我們相信一個時代會成就一個時代的企業。我們具備這樣非常好的機會,也開了一個不錯的局,所以更要把握和珍惜,爭取去實現和超越。

紛享銷客創始人、CEO 羅旭

桑文鋒:我顯然是的,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腳踏實地。我其實就是這個性格,是一個理想主義的人。如果我沒有新的理想,沒有新的夢想,那樣的生活我覺得是很沒勁的。但另一方面,我們還是要接納事實,接納客觀現狀。

神策數據有一套工作方法論,叫「尊重事實、開放心態、認知升級、知行合一」。我覺得這是一種不斷的升級、疊代的態度。我們既要不斷地去給自己樹立新的夢想,樹立新的目標,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把它做實,要落地下來。

4.結緣甲子

甲子光年:你最開始是怎麼知道甲子光年的?

黃偉:我跟甲子非常有淵源,我認識一甲的時候,甲子光年還沒有成立。我是在一個七、八年前的活動上認識的一甲,她是活動的主持人,給我們提出了很多具有挑戰性的問題。一甲給我的印象就是非常聰明、非常犀利、非常努力,還有很強的學習能力。我當時就覺得,她同時具備這四個要素,如果能像我們前面所說的那樣,一路追風趕月下去,我相信她一定有機會在行業里做出一些有影響力的事情。

過去的這麼多年裡,我看到甲子光年發布了非常多的有影響力的文章,基本上80%的文章我都從頭看到尾。我認為甲子光年是中國到目前為止行業里最具影響力的幾家科技智庫之一。

第二點,我們和甲子可以說是相逢於微時,那個時候雲知聲也是一家偏早期的公司。我們並沒有因為當時的企業規模很小,就覺得對方不行。恰恰我們從每個人的目光後面,從每個人的言語後面,看到了創始人的勇氣、信心、決心和能力。在過去的幾年裡面,我跟一甲也保持著一定頻率的互動。我自己本人也經歷過一些至暗時刻,一甲也不會避諱,會給我一些鼓勵跟安慰。我們是在困難中互相支持、互相鼓勵,一起前行直到今天的。

荊濤:事情要回到2017年,當時我還在一個國家級的基金工作,舉辦了一個內部的交流會。當天來了一位很漂亮的女士——張一甲,也就是甲小姐。她的發言乾淨、利落、脆,條理清楚,而且完全脫稿。當時應該有很多人都對她產生了興趣,我也是其中之一。 之後不久她就開始創業,做甲子光年。很幸運,我們達武在第一輪融資的時候就進來了。

羅旭:我注意到甲子光年是從內容開始的。我是做媒體出身的,一個好報道和一個水平一般的報道,做過媒體的人一讀就能感覺到。所以最開始的時候,我對甲子光年的印象是做內容的態度很專業。

後來甲子的作者來接觸我們,我覺得他們雖然很年輕,但是真的很有操守和理想,他們希望把一件事情理解透、記錄好、傳播到位。

再後來甲子光年自己做甲子引力大會、甲子智庫,這是非常好的,我覺得是先進的玩法,做影響力、公信力、品牌,再把品牌公信力、影響力去變現,在變現過程中對行業有客觀的、正向的貢獻,這就是一件美好而有意義的事情。

桑文鋒:在一甲創業之前,我們就通過一些合作認識了,認識之後發現我們之前還是百度的老同事,只是在不同的部門,進一步了解之後發現我們還是老鄉,關係還是挺近的。所以後面一直都保持一個非常好的關係。

甲子光年:在你心目中,甲子光年意味著什麼?你對甲子光年,有什麼期待?

黃偉:一方面我非常希望甲子能夠保持下去。甲子的調性是我非常喜歡的,它始終用一種非常冷靜,但又非常專業的目光,看待中國科技行業的變化和進展,這是每個人都希望看到的。中國需要有這樣的聲音和視角,我覺得這是應該保持的。

但我也覺得,甲子可以做的更大。我們能不能做到在保持專業性、獨立性、我們的調性的同時,在別的方面有一些更新的嘗試,在其他方面有更多的推廣。

荊濤:甲子光年最厲害的事,就是這麼多年來給創業者、科技產業的從業者、工作者們做燈塔。為什麼甲子光年能有那麼多有影響力的文章,甲子引力大會能到場上千人?因為人們需要燈塔,需要有人給他們指引方向。甲子每年發布的若干個行業趨勢,對科技產業的從業人員來說,是非常有價值、有意義的。

在我心中甲子光年是一個星際寶貝,來自於外太空,剛好路過地球。它在地球上停留幾十年,給地球上的人們指引方向。這個說法聽起來挺浪漫的。我對甲子光年的期待,就是希望甲子在地球上旅遊的時間能更長一些,能夠幫助更多的人,照亮更多的產業線。

羅旭:我覺得甲子光年對我來說意味著一種希望。因為我自己確實在媒體行業呆了很多年,我真心希望這些年輕的、做內容資訊的人,能在垂直領域做出深度、態度、溫度。

任何一個行業發展的背後,都有很多優秀的力量,比如理性、勇敢、有智慧的投資人,還有具有公信力、影響力、有情懷的內容生產者。他們都是行業離不開的良好生態。我們也希望自己身後站著這樣的人,當我們在前面跑的時候,能感覺到背後有助推力。

桑文鋒:在我心目中,甲子光年代表了整個科技圈的一股向上的力量,它本身就是追風趕月的,一直在與最先進的生產力站在一起,非常有科技范兒,甚至非常有科學范兒。甲子光年在做的事情,不只圍繞著技術,許多時候也圍繞著前沿的科學研究做一些報道,我覺得這是非常棒的。

過去這六年,甲子為科技圈帶來了很好的影響,在未來的六年,甲子還可以放大自己的影響,更進一步。它代表著正向的、積極的、科技至上的視角,這些都可以影響更多的人。

寫在最後

每一位老友的支持,對於甲子光年來說都彌足珍貴;每一個追風趕月的人,都值得被歌頌。

《甲子老友記:致每一個追風趕月的你》紀錄短片將於近期在「甲子光年」微信視頻號及相關視頻平台發布,這部紀錄短片和幾位老友也將出現在2023甲子引力年終盛典上。

甲子引力年終盛典是「甲子光年」一年一度最重磅的一場高質量大會,旨在圍繞科技與產業融合的各議題,發布最具前瞻性和反思性的主題報告,以及開展關於趨勢和標準的大討論。今年甲子引力年終盛典以「致追風趕月的你」為主題,將於2023年11月30日-12月1日在北京JW萬豪酒店舉辦。

儘管科技產業化、產業科技化山高路遠,但我們希望邀請每一位支持「甲子光年」朋友來到2023甲子引力年終盛典現場,聽大咖論道,和我們一起追風趕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98f51a118334d5f3c8ad49384dadec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