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多年前,我們跟一群畜生拚命

2023-08-07     抽屜電影

原標題:七十多年前,我們跟一群畜生拚命

人跟畜生是有區別的!

明白了這一點,然後再看馮小寧導演的作品《紫日》,自然而然就能明白本片的內核主旨。作為一部以抗日戰爭為題材的影片,本片一定程度上是有爭議的,爭議的來源在於本片的幾個角色的設置,一般而言,我們的抗日題材的影片最喜歡的是用戰爭來凸顯我國人民遭受的苦難以及日本侵略者們的殘暴卑鄙,然而抗日題材的作品並不僅僅局限於一個視角,馮小寧導演的《紫日》是另一個視角。這個視角不同於我們一般情況下對於抗日戰爭的理解,因此,被詬病也在情理之中,然而和心不在此。

只要是中國人,只要是秉持著人跟畜生是有區別的,再去看《紫日》自然是會拋棄這個視角帶來的差異,從中看出來一種悲憤的情感的。這就是《紫日》得而不同之處,這一點可以與《鬼子來了》並列,他們都是在提供一種視角,一種新的視角來看待抗日戰爭,但是這場中國人民抵禦日本侵略者的戰爭的本質並沒有變,不論是你哪一部作品的觀眾,從中都不難看出來在抗日戰爭中的日本人的殘暴卑劣。

為什麼?看看故事梗概。《紫日》講述的口吻是一個北方農民的視角下的抗日戰爭。他的母親被日本侵略者殘害,他自己也被關東軍抓進了集中營,後來因為蘇軍向關東軍發起總攻而意外撿了一條命。在蘇軍的隊伍當中,他不幸與大部隊走散了,進而與一個蘇軍女戰士和一個日本中學生誤入茫茫森林當中,為了求生,這三個人發生了一系列的故事。本片通過這些故事展現了中國人的人性以及日本軍國主義荼毒之下的日本人的獸性。

楊玉福的福氣在於臨死之際被蘇軍救了下來,然而他卻依舊是經歷了一次痛徹心扉的旅程,因為同行的路上還有一個日本女中學生。為什麼這一次的旅程是痛徹心扉的?原因很簡單,我們首先要理解楊玉福的經歷,如果帶入楊玉福的經歷去看他的這一次逃亡之路,那麼楊玉福本身的這種糾結的情感的遞進就能略知一二了。

楊玉福本來是一個老實巴交的北方農民,一輩子沒招過誰,沒惹過誰,他一心想要踏踏實實的過日子,然而現實卻總與人的想法相違背。抗日戰爭爆發了,日本侵略者掃蕩到了他所在的村子,楊玉福以及自己的老母親被綁在了柱子上,為的是讓日本新兵們練膽。在這裡我們看到的是一個中國農民從困惑到恐懼再到憤怒的全過程,相信看了這一幕的觀眾,對於日本侵略者一定有一個全新的認識。他們不僅僅是戰爭機器,而是是一群泯滅了人性的畜生。

楊玉福起先是困惑的,為什麼困惑?因為他是一個傳統的中國農民,他並沒有將侵略者道德的下限想像的那麼低矮,然而事實卻很快的打了他的臉,楊玉福起初覺得這是一場審判,因此,他在被綁在柱子上的時候,想到的是向著聽不懂自己說話的日本人訴說著自己的溫良,然而人有人言,獸有獸語,楊玉福的辯解是無效的更是被忽視的。禽獸們並不願意聽從這個傳統的中國農民的任何言語,當新兵拿著刺刀朝著楊玉福的母親進發的時候,楊玉福感覺到了恐懼,他拼了命的想要將新兵的注意力引到自己身上來,然而再一次失敗了。

最終,這種恐懼化為了一種悲憤,憤怒的情緒被點燃了的楊玉福依舊是被束縛著手腳,這一點我們可以參考蔣介石當時的不抵抗政策,億萬中國人群情激憤的時候,蔣介石依舊是不對日本宣戰,這在楊玉福身上就如同一個縮影一樣。經歷了這一次萬念俱灰的過程之後,楊玉福活著便如同行屍走肉一般失去了靈魂。

正因為有了這一段經歷,我們才能更好的理解楊玉福在面對日本女中學生秋葉子的時候的那種複雜的二情感。在接受了日本軍國主義思想的殘害之下,原本應該純潔善良的日本女中學生秋葉子也被培養成為了一個殺手,一個刺客,在與楊玉福以及娜佳的同行中,他不止一次的想要殺死他們,即使是最後勝利大逃亡,她最終還是舉起了槍。

然而諷刺的時刻到了,當秋葉子天真的以為戰爭結束了,一切就都結束了之後,當她朝著自己的族群奔赴的時候,卻被對面的日本兵毫不猶豫的射殺了。秋葉子的中槍跟日本兵在戰敗之後對於本國平民的屠殺如出一轍,我們是中國人,實在沒有辦法想像畜生們的獸行。為什麼楊玉福想不明白,大家都是人,你為何要跑過來打我們?為何要對我們進行各種虐殺?原因這個時候已經說的很明白了,在日本右翼軍國主義勢力的荼毒之下,日本人失去了人性,拾起了獸性。這大概是《紫日》告訴給觀眾的事實吧。

……

你好,再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7daa82c862bffda42e5a9c197505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