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保持健康,應該運動還是靜養?掌握尺度很關鍵

2023-12-14     藥師華子

原標題:老年人保持健康,應該運動還是靜養?掌握尺度很關鍵

有老年朋友問華子,想保持健康,是應該多運動還是應該靜養?很多養生文章建議老年人多運動,可以預防心腦疾病,但也有文章說,老年人運動過多會加速關節老化,應該聽誰的?

華子說,其實兩個觀點說的都對,不過都片面了一些。運動可以改善血壓、血脂和血糖情況,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但老年人容易發生退行性關節炎,尤其是承重的膝關節、髖關節、腰椎等,運動後可能會加重疼痛症狀。

一、生命在於運動

在巴塞隆納的歐洲心臟病大會上,公布了一項研究成果。這項研究對比了7000多位85歲以上老年人的運動習慣與壽命的關係,發現每周慢走超過1小時的85歲以上老年人,全因死亡風險降低40%,心血管死亡風險降低39%

華子的觀點,無論任何年齡都是「生命在於運動」。只要身體條件允許,做些力所能及的運動,對健康就會產生獲益,哪怕僅是在一周內「慢走」了「1小時」,就會比不運動的人更長壽。

二、掌握運動的尺度

曾經有老年朋友跟華子說,自己看到朋友圈有很多人在「日行萬步」,於是也跟著走了一段時間,結果自己的膝蓋開始疼痛,後來休息了很長一段時間才養好。

很多的老年朋友都有退行性骨關節炎的問題,這是因為關節在活動過程中會出現磨損,而衰老會導致關節修復能力減弱,從而出現炎症產生疼痛。

運動可以預防心腦血管疾病,但運動的前提是要保證安全「人老不以筋骨為能」,老年朋友不要在運動上與人爭強好勝,在自己可以承受的程度內,做些力所能及的運動就好。

三、老年人適宜的運動是步行

步行,是人類最基本的運動,也是最容易做的運動,對於老年人來說,步行也是最為安全的運動。步行可以增加心肺功能幫助控制高血壓,也可以增加人體的能量消耗,對血糖、血脂產生輔助控制作用。

每個人的高矮胖瘦、每一步的距離都不相同,所以不建議以「步數」或是「公里數」作為衡量步行效果的標準,而是要以時間作為標準

建議老年人每周步行在150~300分鐘之間,比如每天步行30分鐘,那麼每周選出5天做步行運動即可,連續步行不建議超過60分鐘,以減輕關節的負擔。

建議佩戴智能手環或是智能手錶等可以實時監測自己心率的設備,在步行時心率達到「170-年齡」,可以達到較好的運動效果。

要注意選擇合腳的鞋和保護性好的襪子,尤其是有糖尿病的人,要避免腳部損傷,如果出現外傷,哪怕只是細微的傷口也要去醫院進行專業處理,以免誘發糖尿病足。

有心臟病、腦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在運動之前需要諮詢自己的醫生,評估自己的病情是否適合進行運動;有高血壓的人,如果服藥後血壓不能控制在160mmHg以下,不建議運動

總結一下,生命的本質在於運動,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做些力所能及的運動,就可以對健康和壽命產生巨大的獲益。但運動時不能過度,避免關節磨損加重。步行是最適合老年人的運動,建議每周步行150~300分鐘。

我是藥師華子,歡迎關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d28c76182a84152e500c933e90feed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