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時怎麼辦
遇到挫折如何勸慰
要和孩子保持怎樣的關係
……
也許你也經常感嘆,做父母,怎麼那麼難。
想建立更好的親子關係,努力成為合格爸媽,但談到與孩子好好相處,並不是每個家長都有這種天分。
繪本《你好燈塔》插圖
今天,我們從與孩子相處方式的角度,挑選了4本凱迪克獎繪本。
它們將教你:
怎樣跟孩子一起認真吃、用心讀,累積密密的情感;同時正確解決突如其來的親子摩擦,而不是咆哮翻桌,將孩子推離自己身邊。
凱迪克獎的難得在於其評選標準的周延與創新,著重作品的藝術價值和特殊創意。每本得獎作品都 「寓教於樂」,讓孩子在閱讀中,開發另一個思考空間,也讓家長在親子閱讀的過程中學會如何與孩子更好地相處。
1
《小星星的大月餅》
像呵護幼苗一樣呵護童心
這本以中國的月餅為題材的繪本,2019年初剛剛摘得凱迪克銀獎。
作者是在美國小有名氣的美籍華人林珮思。
林珮思出生於紐約州一個華人移民家庭,從小接受美國教育,成年後對中國文化產生極大興趣,並開始創作與中國文化相關的童書。她的作品大多讚美了華人的勤勞和勇敢,在很多方面也體現了西方較為先進的兒童觀。
比如,在《小星星的大月餅》這本書中,林珮思從月餅出發,講述了一個有別於中國「傳統精神」的親子故事:
天上住著一個叫小星星的小女孩,她和媽媽一起做了一個大大的月餅。烤好後,媽媽把大月餅掛在空中晾涼,並且囑咐小星星沒有媽媽的同意不可以吃。
可是,小星星卻禁不住大月餅的誘惑,每天夜裡偷偷跑到大月餅旁邊咬上一小口,最後把整個大月餅都吃掉了。
在故事的最後,媽媽終於出現了,她彎下腰,看著躺在月餅屑中的小兔子,笑了……
如果換作是你,你會如何對待這個偷偷吃掉大月餅的小星星呢?
板起臉,批評教育一番?
罰小星星掃一個星期的地?
在這個故事中,媽媽看著小星星,搖搖頭,可她的嘴角卻在微微上揚,「小星星,你又把大月餅吃掉了,是不是?」
這樣的質問實在是太溫柔了。注意到那個「又」字了嗎?這一定不是小星星第一次偷偷吃掉大月餅了。
聽到媽媽的話,小星星抬起頭,露出了跟媽媽一樣的笑容。
「是的,媽媽。我們再去做一塊吧!」
小星星拉起媽媽的手,母女倆又走向了廚房……
每次讀到書的最後,讀者都會不自覺地會心一笑。
是呀,大月餅不見了,那就再去做一個。小星星一口一口吃掉大月餅,最終抵達的是媽媽的愛。也許,這才是小星星每次甘願冒著風險,偷偷吃掉大月餅的真正原因吧。
路德維格·貝梅爾曼斯曾說,童心就是無傷大雅又五花八門的搗蛋方法。
在日常親子關係中,對孩子要包容。包容他們活潑好動的天性,包容他們不能自已的行為,保護好孩子的童心。有時候,一個微笑比斥責更能夠讓孩子勇敢面對自己犯下的錯誤。
不必執著。生活猶如一場遊戲,不一定要分出勝負,開心就好。小星星偷偷吃掉大月餅,然後再跟媽媽一起去做一個,你確定這不是媽媽有意為平淡生活添加的一點趣味?
廚房是一個親子交流的絕佳空間。跟孩子一起製作食物,不僅是技藝的傳承,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的培養。一個對食物充滿熱情的孩子,也絕對不會放棄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和追求。
2
《小白找朋友》
與孩子共情,幫他們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這是2015年凱迪克金獎繪本,講述了一個找朋友的故事。
作者丹·桑塔特在書中創造了一個誕生想像朋友的小島。
長成大人的我們也許已經記不起來,當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是否也曾經幻想出來某個朋友,我們跟這個想像朋友一起搭積木、看書、過家家。
而這些幻想出來的朋友,就來自這個幻想島。每當有真實世界中的小孩想到他的幻想朋友,這個幻想朋友就會去到那個孩子的身邊,並且獲得一個的名字。
故事中的主人公就是這樣一個幻想朋友,他在幻想島上等啊等啊,卻總也等不來自己在真實世界的朋友,於是,他決定走出小島,去真實世界尋找那個朋友。
丹·桑塔特走進了孩子的幻想世界,通過與孩子的共情,教給孩子如何獲得友誼。
在談及本書的創作緣起時,他說那時,他的大兒子剛上幼兒園。一開始,孩子有些焦慮,擔心別的小朋友會不會喜歡自己,會不會跟自己做朋友。
於是他寫了這本書,鼓勵兒子主動去尋找的同時,也告訴兒子,做自己,因為你的朋友也在尋找你。
每個孩子都有一個想像的世界,所以請尊重並正確對待孩子的想像吧,鼓勵他們走出去,主動尋找朋友,尋找屬於自己的幸福。
3
《奶奶的紅披風》
用愛和鼓勵為孩子織一件「紅披風」
這是2015年凱迪克銀獎作品,講述了一個睿智奶奶如何幫助小孫子適合新環境的故事。
奶奶在城市裡有了新家,小孫子第一次去城市裡看望奶奶,但他被這個擁擠嘈雜的城市嚇壞了。
當天夜裡,奶奶為小孫子織了一件紅色的披風。第二天,披上紅披風的小孫子頓時變成了小超人,充滿勇氣。
這天,奶奶帶他再次去感受這個城市,雖然它還是那麼擁擠,那麼嘈雜,但卻也充滿了愛與活力。
孩子往往會隨著大人的目光去看身邊的世界。他們會因大人的恐懼而恐懼,也會因為大人的愛與熱情而對世界產生愛。
它提醒著每一位家長:愛可以變成容易被孩子理解的某種事物,比如一件紅披風。因為有愛和鼓勵,一件紅披風就可以變成一副堅固的鎧甲,幫孩子戰勝對未知世界的恐懼!
4
《市場街最後一站》
換個角度,幫孩子找到生活中的小確幸
2016凱迪克銀獎繪本,同時也摘得當年紐伯瑞兒童文學獎的金獎。對繪本來說,這是十分難得的。說明它不僅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創意,同時也蘊含了深刻的道理和人文關懷。
同樣是一位充滿智慧的奶奶,帶著小孫子完成了一趟不平凡的巴士之旅。祖孫兩人之間的一問一答體現了成年人對孩子世界觀的影響。
孩子問:為什麼我們家沒有小汽車?
奶奶答:寶貝,我們為什麼需要小汽車呢?我們已經有一輛會噴火的巴士了!還有丹尼斯老先生,他總是為你表演好玩的魔術。
孩子問:奶奶,為什麼那個人看不見?
奶奶答:寶貝,你知道什麼是看見嗎?有些人是用耳朵來看世界的。
生活中總有些不如意,但如果我們換個角度,就會更加坦然地面對這些不如意,找到無處不在的小確幸。
看待事物的角度很重要,當孩子質疑生活中的不足,正確的回答可以讓他們從最日常的生活中,獲得幸福滋養的能力,這比一切財富都珍貴。
看完本期的推薦,現在就抱著孩子窩在沙發上,一起讀讀這些溫暖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