姆明曾是我想像中最丑的動物

2019-07-25   信睿寶童書

轉載自:小活字

ID:type2018




在海灘上消逝的每一層浪都會對貝殼

唱出一首小小的歌……

——托夫·揚松(《姆明谷的彗星》)





他叫姆明Moomin,或者小河馬、小肥肥、嚕嚕米…,隨便哪一個名字,都對應著那些圓鼻子的肥嘟嘟的小生物。姆明一家和朋友們住在姆明谷Moominvalley,他們從冬眠中醒來迎接春天的陽光,短暫的北方夏日之後,又隨著樹葉的飄零等待冬季的來臨…… 平凡的日子裡也偶有不凡的冒險。

姆明爸爸,姆明媽媽,姆明和他那有著金色劉海的女朋友歌妮,精靈古怪的小人亞美,憂鬱的游吟詩人史力奇…… 他們散步、做園藝、整理房間、烹飪,陶醉在簡單的日常生活中。他們憨厚善良,任何情況下都秉承著理想主義。據說就連路上遇到的強盜都忍不住驚呼:「你們是我見過的最白痴的家庭!不過,你們至少珍惜每一天的時光!」



關於生活的智慧,姆明一家常常講出最實在的話語:姆明媽媽——「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會對你有好處」!;姆明爸爸——「如果你沒有害怕過,怎麼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勇敢?」而姆明樂於一意孤行地做傻事,只要自己的女朋友高興就好!偶爾還能遇見樹精和冷精靈……在森林環抱的姆明谷里發生的故事,是清新又溫情的北歐風格。姆明自1945年誕生至今,已陪伴了3代人的成長。



2019年,《姆明》推出全新一輯的動畫系列,採用新的2D/3D混合技術製作,更加真實地再現這部經典夢幻故事,聲優也都是明星級的英國影視演員。





溫和,安適,又有一點匪夷所思

姆明的故鄉在芬蘭,他已經成為芬蘭的精神代言,也是幾代人的童年回憶中那個舒適、令人安慰的所在。許多北歐人是「尷尬的擁抱者」,常常羞於表達自己的感情。他們通過建造物品來展示自己的愛:玩具,拼圖,推車,樹屋……這是一個傳統。

姆明一族是這種溫存的家庭感的載體,傳遞出一種熱愛家庭和相信家人的信念。姆明還有自己的家族圖譜,雖然擁有共同的祖先,但每個姆明都演變出了代表其個性的外表特徵,而內心裡又彼此親近如一家人。大人們送給孩子姆明的玩偶,甚至在家中擺設出小小的姆明谷。姆明的故事被製作成繪本、專欄漫畫、系列動畫,姆明一族被製作成幾乎涵蓋了所有玩具和家居用品的衍生品。



無處不在的姆明



「這就是我,要麼接受,要麼離開」

姆明的創作者托夫·揚松Tove Jansson(1914-2001)是一位講瑞典語的芬蘭藝術家,出生於赫爾辛基的藝術家庭。她的父親是一位雕塑家,但大部分帳單都是由她母親繪製插畫作品來支付。

誕生在這個藝術氣氛濃厚的家庭中,托夫從畫畫、寫作、編織到雕刻,成天忙碌於創作,尤其喜歡自編自畫創作故事,並立志以出版為目標。

父親的工作室(左);和母親一起畫圖(右)

她從15歲開始從雜誌和書籍插圖中賺錢,母女兩人的作品都曾發表於諷刺漫畫雜誌Garm。托夫最終成為為這份報紙繪製最多插畫的藝術家。



1935年,托夫在GARM雜誌的封面上,對希特勒的諷刺可謂不遺餘力。這個小丑一樣的人似乎要對全歐洲進行劫掠。畫面上,你能找到那個小小的姆明麼?這可是它的首次露面哦

托夫是那個時代少有的帥酷女士,她的整個生活充滿了大膽的決定:戰時冒險畫出嘲弄納粹的諷刺漫畫;選擇不結婚不生子;拒絕迪斯尼公司收購Moomin品牌的提議。她是作家、插畫家和設計師,並且獨立進行商業運作。用友人的話來評價, 「她不願在自己的信仰上妥協。」 對於自己的作品,她說:「這就是我。要麼接受,要麼離開。」

關於姆明的故事,友人曾如此評價:「我認為她自己能夠將自己視為一個連續體和整體,靈感來源與她所做的一切非常相似。」姆明使得托夫功成名就,但另一方面,也占用了她過多的時間,而托夫一直希望被當作嚴肅的藝術家來對待。除了姆明的作品,托夫也曾創作不少繪畫作品和純文學,其中成就最高的,是她的自畫像系列。



《抽煙的女孩》托夫在1940年的自畫像,時年26歲


1975年,托夫61歲自畫像,有點殘酷的真實。這幅作品的簽名不是慣有的Tove, 而是Jansson……也許在內心裡,她想在姆明的作者之外找尋另一個自己

一隻「可以想見的最丑的動物」

姆明和托夫之間,是互相矛盾又相互依賴的關係。第一個姆明,是托夫小時候隨手畫在牆上的;而成型的姆明,源於托夫和弟弟關於康德哲學的一場爭論。

小時候,全家人總是在佩林基群島度暑假,她和弟弟經常在度假區的牆壁上塗鴉,競相寫上自認為高超的哲學名言。有一次她和弟弟爭辯時,隨手畫下一隻「可以想見的最丑的動物」。那是個類似姆明小精靈的形象,長相卻有點像哲學家康德,她還在旁邊寫了一句「自由是最美好的」,沒錯,托夫一輩子的創作都是為了爭取自由。



姆明和托夫的親密合影


正在繪製姆明的托夫

姆明的首版圖書是1945年的《姆明和大洪水》,一本頗具暗黑風格的作品。彼時正值二戰剛剛結束,故事的主角是生存受到嚴重威脅的一群小生靈,仿佛是戰爭陰影下的恐慌再現。《姆明和大洪水》剛出版時並未受到重視,第一年只賣出219本。托夫再接再厲,又出版了《姆明谷的彗星》。



《姆明和大洪水》的封面,深不可測的森林裡隱藏著各種精靈……



洪水季里,永遠干不透的襪子

《姆明谷的彗星》創作於廣島長崎的原子彈爆炸事件後,依然是對一場災難的演繹。雖然結局有驚無險,但整個故事的畫風可謂奇異而驚悚。



不同語言版本的《姆明谷的彗星》


一切都變得灰濛濛的姆明谷


托夫隨後陸續出版了一些書籍,故事中人物的靈感往往來自於身邊的家人或朋友。《姆明爸爸在海上》就是托夫以父親為原型創作的故事。上世紀50年代,當她開始在《倫敦晚報》上連載姆明的漫畫專欄時,姆明一族逐漸在世界範圍內成名。

1966年,托夫作為兒童作家獲得了國際安徒生文學獎。1970年,母親去世後,托夫寫下了最後一個姆明的故事《十一月的姆明》。姆明系列一共8 部插畫小說,1 部短片故事集, 5部繪本,和1個連載漫畫專欄,先後被翻譯成43種語言。托夫曾授權日本富士電視台製作姆明的動畫片,姆明從此也有了東方血脈。

《姆明》與《長襪子皮皮》《尼爾斯騎鵝旅行記》一起,成為北歐地區的經典兒童讀物。姆明故事裡的充滿了友誼,愛,寬容和同理心…­­…甚至有人斷言說:任何想要理解西方政治的人,都應該閱讀姆明系列。



姆明系列逐漸形成歡快明朗的風格


姆明,漫遊藍灣


「遇見」姆明

在姆明的粉絲們看來,只有圖書和影視劇還不算過癮,他們需要姆明谷的真實體驗。坐落於芬蘭西部,一座名叫島嶼納坦力Naantali的島嶼就是姆明一族的場景全再現。這裡,遊人可以和姆明親熱擁抱,隨時都能遇見故事裡所有的角色……



納坦力的姆明谷被譽為全世界適合兒童遊玩的主題公園第四名


坦佩雷也是必去之處,因為這裡有姆明的永久博物館。位於芬蘭南部的坦佩雷是北歐最大的內陸城市,曾經是工業革命的發源地,如今正在被重新塑造成一個數字化創業中心,河畔的舊工廠被作為商店和博物館進行重新改造。

2001年,在托夫去世之前,她捐贈出2000多件繪畫,幾乎是全部的姆明檔案,都在此處收藏,還有她的生活伴侶和藝術家杜麗吉·皮耶迪拉Tuuliki Pietila製作的書中精彩細緻的場景模型。



這座精緻的模型房子裡,可以窺見姆明一家的生活


館中珍藏了姆明的發展歷史

2019年,日本琦玉縣也推出了姆明主題公園。這裡有天然的森林,使人感覺如同在北歐一般。內部的場景,同樣再現了姆明家的日常。



這處被托夫家族認可的公園裡,不用長途跋涉即可感受到姆明谷的氛圍

姆明的主題展覽,不斷地在世界各地展出。關於姆明和托夫的研究,也引起了學者的注目:她看似簡單的創作回歸了本我的生活,以及對自由的信仰。



托夫自畫,作者與姆明一族

Xia 夏麗川,畫家,自由撰稿人,繪本作者。獲得20餘次國際漫畫大獎。作品多次參加歐美邀請展,並在主流媒體發表。是國際漫畫組織 Cartooning for Peace 唯一中國成員。曾任《財經》雜誌視覺中心主管及專欄漫畫家。



來源 | 小活字(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