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教育心理治療師的5條學習輔導建議
(內容選自《如何學孩子更輕鬆——拯救無數孩子、家長、老師的正面學習法》)
怎樣輔導孩子學習?一提到這個問題很多中國家長就不淡定了。其實國外的家長也大抵如此,深受困擾。兩位法國教育心理學家總結了前來諮詢的家長的問題,給出了5點建議,也許能幫助焦慮中的家長、老師和孩子,讓學習變得更輕鬆。
1. 了解孩子的記憶類型
我們總是驚奇地發現,無論在學校還是在家,大人們總要求孩子學習,但又不會告訴他們如何學習。下面的練習可以讓你知道如何高效地陪伴孩子寫作業,甚至你還可以舒服地躺在長椅上,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現在我們做個練習,請你先做一遍這些題目,然後再跟孩子重做一次。
小練習:記憶傾向練習一
當你看到「 巧克力」 這個詞時, 花一點兒時間想想你頭腦里閃現的內容。你想到了什麼呢?
我看見了「巧克力」這個詞。
我看到了這個詞寫在黑板上的樣子?
我看見了一塊巧克力:牛奶味的?黑巧克力?飄在空中?
我仿佛嘗到了巧克力的味道:我的味蕾在跳動?
我聞到了巧克力的香味:它在挑逗我的鼻子?我感覺我的嘴巴在咀嚼?
我想到:我奶奶做的巧克力蛋糕?這個應該合我胃口?我又念了一遍這個詞?
我在心裡嘀咕:我不能吃,我在減肥?我昨天吃的蛋糕真美味?
其他?
和你的孩子重做這個練習時,請在一張紙上寫下「 巧克力」 這三個字。然後告訴他遊戲規則:「 我們來玩個小遊戲,我給你看一個你認識的詞語,並且給你時間讀一讀, 然後我會念給你聽。你不要說話,想一想,看看你腦子裡會想到什麼。最後,我會提幾個問題,好嗎?」
如果你細看一下練習的答案,就會發現,你使用得比較多的究竟是視覺、聽覺還是嗅覺。這個可以給你提供一些初步的信息,讓你了解自己的記憶傾向。假如像看電影或者看圖片一樣,看到了很多畫面,那便是傾向於視覺;假如是在頭腦里自己跟自己對話,則是傾向於聽覺和口語型;假如身體器官有感覺,則是偏向於肌肉運動感覺型;而如果你覺得自己是邊看圖片邊說話,或者是看到畫面,說了話,身體也有感覺,那你的記憶傾向便是綜合型的。
當你在學習時,必須弄清楚你頭腦里閃現的內容是什麼;並且當你陪伴孩子學習時,也得弄清楚他腦子裡想到的是什麼。
以後你可能就不會再說這樣的話了——「看看,這多簡單啊,你不覺得嗎?」或者,「這很容易做到,你重複讀幾次。」再或者,「把課文抄寫幾遍,就會像印在腦子裡一樣不會忘記了。」因為,我們覺得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很可能只是對我們自己有幫助罷了,而對記憶模式跟我們不同的孩子卻未必有用。
2. 如何提高注意力和專注力
首先,我們得弄懂注意力和專注力的概念。注意力,是我們自己能開啟的能力。我們並不是每次都能完美地掌控注意力。無論我們想不想,它都會被外界突然出現的干擾所吸引——同桌把文具盒掉在了地上,一隻蒼蠅放了個屁!
如果說注意力這個腦部運動能打開我們的思維,那麼另外一個互補的運動——專注力能讓我們不分心,把我們的意識跟那些與手頭任務無關的事物隔離開來。
掌控這兩種腦部運動,對於學習尤其有幫助。
我們在做諮詢時,經常聽到家長說孩子的專注力有問題,不好好聽課。其實,大多數時候,這都不能稱之為問題,要知道,生理神經缺陷才是問題。這些只是錯誤地調動了相應功能的結果。
如果我想聽懂老師說的內容,我得調動注意力;如果我想有始有終地完成練習題目, 我就得調動專注力!
曼陀羅填色法
我們推薦大家使用曼陀羅填色法,這會對大家的學習有所幫助,特別是在寫作業前填色,可以有效提高大家的注意力和專注力。的確,曼陀羅的圖案是向中心聚焦的,可以讓孩子定心聚神。而填色,是一種平和、有趣又不失活力的遊戲,能幫助孩子平心靜氣地度過寫作業的時間。
在寫作業前,填色5 分鐘。想要集中精神的孩子,可選擇由外向內填色;想要提高注意力的孩子,可選擇由里向外填色。畫不完也沒有關係,第二天接著做即可。
有很多網站可以下載空白的曼陀羅花,還有很多不錯的填色書也都可以用。
3. 讓腦袋騰出空間,做出目標計劃
放空腦袋不是說什麼都不想;而是避免胡思亂想和天馬行空地想,這樣才可以靜下心來,集中注意力。
所以,從一開始就確定所做之事的目的,是非常重要的。例如,「你讀一讀這篇課文,弄清楚裡面有哪些人物,然後告訴我」,或者「你把整個題目讀完,然後告訴我你接下來要做什麼」,等等。
要清清楚楚地告訴孩子你期望什麼。下面是一個非常經典的例子。
「整理你的房間」,父母的這句指令,通常得不到預期的結果。孩子往往會回答:「是啊,我整理過了啊。」而衣服褲子揉成團丟在床下;書亂亂地摞成堆,放在書櫃前……這場景讓人哭笑不得。如果這樣告訴孩子:「把你的書放在書櫃里,把髒衣服放在洗衣籃里。」則通常更具操作性,效果也更好。但是請注意,一個指令語句的內容,不能同時包含兩件以上的事情。
4. 建立固定安排,消除孩子的焦慮感
固定安排,經常讓人聯想到單調、乏味的生活。確實如此,作為心理諮詢師,我們經常會鼓勵病人走出他們的固定模式,改變習慣。
但是當涉及幫助孩子做好準備,投入學習時,為什麼我們卻建議建立固定安排呢?
寫作業,是一項常常會給孩子帶來壓力的活動。每一個新的局面,都會讓人脫離他原有的舒適區,並且產生對未知的恐懼。得益於人生經歷,成年人可以通過安撫自己來面對緊張的環境,但對孩子來說,他們還沒有足夠的經驗來戰勝這種恐懼。
因此,要學的新課文、不容有失地通過測驗和考試,這些都是產生不適反應(如困頓、不安、哭泣、肚子疼等)的因素,讓孩子們沒法內心平和地進入學習狀態。
所以,安撫孩子,幫助他們戰勝焦慮,是我們首先要做的。這點沒有異議,但是該如何去做呢?建立固定安排,是非常有效的安撫孩子的方法。
建立固定安排對寫作業同樣適用。越早把學習時間歸入日常安排,並且強迫執行,就越容易讓孩子進入狀態。
為了幫助孩子遵守固定安排,推薦大家使用一些管理時間的技巧和工具,例如使用時間計時器、任務愛心法和小步向前法。
計時器
5. 調節孩子學習情緒的方法
情緒影響著我們的日常行為。它在學習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因為情緒會影響我們的注意力,從長期看,還能決定我們的記憶力。
在我們的診療中,最常見的引發障礙的兩種消極情緒是害怕和憤怒。
有很多技巧可以讓孩子冷靜下來。根據孩子的性格,我們經常推薦以下幾個小練習(獨處冷靜法和腹部呼吸法),簡單、很容易操作。
小練習:獨處冷靜法
這個方法是把孩子同外界刺激隔離開來,不是懲罰他,而是讓他可以一個人盡情地發泄情緒。
我們可以先停止說話,把手放在他的肩膀上、手臂上,或者是握著他的手。這是引導孩子冷靜下來。我們只是在一旁陪伴,讓他安心。有的孩子可能需要找一個他們喜歡的角落,獨自待在那兒冷靜。
這種方法能幫助孩子接受自己的情緒,然後去駕馭它們。這個方法是否管用,取決於大人們是否能夠保持冷靜,並且不再給孩子施加負面壓力。這樣可以讓消極情緒回到正確的位置上,其實,消極情緒同其他情緒一樣,來來回回,只是過客而已。
給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也是非常好的方法,這不會影響你的家長權威,更不是脆弱的象徵。
……
幫助孩子學習還有很多方法,比如:提升自信;吃好睡好休息好;放鬆;運動……還有很多練習可以切實地幫到孩子。而家長在督促孩子學習的同時,也不要忘記給自己充電啊。
《如何學孩子更輕鬆》作者
奧德蕾·阿孔,認知行為心理治療師、正面心理學倡導者及推廣者、身心平衡學者。
伊莎貝爾·帕約,職業暨學習心理師,師承安托萬‧德拉加朗德里,專攻心智動作和家族系統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