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徐榕
圖 | 部分來自網絡
孩子對世界缺乏經驗,但他們卻能夠接受許多成年人認為不可能的事情——風和花朵可以對話,生日許願可以實現,時間可以穿越,滄海桑田盡可抵達——因為孩子是天生的魔法師。
為孩子寫作的大人,需要返回童年,尋找失去的「魔法」,就像三次榮獲紐伯瑞兒童文學獎的作家凱薩琳·佩特森,在寫作時常常會靈光一現:「生活中還有什麼地方能把打翻的牛奶變成冰激凌呢?」
是啊,有什麼地方能讓許願變成現實,能讓古今互為貫通?閱讀即抵達,《尋獸記》一書,滿足孩子對於魔法世界的嚮往和留戀,暫時「游離」現實的「迷失」,是孩子最大的樂趣。
簡介:
小杏十歲生日那天,魔法阿姨送了她和哥哥、弟弟一人一個願望。兄妹仨不約而同地許下一個共同的意願——希望爭吵不休的爸爸媽媽立刻消失,沒想到願望竟然成真了!他們既後悔又害怕,為了從「滄海桑田」找回爸爸媽媽,兄妹三人必須同心協力,尋找三樣寶物,尋找傳說中的「願之獸」。
在充滿奇幻的旅程中,他們歷經艱辛和考驗,每一道「紙星星謎題」的開解都是一場出其不意的冒險,每一樣寶物的尋索都是一次鍥而不捨的歷練。兄妹們會遇到怎樣的險阻?他們會經歷哪些成長的磨礪?爸爸媽媽能否成功獲救?離散的家庭能否重新團圓?
在每個孩子的內心,都存在著一個「魔法世界」,它是現實世界之外的另一種存在,架空了現實世界裡的時間和空間的經緯。
在「魔法世界」里,孩子投射內心的願望,實現期許,同時他們也運用「魔法思維」緩釋焦慮,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
6歲以後的孩子,雖然理性思維漸漸成熟,但是一旦遇到無法證實、難以解決的問題,依然會求助於「魔法思維」。
《尋獸記》一開篇就交待了三兄妹的爸爸媽媽近來常常很晚回家,吵架頻繁而激烈,兄妹們為此憂心忡忡。
作者高培耘調動了孩子們的「超能力」,讓他們在一場「假裝遊戲」和「真實冒險」的博弈中獲得心智的成長,也幫助他們克服對未知的恐懼——在想像中,孩子們用自己的方式解救了父母。
「願之獸究竟長什麼樣子?」
「我形容不出來,只見到一個隨時在改變形狀的巨大黑影。」
在故事的結尾,兄妹們一起回顧冒險的經歷,慶幸安全的抵達。
所有的成長,都需要經歷未知的體驗,在這個過程中,並不是簡單地發現自己所不知道的東西,而是要破解「成長之壁」,尋找勇氣和力量,帶著更多的對現實的接納,更多的對世界的探索,更多的向未來鋪展的可能。
所以,從故事內容的角度,《尋獸記》通過現實和想像的聯結、時間和空間的穿越,隱喻了少年心智成長的「破壁」。
現實與想像沒有壁壘,時間和空間沒有阻隔,心智的「破壁」是轉變和成長的真正動因。
《尋獸記》是「張曼娟成語學堂系列叢書」之一。在故事敘述中穿插三十個成語,從成語中引經據典,並附錄成語的出處、成語的釋義,引申近義詞、反義詞,達成一百多個成語含量。
璀璨的中國漢字語言菁華,跨越了遼遠的時空,歷久彌新,在閱讀中獲得了永恆的意味。
兩位古人在生日的夜晚不請自到,對話中演繹「一諾千金」的由來;「巧奪天工」「背水一戰」是兄妹們穿越時空破解的「紙星星謎題」;「請君入甕」「一箭雙鵰」成了尋找「願之獸」的有效策略;在「反求諸己」「煮豆燃箕」中獲得自省,在「騎虎難下」「打草驚蛇」中獲得告誡,一家人終於在「否極泰來」的結局中團圓。
作者充分發揮以古喻今、以史為鑑的作用,集結古代賢達,組成兄妹們探險之旅的「智囊團」,兒童文學故事主線與古代成語故事副線交織交融,歷史場景重現在幻想世界裡,這真是一場奇妙的際遇啊!
孩子在小學低年級,一直都在「學習如何閱讀」,而到了小學中高年級,需要「透過閱讀學習」,有什麼樣的「魔法」可以幫助孩子實現轉換和跨越呢?故事知道怎麼辦!一邊讀故事,一邊學成語,喚醒心智,也開啟了真實的學習和理解。
品味文學作品,同時積澱經典漢語的涵養,在兩者貫通、統整的閱讀中完成新的認知建構,讓閱讀實現更大的價值。更為重要的是,故事保護並拓展了孩子的想像力,鑲嵌在故事中的成語和典故,能夠產生更為廣闊的運用空間——學習知識,發展能力,建樹品格。
所以,從知識傳承的角度,《尋獸記》通過故事與成語的「無縫銜接」,幫助孩子完成從「學習閱讀」到「透過閱讀學習」的「破壁」。閱讀無壁壘,方式需轉換,跨越「閱讀之壁」,是深度學習的開始,是學習真實的發生。
真實生活的讀本,真實學習的課堂——「張曼娟成語學堂」系列叢書提供了新的閱讀視角,擴充了我們對於兒童文學作品的感受和思考。
日本文學家大江健三郎在《我的讀書方法》一文中形象地寫道:「棒球上有個術語叫just meet,書和閱讀的自己也有所謂just meet的時候。閱讀的能力——在成長期,和年齡有很大的關係——與為這本書所作的閱讀準備,甚至再加上截至目前的生活經驗,才創造出這個just meet。」
大人很難想像在徹底讀完一本書的過程中,孩子們收穫了多少東西。在《尋獸記》里,孩子們與魔法故事相遇,然後在經典成語的領悟中,獲得不期而至的愉悅。
孩子與文學故事共同創造出一個「just meet」,又與經典成語共同創造出另一個「just meet」,兩者相互映照,互為融通——呈現以往的生活積累,擁有新的認知和情感體驗——這真是雙重的驚喜、雙重的收穫啊!
有的時候,故事模仿生活;也有的時候,生活可以模仿故事。
也許,生活中仍然有太多無法解決的難題,但是要感謝《尋獸記》所提供的「破壁」之法,更要感謝這本書一直按下未表的誠摯的提醒——父母的愛,是孩子成長的強大動力,是對愛的渴望,促使孩子不斷突破自己,獲得更大的勇氣和力量。
本文作者徐榕,童書評論人。原文標題《魔法世界裡的真實冒險》。
成語故事化學習,更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