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唯一一條沒有被污染的長江支流,赤水河蜿蜒在雲貴川三地的高山峽谷間,更有著中國白酒母親河之稱。
畢竟在赤水河上游的貴州茅台鎮,孕育出了A股老大-貴州茅台;而在赤水河下游的四川古藺縣,孕育出了自稱醬香老二的郎酒。
今年1月,郎酒銷售公司發布組織架構調整通知,將青花郎事業部分拆設立青花郎事業部和紅花郎事業部;這個開年大動作,也為郎酒引來了不少市場關注。
郎酒如今基本布局全價格帶及香型,但醬香白酒青花郎系列為企業重要發展引擎 。
根據郎酒最近的一次招股書數據,2020年以青花郎為代表的高度白酒占總營收比為45.41%。單看醬香白酒市場,的確是一門好生意,可謂是「量價」齊飛。
據酒業家《2021-2022中國醬酒產業發展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醬酒產能約60萬千升,約占我國白酒產能的8.4%;實現銷售收入1900億元,同比增長22.6%,約占我國白酒行業銷售收入的31.5%;實現利潤約780億元,同比增長23.8%,約占我國白酒行業利潤的45.8%。
不過醬香的成績,大多還是靠茅台貢獻。財報顯示,2021年茅台實現營收近1100億元,占醬酒板塊的比重約57.58%;凈利潤524.6億元,占比約67.25%。
也就是說,醬香市場除了茅台都是「弟弟」,也包括為之奮鬥多年的郎酒。
郎酒在2000年推出第一代青花郎,2017年郎酒為青花郎制定了「中國兩大醬香白酒之一」的產品定位,以藉助茅台品牌力拔高自身產品高度,同時將紅花郎事業部變為青花郎事業部。
通過捆綁茅台,捆綁赤水河上下游的概念,以及向知名媒體、運輸樞紐等渠道大投廣告,青花郎也逐漸被消費者熟知。
招股書顯示,在2018年、2019年、2020年,郎酒銷售費用分別為29.4億元、19.4億元、20.2億元,曾一度達到營收的三成以上,遠遠高出行業平均水平。
不過郎酒這波借勢茅台營銷的策略,也很快遭到「醬香同仁」的炮轟。
2018年9月,貴州仁懷醬香酒同仁們給郎酒集團董事長汪俊林寫了一封公開信。公開信的主題很明確:"中國只有一個正宗醬香酒,不存在兩大醬香"。
此外,郎酒還通過不斷提高價格來體現青花郎的高端形象。
2019年,郎酒宣布對醬香型產品實行計劃配額制,計劃青花郎未來的目標零售價為1500元/瓶,並打算在三年內分6次提價來達成。
公開資料顯示,2020年9月,郎酒宣布,將對醬香型產品實行計劃配額制,青花郎零售價調整為1499元/瓶。這也意味著,僅一年半時間,青花郎就實現了這個「高端」目標。
雖然在概念以及價格上,青花郎都在對標茅台,但市場的態度卻最能體現兩者的差距。
從零售端的表現來看,標價1500元/瓶的53度500毫升青花郎,在天貓官方旗艦店折後價為1179元/瓶,在京東和酒仙網折後也均未超過1200元/瓶。
圖源:淘寶
與之相比,終端指導價為1499元/瓶的53度貴州飛天茅台(500ml),電商平台價格基本在2400元/瓶以上,是青花郎實際售價的兩倍有餘。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1年郎酒變更換了宣傳語,從「中國兩大醬香白酒之一」改為「赤水河左岸,莊園醬酒」。
或許是質疑的聲音太多,郎酒開始意識到靠在廣告上「蹭熱點」的方式,已不能給自己帶來太大的價值;於是改打「莊園醬酒」的策略。
不過郎酒能否靠莊園模式,幫助企業實現突破仍需觀察;畢竟「莊園」也很容易被複製,而茅台卻只有一個。
2019年,汪俊林提出了「大兼香戰略」,此後在2022郎酒重陽下沙大典上,他著重強調,郎酒將在明年進行全品項產品的全面升級,這將是郎酒向上發展的一個拐點。
從郎酒一系列動作和表述中,不難發現,郎酒正在將其除醬酒以外的產品體系,從「濃香+兼香」向「大兼香」過渡。
目前,郎酒在「大兼香」戰略中主要有三大產品。
第一就是小郎酒,這是郎酒「大兼香戰略」的主力;公開資料顯示,2014年時,小郎酒營收突破10億元,並在此後兩年為郎酒貢獻了一半的業績。
其次是順品郎,上市在2019年;最後是郎牌特曲,也是從2019年開始發力,2021年推出郎牌特曲「福馬」系列。
郎酒為什麼要向兼香進攻?行業來看,目前白酒市場上,醬香有茅台,濃香有五糧液,清香有山西汾酒,郎酒都不是這些頭部玩家的對手;而在兼香賽道當下並沒有這麼強勁的對手。
目前兼香型的代表,拿得出手的是主推徽酒的口子窖,但財報顯示,企業在2021年的營收均為50.29億元。
郎酒在看到「機會」之前,或許也應該明確這個賽道為什麼長期沒有企業脫穎而出?
一方面,兼香型白酒在口味上並沒有明顯特色。兼香型的官方定義是兼香型白酒又稱復香型、混合型,是指具有兩種以上主體香的白酒,具有一酒多香的特點。因此行業內也有人吐槽:釀不好濃香又釀不好醬香,釀出來味道四不像的都做了兼香。
另一方面,兼香型白酒對產區沒有特別的要求。這就導致了玩家多且很分散,沒有形成地區規模化。對於郎酒而言,要把兼香拓展到全國市場,難免遭到當地兼香企業的挑戰。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白酒行業分銷售收入細分市場中,濃香型、醬香型、清香型以及兼香型的份額分別為51%、27%、15%以及5%。
在這個「蛋糕」並沒有那麼大的兼香市場上,郎酒能否突圍,實則十分困難。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郎酒最新的招股書顯示,其醬香系列基酒由其子公司自產;而濃香系列基酒主要通過外購取得,用於濃香、濃醬兼香成品酒的生產;也就是靠外采基酒進行勾兌生產。
這種方式或許有些「誠意」不足,郎酒想要做出更好的兼香型產品,還需要補足自產濃香型基酒的短板。
在川酒的六朵金花中,沒有上市的只剩下郎酒和劍南春了,而郎酒的上市之路相當坎坷。
早在2007年,汪俊林就想推動郎酒上市,但因企業規模、經營業績以及經營狀況等因素,這一上市計劃最終被擱置。
此後幾年間,郎酒更是多次傳來借殼上市的傳聞,但也一直沒能真正落地。
2020年5月,郎酒再次遞交了招股書;在2021年5月,郎酒等來了證監會的53問,其中包括改制是否合法、是否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經營管理是否規範、商標歸屬爭議等多個問題。
最近一次是2022年4月,郎酒出現在證監會2021年度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請終止審查企業名單中,意味著郎酒股份IPO已經終止。
雖然郎酒主動終止了上市計劃,但招股書以及證監會的53問,也暴露出了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的種種問題。
比如,是否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2002年,汪俊林、張靜夫婦全資持有的寶光集團在未來的五年內,分期付款共計6.4億元將郎酒集團的100%股權收入囊中。當年,這筆交易備受詬病。
公開資料顯示,在郎酒改制時,總資產17億元,凈資產6億元,而寶光集團的總資產僅1億元,年銷售額5000多萬。然而,最終汪俊林卻成功完成這宗「蛇吞象」的交易。
再比如,經銷體系是否合理?
關於郎酒逼迫經銷商壓貨來提高營收相關話題已在網絡上廣泛流傳。比如2019年2月份,《財經國家周刊》曾報道稱,「郎酒近期有向經銷商壓貨的行為,特別是在春節前。郎酒通過這一戰術換取過短期的繁榮,然而渠道庫存高企使郎酒倍感壓力。」
此外,從披露的財報數據上,郎酒的資產負債率也遠高於同行業上市公司平均。
據招股書顯示,2018年至2020年,郎酒合併口徑資產負債率為67.02%、66.06%、63.60%。同期茅台的資產負債率則僅有26.55%、22.49%、21.40%;營收與其同一規模的古井貢酒資產負債率為35.8%、32%和31.4%。
2022年3月,在郎酒醬香產品企業內控準則發布會上汪俊林表示:「對於上市工作,我們帶著平常心。是主動「躺平」還是「問題」太多難以解決?或許市場自有論斷。
2023年2月1日,證監會宣布啟動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同一天,一份來自監管部門的文件顯示,白酒將被納入A股的「紅燈」上市受限行業。這也意味著郎酒徹底A股夢碎。
近年郎酒大動作頻頻,四方進攻;最終能帶回何種成績,仍有待時間驗證。但追不上的茅台與搞不定的上市,當下已成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