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夜博士,錯就錯在晚上映了10年

2022-06-05     邑人電影院

原標題:暗夜博士,錯就錯在晚上映了10年

本文作者:李嘯天

《暗夜博士:莫比亞斯》這部片,一不小心我居然看了1.5遍,也是離奇了。

第一次,看了差不多3/5,看時間已經夠晚了,就去睡了。然後第二天將剩下的部分看完了。但是過了兩天,忘了已經看完這件事,總覺後面的劇情空落落的,需要補足。於是,又看了後面的部分,到了結尾,發現其實已經看過了。

就這樣,很奇怪地將後面的部分看了兩遍。

為什麼剛剛看完的電影,居然就不記得後半部分了呢?

因為它壓根就不好看,看了跟沒看一樣,無法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暗夜博士:莫比亞斯》,算是半部好片,前半部分還是挺不錯的,陳鋪的比較有意思,但一到後面的高潮部分,就垮了下來。以至於,我一不小心看了1.5遍。

按說,大家看片不就是要看高潮的嘛。鋪墊的再好,高潮拉胯了,也就等於是整部影片都垮了。

褲子都脫了,就給看這?

這句話用來形容《暗夜博士:莫比亞斯》,可謂神准。

這個拉胯的故事,放在現在來放,挺不合時宜的。

「漫威電影宇宙」大大拉高了觀眾對於漫改作品的認知,也大大提高了漫改作品的門檻。結果,人家《復仇者聯盟4》都落幕了,《暗夜博士》這種看起來很像「漫威電影宇宙」第一階段作品的影片,才剛剛上映,當然是尷尬的不行。

10年前的2012年,《復仇者聯盟》上映,讓「漫威電影宇宙」徹底立了起來,成為了史詩級的作品,也是整個影壇的大事件。

在《復仇者聯盟》上映之前,漫威電影並非無往而不利,《無敵浩克》《美國隊長》《雷神》的口碑都一般般,票房也一般般,都不是很成功。但《復仇者聯盟》的出世,成功挽救了這幾部影片,續集紛紛選擇改變路線,《美國隊長2》《雷神3》都與前作呈現出完全不同的氣質,這才成功扳回了口碑。《無敵浩克》則直接被砍了,甚至還換了演員,從 愛德華·諾頓換成了 馬克·魯法洛

《暗夜博士》可以類比的,就是《無敵浩克》《美國隊長》《雷神》時期的作品。如果,《暗夜博士》在那個時期上映,大機率可以壓倒這三部影片,起碼是一個級別的,不會撲的太厲害。即便是撲街,也有同一級別影片來墊背,起碼不算太糟。但話說回來,一部2022年的作品,要拿去跟10年前的作品做比,本身就挺尷尬的。

如果說《復仇者聯盟3/4》把超級英題材的影片推到了頂峰。那麼作為反英雄題材的的影片, 《小丑》則把這個領域又提到了一個新高度。而《暗夜博》無疑是一部反英雄題材的影片,但在《小丑》面前,簡直就是一個小丑。

《小丑》的厲害之處,在於將極度兇險邪惡的反派人物小丑,將他的墮落之路成功地轉嫁給了社會,使得小丑成為了一個悲劇性的角色,讓觀眾看了後對他充滿了同情與認同。明明知道他是反派,可就是恨不起來。

類似的作品還有《女魔頭》《沉默的羔羊》等。《女魔頭》明明講的是一個殺人狂魔的故事,但在理查茲·塞隆的詮釋下,讓人充滿了同情。而安東尼·霍普金斯在《沉默的羔羊》里飾演的漢尼拔博士,儘管也是一名極度危險的犯罪分子,但其風度翩翩,談吐優雅,還是一下就迷住了觀眾,對他狠不起來。

《暗夜博士》要想成功,可謂是有跡可循明明有路可走,但是它偏不。也挺操蛋的!

《暗夜博士》的最大的不成功之處,就在於看完了,也無法對吸血鬼主角莫比亞斯有認同感,無法對他產生同情,也無法讓人憐憫,距離小丑及女魔頭的魅力差的太遠了。莫比亞斯這個角色壓根就站不住腳,這個是非常致命的,也說可以學漢尼拔博士了,連跟《小丑》《沉默的羔羊》的邊角都沒有學上來,提鞋都不配。可是,《暗夜博士》明明比《小丑》上映的要晚,比《成魔的羔羊》就更是完成孫子輩了。

就這樣,前面豎起的高標,《暗夜博士》只要一對比,就立馬被比下來,顯得很糟糕,那那都比不上,那那都很糟糕。

這個故事的拉胯之處,還在於它的墨守成規,默認為吸血鬼一定是壞的,莫比亞斯博士別管是怎樣的好人,一旦變成了吸血鬼,那一定就是壞人,儘管博士一直在抗拒,但也無法改變。

吸血鬼一定是壞的,變成吸血鬼也一定是壞的,這個設定現如今來看已經很扯了。

要知道,《暮色》系列早就為吸血鬼洗白了,在那個系列中吸血鬼就不再只是天然壞,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一個群體,而且還可以很帥。《暮色》之外,還有《精靈旅社》系列,也成功將吸血鬼給洗白了。你《暗夜博士》依舊沒有做出任何改變,視這些作品為不存在麼?

吸血鬼不一定就是意味著壞,這個設定在觀眾心目中已經變了,但華納的人呢依舊躺在舊坑裡。退一步說,即便是天然壞,那麼莫比亞斯博士的抗拒恰恰也是最大的看點,可以將這個角色的糾結與扭曲給充分展現出來,搞好了,可是一個堪比影帝版的小丑了。

可是,《暗夜博士》里這個角色表現的掙扎遠遠不夠,沒有一點說服力,儘管傑瑞德·萊托非常帥,可是也沒有充分加以利用。

影片的後半部分本可以充分挖掘莫比亞斯變成吸血鬼之後的掙扎感,可以影片將精力放到了與馬特·史密斯飾演的反派的對決上,放到了飄忽不定的特效上,看起來很炫酷,場面很壯觀,其實大而無當,空空如也,不知所謂,害得我看了兩遍依舊啥都沒有記住。

如這篇文章上面所說,《暗夜博士》的開頭部分還是相當不錯的,鋪墊的挺好。看起來,莫比亞斯博士很像「綠巨人」班納博士,也很像「蜥蜴人」康納斯博士。莫比亞斯尤其像是蜥蜴人,他們都是為了自救,然後拿自己的身體進行醫學試驗,結果失控,自身發生了變異,康納斯變成了可再生的蜥蜴人,莫比亞斯變成了吸血鬼。

如果莫比亞斯在蜘蛛俠電影系列中出現,其表現大概就是蜥蜴人那種模樣吧。但既然單拉了出來,就應該往了綠巨人的方向上,可是也沒有做好,完全沒有吸引《無敵浩克》的經驗與教訓,甚至還不如。

同為漫威旗下的英雄,為何綠巨人變異後能夠控制住自己,沒有往反派的方向走,而蜥蜴人與莫比亞斯卻直接走向了反派了呢?更何況,按照《暗夜博士》的劇情,莫比亞斯對於自己變成吸血鬼其實是非常抵制的,所以他堅決拒絕自己的好兄弟麥洛也注射吸血蝙蝠的血清,不想讓他也變成怪物。班納博士為自己注射了血清後,也是抗拒的,並努力去控制自己的情緒。

莫比亞斯即便變成了怪物,成為了吸血鬼,可是他也一直拒絕殺死人類,只用自己先前製造的人造血來維持自己的機能。看這種設定,與班納博士努力控制自己沒什麼兩樣。那麼,何以班納往右,莫比亞斯卻往左,一個成了超級英雄,一個卻成了反派了呢?解釋不通,甚至壓根就沒有解釋。畢竟,已經認定了吸血鬼一定是壞的,一定是反派。

可是,莫比亞斯抗拒來抗拒去,還殺死了邪惡的弟弟麥洛,似乎直到最後也沒有徹底墮落,沒有徹底變成壞人。那為何最後的彩蛋里,莫比亞斯直接就要去找蜘蛛俠,要與他開干?為什麼就成了反派?為什麼啊?沒有解釋,就是一個莫名其妙。

大機率事件,是華納看到《毒液》火了,覺得自己的「蜘蛛俠反派宇宙」怎麼玩都可以。其實,《毒液》的火本身就是一個小機率事件,因為在《毒液》上映前,它在專業人士的評論體系中,打分就已經非常低了。沒想到,公映後票房大爆,直接打了專業人士的耳光,似乎是專業人士也有看走眼的時候。

但《毒液》的故事的確非常拉胯,儘管劇情不怎麼樣,但它的好玩之處不過是毒液與宿主埃迪之間的相愛相殺,這一點上倒是蠻吸引人的,再加上湯姆·哈迪的表現也挺不錯的,最終導致了意外爆火。可是,意外只是意外,不可以複製,然後我們都看到了《毒液2》撲街了。沒有什麼好委屈的,就是新鮮感已失,大家不再感興趣了,第一部里已經玩過的把戲,大家不願意再看一遍了。

華納拍攝《暗夜博士》,沒有汲取任何有益的經驗與教訓,就是為了拍而拍。一個電影宇宙不是想組建就組建的。環球的「怪物電影宇宙」就沒能立起來,DC的正義聯盟也沒能建起來,真正成功的也就「漫威電影宇宙」了。華納憑什麼覺得自己就一定能夠成功呢,迷之自信。

說白了,《暗夜博士》只相當於「蜥蜴人」的一個外傳,然後又沒有用心去雕琢,將一副好牌打的稀爛。

上面說了,莫比亞斯原本就不是一個壞人,試驗後產生的變異使他陷入了撕裂與糾結之中,到底是要成為一個好人,還是成為壞人。這一點,如果充分利用了,加上傑瑞德·萊托的演技,應該是很有戲可以看的。

傑瑞德·萊托拿到過奧斯卡最佳男配角,而且他本身也是出了名的戲瘋子,演一個角色就努力變成這個角色。但《暗夜博士》沒能充分利用,這就造成了超級尷尬的結果。

傑瑞德·萊托連續演砸了小丑與莫比亞斯兩個角色。其實,對於小丑就,傑瑞德·萊托的努力的了,甚至當時在片場,都把自己當成小丑,拒絕與人用正常的語氣說話,把其他人氣得要死。但是最終影片不給力,這個鍋本不應該由他來背,但似乎又必須要由他來背。這一次,莫比亞斯再一次如此,萊托不可謂不用心,但是影片不給力,萊托算是完了。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eaef8a193cc4130267bc96e744847b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