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眼中的《繁花》,談談真正的上海女子圖鑑

2024-01-05     邑人電影院

原標題:上海人眼中的《繁花》,談談真正的上海女子圖鑑

本文作者:洋洋

很久沒有動筆,此番追了十幾集滬語版《繁花》,忽然來了念頭,裡面看到的,念頭裡閃出的,心裡想到的,無一不是曾經自己生活周圍的點點滴滴。拍出這部片子的人,寫出這部劇本的人,是深入了解過,滲透過那個年代的上海每個角落,解讀過那個年代上海各種圈層的生活,奢靡的、市儈的、繁華的、落魄的、真實的、偽裝的,正是這些千人千面,各花各眼的百態,勾畫出了一幅海納百川的上海生活畫卷。

這部劇可以鋪開的細節太多太多,導演用心的地方太多太多,不說上海本土大咖配角們的本色出演、也不說服化道的真實還原,不談黃河路乍浦路的前世今生,也不談寶總、陶陶,甚至爺叔這樣典型老克勒,只想說說裡面幾位地地道道的上海女性的角色,唐嫣、馬伊琍、還有戲份少得可憐的杜鵑,復刻出了幾位鮮活的上海女性。

唐嫣——三觀比五官還正的新女性

劇中的汪小姐,恰似小時候爸爸媽媽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她出身四川北路的市井弄堂,爸爸有一份體面的工作,對她這個女兒非常疼愛,她從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一路順風順水,大學畢業後進入了外貿機構,從小到大妥妥的精英劇本。

良好的家庭氛圍養成了她自信、勇敢、獨立也驕傲的性格,出身的環境造就了她「哇哩哇啦,嘰嘰喳喳「的說話方式,但她並不是嬌滴滴吃不起苦的小公主,她能穿套裝踩著高跟鞋穿梭在萬國建築和黃河路上戰天鬥地,也能穿著清潔工制服,扎著馬尾辮在外貿倉庫里打掃衛生,清理垃圾,清點貨品。正因為這份靠譜,身邊的朋友同事上司都認可她,喜歡她,幫助她。

在那麼多人的保護下,她沒心沒肺的快樂成長,她耍不來心眼,玩不來心機,不僅在職場對同事不設防,在感情問題上更是十足戀愛腦。

她並不看重物質,她喜歡的東西都靠自己的能力去爭取,她的理想是像自己師父那樣成為科長,她努力攢錢想買自己的車,她骨子裡甚至有點看不起魏總那樣的暴發戶。她和寶總相識於微時,兩人一起成長,互相成就,他請她去和平飯店跨年看煙花,這撩妹套路放到今天也十拿九穩。他們一起許下願望,直到很久後她為他願意放棄夢想陪他一起擺攤賣茶葉蛋。

在她意識到自己和寶總永遠不可能有結果的時候,她選擇自己當自己的碼頭,再也不執著於那個人。不得不說,汪小姐的三觀放到30年後的現在,也依然是女性的標杆。記得90年代初,上海播出過一部電視劇《洋行里的中國小姐》,當時取景地是虹橋開發區的國貿大樓,女主演是外表巔峰時期的傅藝偉,對於當時還在讀小學的80後,曾經都把去寫字樓當白領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來奮鬥。

馬伊琍——被市儈耽誤的老闆娘

說到人情世故,長袖善舞,甚至個人魅力,她絕不比李李差。她在東京歌舞伎町打過工,見識到的紙醉金迷絕不比李李在澳門見識的少。

說到和寶總的私交,她就是寶總的私人小金庫,寶總生意上的錢是爺叔打理,私人的帳戶大部分都在她這裡。

可是,因為特殊的年代背景,她沒能像汪小姐那樣受過良好教育,因此她身上少了一分知性端莊,多了幾分市儈,就是這一點的市儈,讓爺叔覺得她是個「討債鬼」。夜東京的泡飯雖然給了寶總回家的感覺,但泡飯終究上不了黃河路的酒水席,在絕對利益面前,李李和汪小姐都能保持客觀冷靜頭腦,但是玲子不能。

在她身上,把上海市井裡的那份精明市儈體現到了骨髓里,最經典的橋段就是,她賺寶總的錢可以,但是閨蜜賺她的錢,不行!其實她並不是全為了自己,她的每一分錢以後都是要用來給寶總兜底的,寶總萬一有什麼意外,她就是寶總的保險箱。她直接把自己代入了女主人的角色,她不浪漫,也不熱烈,恰恰是因為她對寶總的感情,她收斂了自己的一切鋒芒。那場風波之後,她忽然意識到了自己已經沒有了自己最初的樣子,她把一切賭注都押在了一個男人身上。這顯然是行不通的。

她毅然在雨夜不告而別的離開,一切從零開始,不再做任何人的背景板,自己做自己的女王,她在日本花了一年時間學會了鞠躬,自然不會讓自己變成盧美林那樣的潑婦,她的閨蜜也說,玲子如果把運氣留在自己身上,那就沒有今天的寶總。

從後面的預告看到玲子拆掉了夜東京的招牌,撤掉了寶總的招牌泡飯,開始打造自己的事業王國,總感覺她和那位曾經的本土地產大亨原配有點相似,一樣的長袖善舞,一樣的明眸善睞,一樣的靠做飯店起家,起點並不高,但是,別人要染指屬於她的東西,她敢在最高檔的地方不顧任何人眼光當眾掌摑那個惹她不高興的人!

杜鵑——沉默的大多數

每個男人心裡或許都有一個愛而不得的白月光,有些是在一無所有的年紀,遇到了驚艷時光的人,有些則是尋尋覓覓,在尷尬的年紀遇到了驚艷自己的那個她。

一直在想,如果汪小姐遇到那個時候在當工人的寶總,還會不會堅定的陪他一起賣茶葉蛋。顯然雪芝是不會的,她有自己的野心和抱負,一旦有了抓手,那點初戀的小情懷完全可以捨棄。

她不如汪小姐優秀,也不像玲子那般玲瓏,她出身一般,能力也一般,但長得漂亮,她靠外表的優勢,靠家裡唯一的一點人脈嫁到了香港,徹底脫離了原本的生活軌跡。後來她的情況並不好,遇到曾經的初戀,她有些狼狽。後面杜鵑還會不會出場不知道,在這部劇里,在這三個女性中,個人感覺她代表的是最典型最普遍的當時的群體。

那個年代,遍地商機,貧富差距初現,大鍋飯已經快成為歷史,各類奢侈品也從曾經極個別滬上名媛的衣帽間逐步開放到淮海路上的美美百貨。如同潘多拉打開了魔盒,當時風華正茂的年輕女性希望通過婚姻來改變自己的人生,實現階級的跨越。

雪芝顯然屬於運氣不好的一類,但骨子裡的傲氣一直都在,自己給自己的選擇買單,拒絕寶總的幫助,拒絕他拋來的橄欖枝。內心裡她或許也掙扎猶豫過,曾經選錯了一次,現在就更不能一錯再錯。即使工作時候需要點頭哈腰,但背影始終是筆直的。

這部《繁花》值得展開的地方有很多,你可以說王導不懂上海,不懂講故事,但你絕不能說他不懂女人,尤其是上海女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9892607e2fa8ae2ce9227a21d4dbdf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