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中間業務收入拆解:以信用卡業務為支點,撬動零售業務增長潛力

2022-06-29     華道視界

原標題:銀行中間業務收入拆解:以信用卡業務為支點,撬動零售業務增長潛力

圖片來源:網絡

我國商業銀行的收入主要分為利息收入、手續費及佣金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深入,銀行凈息差收窄,銀行向輕資產轉型步伐加快,中間業務收入成為了各行關注的增長點,以期實現盈利結構的優化。中間業務指不形成表內資產或負債、創造非利息收入的業務,在銀行報表中,相關收入與支出以「手續費及佣金」的科目進行展示。那麼,當下我國銀行中間業務收入的情況如何、未來增長潛力又如何呢?筆者以部分上市銀行作為研究樣本,進行了初步分析。

一、中間業務收入概況

在銀行年報中,將中間業務收入所對應的手續費及佣金凈收入計入營業收入,即在手續費及佣金收入的基礎上扣減了手續費及佣金支出。因此,為了更為準確地反應中間業務收入貢獻情況,我們採用手續費及佣金凈收入的口徑進行相關數據統計。

2021年,在我國59家上市(A股、H股)銀行中,手續費及佣金凈收入最高的為工商銀行,達1330億元,建設銀行、招商銀行位列第二、第三位,38家銀行實現同比正增長,21家銀行手續費及佣金凈收入較上一年度下降。手續費及佣金凈收入超過10億元的共有32家銀行,其中上海銀行同比增長61%,年報中提及主要是把握市場機遇,大力拓展資產管理、財富管理、投資銀行等中間業務;部分銀行同比負增長是由於配合資管新規優化產品體系建設從而調整部分產品的收益分配方式和費率、響應監管減費讓利政策及代理託管業務規模減少等。

圖1:2021部分銀行手續費及佣金凈收入及同比增速

在中間業務收入對營業收入的貢獻方面,2021年,59家上市(A股、H股)銀行整體手續費及佣金凈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為14%,具體來看,有15家上市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對營業收入的貢獻優於整體表現。具體來看,股份行該項指標相對領先,城商行中,青島銀行、上海銀行、寧波銀行、晉商銀行、南京銀行、徽商銀行、杭州銀行、江蘇銀行、蘇州銀行、天津銀行、中原銀行等中間業務收入貢獻超過10%。

圖2:2021部分銀行手續費及佣金凈收入占營業收入比例

二、中間業務收入結構

銀行中間業務收入主要包括幾類:

結算與清算手續費

是體現銀行本職功能的業務之一,包括為各種客戶提供匯款、兌換、結算、現金管理等日常服務,在減費讓利的背景下,這類業務整體收費水平近年來呈現下降趨勢。

銀行卡手續費

包括借記卡和貸記卡,借記卡的刷卡手續費低於信用卡,且有上限。2021年初,監管要求信用卡分期手續費統一計入利息收入,不再計入銀行卡手續費,因此部分銀行該科目在2020年度報告中出現明顯下降。

代理服務費

代銷其他金融機構的金融產品,包括基金、他行理財、保險、信託、貴金屬等所獲得的服務費。

理財業務

為客戶提供投資管理服務,按約定收取服務費。2019年資管新規頒布,部分銀行暫緩了理財產品的發行,也影響到了此項目的收入。

託管業務

為各類產品提供的第三方託管存放服務,如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銀行理財、企業年金等。

投資銀行

為企業提供證券發行、承銷、交易、重組、兼并與收購、項目融資等服務。

擔保與承諾

銀行為客戶債務清償能力提供擔保,承擔客戶違約風險。

從部分銀行2021年手續費及佣金收入的構成來看,國有大行的手續費及佣金收入結構較為均衡,股份制銀行的中間業務則各有側重,如招商銀行財富管理業務貢獻了35%的手續費及佣金收入,超過了一直處於業界領先的銀行卡業務(19%),中信銀行中間業務收入的第一來源則是銀行卡手續費(41%)。區域性銀行中,多數銀行的手續費及佣金收入結構呈現「一家獨大」的態勢,代理業務或理財服務費是主要來源,中原銀行、晉商銀行的結構相對多元,其銀行卡手續費的貢獻均超過了10%。

表1:2021部分銀行手續費及佣金收入情況

三、零售業務中間收入情況

銀行的業務條線可以分為公司金融、零售金融、資金業務及其他,從這一分類出發,我們可以進一步考察零售業務手續費及佣金凈收入在整體手續費及佣金凈收入的比重,以此來反映零售業務非利息收入的貢獻情況。

各家銀行在該項指標上呈現出了較大差異。郵儲銀行73%的手續費及佣金凈收入來自於零售業務,交通銀行為65%,建設銀行為50%,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為30%-40%。股份行整體水平相對較高,多家銀行零售業務貢獻了超過六成的手續費及佣金凈收入。區域性銀行中,多數銀行指標表現不及30%,這也表明零售業務的中間收入存在較大的發展空間。

不同銀行的發展歷程、客群基礎並不相同,部分銀行在年報中披露了零售客戶數量,這使得我們可以通過計算戶均指標來更加全面地了解銀行零售業務情況。目前,利息收入仍是零售業務的主要收入來源,同時由於利息收入代表風險收益,所以我們在利息凈收入指標中扣減信用減值損失得到「有效凈利息收入」,作為縱軸來反映零售業務的利息收入情況,橫軸則為手續費及佣金凈收入,反映零售業務非利息收入情況。此外,零售業務開展中也需要耗費管理與運營成本,因此我們也將業務及管理費用科目納入考量,氣泡越大代表業務及管理費用越高。

圖3:2021部分銀行零售業務戶均收入與成本情況

可以發現,國有大行的零售業務策略偏向保守,股份制銀行中,招商銀行單戶的手續費及佣金凈收入貢獻相比其他銀行拉開了不小的差距,浙商銀行等零售業務單戶利息貢獻較為突出,但戶均的運營管理成本也相應較高。在同樣的戶均收入水平下,區域性銀行所付出的運營管理成本要高於全國性銀行,一方面可能是因為經營時間較短,零售客群基礎較少,使得獲客成本較高,另一方面,金融科技水平不如全國性銀行,零售業務集約化運營效率存在提升空間。

四、發現與探討

1、我國銀行中間業務收入貢獻有待提升

近年來,我國銀行手續費及佣金凈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呈現先升後降的走勢,這是由於一方面此前銀行將一些本質上為利息收入的收入計入了手續費及佣金收入,如信用卡分期手續費、以及類似存款的剛性兌付理財業務收入等,隨著監管政策的調整細化,此部分中間業務收入「水分」被擠出;但另一方面,非現金支付規模快速提升,帶動銀行卡手續費等收入增長。但整體看來,我國銀行中間業務收入的貢獻依舊存在提升空間,國信證券研究顯示,美國的代表性銀行手續費凈收入貢獻平均在30%左右,歐洲的代表性銀行手續費凈收入占比可達48%,即使是剔除混業經營的影響後,中間業務收入的貢獻差距依舊存在。

2、信用卡業務對提升中間業務收入具有重要意義

從2020年度報告起,全行業在監管要求下,統一將信用卡分期手續費計入利息收入,使得不少銀行的銀行卡手續費收入在中間業務收入中的占比下降,但是,筆者對40餘家數據較為連續的上市銀行進行了梳理,發現有8家銀行2021年末銀行卡手續費在中間業務收入中的占比較2019年有所提升,如中原銀行、盛京銀行、晉商銀行等,這些銀行的共同點是信用卡發卡量在同期呈現明顯的增長。由此可見,在不考慮分期手續費這一收入來源後,信用卡業務對於中間業務收入來說仍然具有重要意義。

2021年末,有35家上市銀行的銀行卡手續費收入占中間業務收入的比重不及15%,結合前文我們對部分典型銀行中間業務收入結構的分析情況,可以初步得出結論,對於我國銀行、特別是區域性銀行而言,由信用卡所拉動的銀行卡手續費收入是實現中間業務收入增長的重要潛力。

3、信用卡是帶動其他零售業務中間收入的突破口

信用卡業務的重要意義除了直接的收入貢獻外,更在於其對於其他零售業務的獲客引流和聯動經營作用。僅就零售業務的中間業務收入來源來看,信用卡在申請的便利性、渠道的多元性方面優於借記卡,在服務門檻和消費者對於產品概念的接受度方面優於財富管理,由此成為了眾多銀行零售業務的首要引流產品,為其他零售業務篩選、培育潛在客戶提供了基礎。

不同於資產業務,銀行的中間收入更加考驗客戶對於銀行品牌、忠誠度的認可,規模效應非常顯著,這就需要銀行在持續擴大基礎客群的同時提升客戶粘性。經驗表明,若客戶使用某銀行一個產品,其忠誠度只有3%左右,而若使用這家銀行4個或以上產品,其忠誠度將達到95%以上,遷移成本隨之呈幾何倍數放大。信用卡是唯一一款將支付和信貸結合在一起的產品,具有場景覆蓋廣泛、小額高頻的特徵,非常適合與其他業務進行聯動經營,本行借記卡還款券、專享理財等都是常見的經營策略,交叉銷售可以幫助銀行提升客戶粘性,同時也有助於實現更為均衡、穩健的中間業務收入結構,且能夠進一步攤薄單客的運營成本,改善經營效益。

文章來源:銀數觀卡

作者:銀聯數據

免責聲明:本文、圖片均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信用卡營銷那些事兒

信用卡代還、逾期可還、免費代理?「黑產」抬頭,多家銀行升級風控

大家都在看

史上最大畢業潮!上海金融機構擴招「搶」人才,2023年校招提前

交行信用卡全面升級「最紅星期五」,歷時12年打造營銷場景標杆

信用卡聯動零售業務策略盤點

消費貸利率跌破4%!多家銀行推銷貸款忙

萬億中信宣布:進軍不良資產處置市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e08253e7a9ce40b36a0545af087d9c1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