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息費不再「神秘」,多銀行明晰分期利率等項目

2023-01-11     華道視界

原標題:信用卡息費不再「神秘」,多銀行明晰分期利率等項目

華夏時報記者 付樂 劉佳 北京報道

隨著復工復產進程加快,加之春節消費旺季臨近,銀行紛紛推出了花式促消費玩法,多家銀行推出信用卡送消費券、刷卡返現等優惠活動,也有銀行趁熱打鐵,力推消費貸等產品。

然而,由於信用卡業務收費名目多,一些消費者並沒有一個「明白帳」。此前,部分銀行的收費項目高達十餘項,隱藏了各種手續費,無形之中增加了持卡人的負債。

1月9日,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普通消費者對於金融知識並沒有較為深入的了解,對於真實的借貸成本較為模糊。且部分機構在息費披露上並不明晰,會誤導消費者做出真實決定。隨著信用卡息費管理規範性和透明度不斷提升,預計未來銀行在信用卡業務方面將逐步向量穩質升方向發展。

多銀行更改信用卡息費表述

與消費金融公司和網際網路平台相比,商業銀行不僅具有資金成本優勢,還有相對更廣的融資渠道,其消費貸的利率更具競爭優勢。

「由於很多銀行的信用卡業務和消費貸產品會通過息費減免、優惠活動、積分換禮等方式維護用戶黏性,用戶流失率低一些。」在第七屆新金融論壇上發布的《2022消費金融行業發展白皮書》(下稱《白皮書》)顯示。

值得注意的是,消費金融是個用戶黏性相對較差的金融產品,消費者普遍對價格比較敏感。「價格」是引發消費者針對信用卡投訴量大增的原因之一,部分消費者對產品的實際使用成本並不了解。

以往,對於信用卡分期手續費、利息等情況,部分消費者其實並沒有一個具體、清晰的了解,且銀行展示也存在一定不規範的情況,導致消費者在真正使用分期時才發現,裡面有不少之前完全沒留意的費用,再加之原先的利息,著實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信用卡業務收費名目相對較多,包括年費、手續費、利息、違約金等。在實際操作中,部分銀行存在片面宣傳低利率和低費率、息費水平披露不清晰、以手續費名義變相收取利息、模糊實際使用成本等問題。

其中,分期業務不僅是「套路」較多的領域,也是投訴的重災區。「0利率」「0手續費」「免息」「提額」等字眼不免讓人心動。但實際上,銀行通常會對分期還款業務收取一定的手續費。

2022年7月,中國銀保監會、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關於進一步促進信用卡業務規範健康發展的通知》指出,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信用卡業務應當切實加強營銷宣傳管理,明確「以明顯的方式向客戶展示最高年化利率水平」。

《華夏時報》記者發現,連日來商業銀行在分期、刷卡等各個環節都加大了信用卡息費的說明和展示力度。

某銀行分期產品說明介面 付樂/攝

具體來看,記者近日收到的招商銀行發送的分期業務活動簡訊,裡面明確標註了該項業務的折扣券明細,以及每期的本金、手續費以及年化利率等,使分期業務的費率「一目了然」。

此外,自2023年1月1日起,農業銀行信用卡「分期付款手續費」將更名為「分期付款利息」。更名生效後,分期付款利息計算規則以各分期業務條款及細則為準。

另有工商銀行發布的一項「帳單分期、消費轉分期手續費限時6折」的優惠活動,清晰地披露了近似折算年化利率(單利)。該活動頁面顯示,活動期內,優惠後一年期費率4.32%,對應近似折算年化利率(單利)7.88%,同時該活動頁面還提供了費率表格。

除了分期利率外,部分銀行還重新對信用卡服務收費及計息方式進行了說明,並標註了信用卡罰息等的相關情況。寧波銀行、中原銀行、廣西北部灣銀行等先後發布了類似公告,如「持卡人及其附屬卡持卡人的當期非現金交易自銀行記帳日至到期還款日(含)為免息還款期等」。

「對於銀行來說,這有助於減少信用卡不規範運營下的投訴等。」周茂華表示,以明顯方式展示最高年化利率水平,有助於規範機構信用卡業務運營,更好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促進信用卡息費水平合理下行。

精細化運營漸成趨勢

隨著商業銀行在信用卡、消費貸等領域的布局加快,商業銀行正在成為消費金融行業的主力軍。

「隨著利率持續下行,商業銀行優化資產負債配置的需求較為迫切,零售銀行戰略成為很多銀行的戰略轉型方向。」《白皮書》顯示,消費金融收益率相對較高,有助於商業銀行穩定息差,因此,很多銀行加大了消費金融業務的投入力度和重視程度。

對於銀行而言,停留在表層的服務很難成為其核心競爭力,能否打造卓越的消費者體驗,正在成為行業「護城河」。

隨著近年來消費者結構與需求的轉變,不同性別、年齡、收入的人群對產品的訴求已不盡相同。對於消費金融行業來說,僅通過提供單一的產品很難滿足所有用戶需求,因此,利用不同維度對消費者進行劃分,制定精細化運營方案至關重要。

「商業銀行可前置並加強消費者需求洞察能力建設,通過多維數據採集、精準畫像、需求預測等手段,站在消費者視角梳理商業銀行應該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找到兩者相匹配的價值,挖掘營銷的關鍵節點。」中國光大銀行信用卡中心黨委書記、總經理蔡雪峰在會上表示。

他進一步表示,商業銀行致力於為消費者提供可滿足其人生各階段的綜合金融產品及服務。

在開拓年輕人群體上,部分銀行針對新市民中的年輕職場白領、年輕一線藍領、新就業畢業生等客群推出專屬信用卡產品。例如,面對消費者對線上全面、便捷的服務需求,光大銀行加強了手機銀行、雲繳費、陽光惠生活三大APP的便民化,打造了「理財、社保、繳費、貸款一站通」的新模式。

近兩年,老年客群服務也成為了銀行精細化運營的重點人群,各銀行在移動金融APP的適老化改造上花費了不少功夫。

中信銀行推出「動卡空間 APP 長輩版」,採用大字體、大圖標、大按鈕設計,方便老年客戶操作,並新增反詐騙宣傳等內容,幫助老年客戶更好地識別金融風險。

中國民生銀行信用卡為60歲及以上的老年客戶迅速接入人工服務,免去語音菜單和按鍵操作等步驟,並為老年群體設計了「至簡版」介面,去除掉首頁營銷彈窗、首頁圖片廣告等可能會影響老年客戶操作體驗的功能。

本期編輯:方鳳嬌

瀏覽更多精彩內容

歡迎關注華夏時報視頻號

推薦閱讀

家樂福「倒閉」流言四起,購物者排隊「清卡」 特斯拉的「價格屠刀」傷了誰?

2022年樓市回顧:成交規模縮回7年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1e26c4a0868e8a6216b91cb07ea18a6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