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APP上的春節:數字化是一場生活美學的競爭

2023-02-01     華道視界

原標題:銀行APP上的春節:數字化是一場生活美學的競爭

來源:零壹財經

作者: 沈拙言

在剛剛過去的2023年春節,各大銀行推出了眾多新年活動,旨在提振「後疫情時代」之消費,搶占零售業務進一步發展的先機。

招行舉辦了的「全民招財節」,主打一款集「財運簽」的活動,此外還發布了「招福行運」的兔年限定新春禮盒、壁紙和微信紅包封面。 工行開展了「新年就是有『錢兔』」、工享幸福年、工享出行禮等系列促銷活動,給客戶帶來了滿滿的福利。 建行升級了「造福季」大型活動,金融服務與趣味遊戲均在活動中,各項任務與獎勵令客戶目不暇接。

值此新春之際,各行都選擇了紅包、禮盒等傳統形式為客戶送去新年的祝福。但是在各家銀行紛繁的傳統新春活動中,我們還發現了一抹亮色,展示了不一樣的新意。

新意:文化新氣象 科技新內涵

新意便是工行別出心裁推出的數字藏品新年活動,該活動既蘊含了傳統文化的古樸,也展示了高新科技的硬核。繼工行手機銀行8.0上線之初同央視國寶大會聯合舉辦國寶知識答題活動後,本次2023年春節工行再度攜手央視國寶大會,推出了「玉兔迎新春·掃出新福氣」的春節活動。活動通過工行手機銀行渠道發行「玉兔迎新春」限量版數字藏品「兔團團」和隱藏款數字藏品「兔圓圓」,客戶可以免費領取。

藏品寓意方面,通過將紅山文化的代表文物「玉龍」與生肖兔結合,象徵新年的生肖兔被央視國寶大會標誌性的「玉龍」環繞,身著福氣滿春堂,手持寓意「團圓」的賀歲燈,與「玉龍」共赴新程,共迎新春。

巧思創意方面,作為新春佳節限定款數字藏品,「團圓兔」各有獨特的藏字系統,限量款「團團」蘊藏「繳存貸匯財富」,隱藏款「圓圓」蘊藏「多喜樂長安寧」,蘊含著工行對客戶的新春祝福。

新穎玩法方面,除了前沿的科技感,濃厚的傳統祝福,本次活動還增加了新穎的互動玩法,其中隱藏版「兔圓圓」隱藏在每一位客戶身邊的「中國工商銀行紅色行徽」中。客戶通過工行手機銀行APP「掃一掃」的AR入口感受尋寶的體驗和樂趣,拉近了銀行和客戶的距離。

有前沿科技的硬核與新穎,又加持優秀傳統文化的深沉與底蘊,通過充滿樂趣的互動形式,鑄就了工行新年活動的輝煌戰果——活動首日藏品領取突破10萬。結合數字藏品,紅包封皮等活動,春節期間,手機銀行最高日活較去年提升超過30%。

這是工行在零售轉型、數字化轉型進程中的一小步,也是其在探索傳統文化與新興技術有機融合、交相輝映的一大步。常言「頂尖文化需要頂尖表達」,弘揚傳統文化並不意味著要做「道學先生」,探索出滿足當代群眾的審美需求與文化需求的表達方式更為重要。

創意活動有了科技加持,迸發出全新發展活力。這可能才是銀行數字化轉型、零售轉型進程中真正令人心動的時刻,也掀開了銀行業零售數字化轉型的新篇章。

銀行零售轉型的「美學」

數字化轉型與零售轉型,對各家銀行而言,既像試卷又像畫布,需結合自身稟賦方可肆意潑墨。要做好零售,關鍵在於充分調動全行資源、持續加大科研投入、積極改進運營模式,在這個理念下,每家銀行的實際做法不盡相同。

招行在零售業務中選擇的方向是「大財富管理價值循環鏈」,其轉型過程像是一幅青山綠水畫,從戰略布局到組織架構再到業務實施,用筆工整,色彩濃烈。

工行的轉型進展些頗有「人如其名」的意味,像是精謹細膩的工筆畫。工筆畫一般要畫好稿本,狼毫小筆勾勒後隨類敷色,層層渲染,最終形神兼備。而具體到銀行,稿本便是客戶服務理念,工行在2022年年末推出的手機銀行8.0對底層架構進行了重塑,一如工筆畫一幅完整的稿本需要反覆修改,在此基礎上「盡其精微」。

建行的零售戰略提及「做透核心圈、做大關聯圈、做活衍生圈」,內容之豐富像是一幅色彩豐富的油畫,更注重其消費生態的立體感。

農行零售轉型則像水墨山水畫。水墨山水畫墨分五色,更重技巧,有小寫意、大寫意、破墨、潑墨之異,對應農行分層、分群、分級的三維矩陣式零售業務客戶經營體系。

「以線造型」是工筆畫的基礎和骨幹,對工行而言,零售轉型中的「線」便指得是數字智能化技術。2023年春節數字藏品活動以數字智能化之「線」勾勒傳統文化之「型」,形成了工行自身的固特風格面貌。

「玉兔迎新春」藏品將工行對客戶真摯的新春祝福與中國傳統文化融合,支撐起工行對文化傳承與數字創新融合發展的探索,藉助此類形勢的活動亦可順應市場關注熱點,夯實數字化發展基礎,展現具備工行特色、中國特色的零售數字化轉型「個性」之美,打造彰顯自身特色與底蘊的數字化名片。這種「個性」之美在提升用戶活躍度的同時,也有助於促進數字金融業務的發展。

如何擴大 「個性」之美

不管是戰略風格還是更為具象的新春活動,銀行的零售數字化轉型都旨在告訴所有客戶一個事實:今時今日的銀行在不斷刷新著客戶傳統認知,銀行既可以提供極為嚴肅的存貸款、轉帳、理財等金融服務,也能為客戶提供諸多樂趣。

這種「從工具到陪伴」的轉變,是銀行零售數字化轉型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它打破了銀行單一屬性的桎梏,讓銀行迎來了更大的發展可能。稱之為新生,絲毫不為過。

在激烈的競爭中,誰都想放大自己的特性,讓客戶記住自己、熟悉自己、習慣自己、依賴自己,可一到了實踐,每次都無從下手。如何在零售數字化轉型中凸顯自己的「個性」之美?

除了加強整合資源的能力,為客戶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務。還應該進一步強化客戶體驗管理,即完善、改良銀行自身與客戶的交互體系。既包括數字化渠道與客戶的視覺、聽覺溝通,也涵蓋各種客群交流渠道的暢通程度。2022年年末爆火全球的「ChatGPT」展現了人們對於趣味化交互的熱衷,銀行探索一種既彰顯自身特色又迎合客戶個性與屬性的交互之路勢在必行。

在銀行零售數字化轉型道路中,既有科研投入、人才培養等「共性」,也有契合銀行自身戰略、定位而略有差異的「個性」。「共性」是銀行業發展的趨勢與方向,而個性則是更為具象的實踐之路,它更清楚地記錄著銀行業在零售數字化轉型中一步一個腳印的努力,展現出一道「十四五」期間靚麗的金融美學。

免責聲明:本文、圖片均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大家都在看

興業銀行2022年業績快報公布,歸母凈利913.77億元,不良貸款率下降至1.09%

招行、中信率先公布業績快報,凈利增幅分別高達15.08%和11.61%

信用卡2023年「任務單」:合規整改持續推進,多應用場景生態交互是關鍵

信用卡息費不再「神秘」,多銀行明晰分期利率等項目

宇宙行新上任副行長

招行迎重要人事變動!同聘兩位副行長

70後「老中行」王志恆卸任中行副行長,赴任光大銀行行長…

銀保監會重大調整:福建銀保監局局長叢林正式接棒梁濤,成為首位女副主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6d3776d94eade828a2c36c632389834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