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產業國產化進程推動被動元器件企業快速發展
被動元器件行業的下游主要為新能源汽車、風電光伏、工業自動化等行業,其市場波動與宏觀經濟周期性、國家相關政策的扶持力度等緊密相關,因此存在一定周期性特徵。同時,受汽車行業銷售旺季主要集中在下半年影響,整車廠通常在每年三季度和四季度增加生產計劃以應對市場需求變化,從而對上游車規級被動元器件的銷量產生一定影響。
1、被動元器件行業概況
(1)電容、電感、電阻是被動元器件的主要組成,應用領域廣泛
電子元器件根據終端應用領域的不同,可以分為電力電子領域和信息電子領域。電力電子領域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車、風電光伏、一般工業、軌道交通、電力系統等;信息電子領域主要包括消費電子、雲計算、網絡通信、物聯網等。
電子元器件根據對電路信號處理的不同,可以分為被動元器件和主動元器件。被動元器件決定信號的通過與否,不改變信號的特徵,主要包括電容、電感、電阻、變壓器和頻率控制器件等,在電路中主要承擔旁路/去耦、濾波、儲能、穩定電流、穩定電壓、阻抗匹配、抗電磁干擾等具體功能。主動元器件對信號進行放大和變換等處理,主要包括集成電路(IC,Integrated Circuit)和分立器件(D-O-S,Discrete devices-Optoelec-Sensor)等,在電路中主要承擔模擬信號與數位訊號之間的轉換、信號的調製解調、邏輯計算、存儲等具體功能。
被動元器件是電子電路的基石,主要由電容、電感和電阻構成,市場空間廣闊,其中電容主要用於旁路、去耦、濾波和儲能,電感的主要用途是濾波、穩流和抗電磁干擾,電阻主要用於分壓、分流、濾波和抗阻匹配。
2、行業主要企業
現階段,全球電力電子被動元器件廠商較多,主要集中在日本、韓國、美國、中國台灣和中國大陸。其中,日韓台美的廠商大規模投資電力電子被動元器件行業的時間較早,具有一定的技術優勢和規模優勢,形成了以松下(Panasonic)、TDK、尼吉康(Nichicon)、田村(TAMURA)、國巨、威世(Vishay)等為代表的大型企業。
在政策、資金、人才、市場等多方面因素的作用下,中國大陸已湧現了鷹峰電子、法拉電子、可立克、京泉華、伊戈爾等為代表的一批企業,逐步在各細分領域占據了重要地位。
3、被動元器件行業發展面臨的機遇
(1)產業政策機遇
國家高度重視電子元器件行業的發展,2021 年 1 月工信部發布的《基礎電子元器件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 年)》提出,信息技術產業是關係國民經濟安全和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產業,也是世界主要國家高度重視、全力布局的競爭高地,電子元器件是支撐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的基石,也是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的關鍵,這為電子元器件產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2)能源結構轉型的機遇
2020 年 12 月我國首次將「碳達峰」和「碳中和」作為重點任務。明確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大力發展新能源,加快建設全國用能權、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完善能源消費雙控制度。力爭我國二氧化碳排放 2030年前達到峰值,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
「碳中和」作為未來四十年的國家戰略,將從各個層面上深刻改變企業行為和居民生活方式,同時也將在經濟結構轉型上產生巨大的影響,與「碳中和」直接相關的行業將迎來巨大發展機遇。「碳達峰、碳中和」願景為新能源汽車、風電、光伏等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拓展了空間,也為上游電力電子被動元器件行業發展提供契機。
(3)國產替代的機遇
近年來,國產品牌車企緊抓新能源轉型機遇,推動汽車電動化、智能化升級和產品結構優化,獲得消費者青睞,上汽、一汽、東風、廣汽、長安、比亞迪等一系列優秀國產品牌逐漸崛起。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顯示,自主品牌乘用車占有率持續增長,2022 年自主品牌乘用車銷量 1,176.6 萬輛,同比增長 22.8%。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 49.9%,上升 5.4 個百分點。自主汽車品牌市場份額的穩步提高必將為國內零部件企業的發展帶來機遇。
同時,我國乘用車市場日益激烈的競爭對整車廠成本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產品質量和性能相同的情況下,國內汽車整車企業逐漸開始選擇更具價格優勢和服務響應優勢的本土供應商,國內汽車零部件廠商把握這一機遇進入此前被國際廠商所壟斷的細分領域,逐步擴大市場份額。另一方面,隨著國際貿易摩擦加劇,重要零部件依賴進口對國內產業鏈安全構成了威脅,汽車零部件的國產化替代趨勢將不斷加快。
汽車零部件國產化趨勢將為具備先進位造工藝的本土企業提供歷史性機遇。國內被動元器件企業將能獲得更多的客戶資源,促使企業發展壯大,從而提高市場競爭力。
4、被動元器件行業發展的主要趨勢
(1)新興產業快速釋放需求,協同被動元器件技術變革
被動元器件行業由電容、電感、電阻、變壓器、控頻元器件等組成。近年來,以新能源汽車、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為代表的新興產業快速發展,推動了電力電子被動元器件技術的變革。例如隨著新能源汽車、風電光伏及儲能產業快速發展,系統電壓不斷升級,傳統被動元器件已不能滿足市場需求;新能源汽車在汽車輕量化和優化空間布局等指標上要求越來越高,以實現降低能耗、提高乘坐舒適性和儲物便利性,從而對被動元器件小型化、集成化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能源汽車的振動大、變速急等特點要求被動元器件可靠性強。
受此推動,能夠滿足新興產業應用場景要求的技術路線,能夠快速疊代不斷改進工藝、推出新產品的企業,正加速脫穎而出。豐田Prius汽車的電驅動系統控制器就經歷了從使用電解電容到使用薄膜電容的演進。
(2)複雜的發展形勢為中國被動元器件企業帶來歷史發展機遇
複雜的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為中國被動元器件行業的進口替代與全面趕超帶來外部壓力的同時,也催生了內部需求。越來越多的企業出於供應鏈穩定性、排產安全性等因素的考慮,對中國被動元器件供應商持有更加開放的心態。
(3)新興產業國產化進程推動被動元器件企業快速發展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已成為新能源汽車第一大市場,光伏發電裝機量、風力發電裝機量也排在世界前列,龐大的市場需求將帶動被動元器件的快速發展。同時,已經有一大批中國企業成長起來,在新能源汽車、光伏發電、風力發電等新興產業領域占據優勢競爭地位,對上游核心元器件的國產化需求不斷上升。我國被動元器件企業將憑藉在快速響應、運輸成本、協同開發等方面的天然優勢成為最直接的受益者,迎來快速發展的市場機遇。
5、阻礙被動元器件行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1)國內企業規模化程度偏低、資金實力整體較弱
以松下、TDK 為代表的日系生產廠商在被動元器件領域深耕多年,在高性能、高精度電容和電阻產品的研發創新、生產工藝成熟度和生產設備的自動化和控制精度方面仍存在一定優勢,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和話語權較大。
目前,相比國際製造巨頭,國內被動元器件製造企業普遍存在專業化和規模化程度偏低、資金實力較弱等問題,不利於形成品牌效應和規模效應,也不利於行業整體競爭力的提升。
(2)原材料價格波動影響行業盈利水平
被動元器件生產主要原材料包括銅、鋁、矽鋼等金屬原材料及加工件、薄膜基材、絕緣類原料、灌封材料、包材料、五金件等。上述主要原材料的採購價格受大宗商品價格變動、市場供需關係等因素的影響,如果未來價格大幅波動,將直接影響生產成本、進而影響行業盈利水平。
(3)下遊行業政策調整對企業技術和規模化生產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被動元器件下游包括新能源汽車、風電光伏等新能源行業。當前階段,上述行業發展一定程度上仍受產業政策影響,尤其是補貼政策。補貼規模、補貼力度的宏觀調控政策和措施將直接影響行業內企業的生產經營,引導行業發展方向,促進行業內企業整合升級。補貼政策的調整將促使產業鏈上下游不斷加強技術攻關、降低成本,對企業的技術水平、規模化生產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6、被動元器件行業進入壁壘
(1)技術壁壘
被動元器件行業的企業需要對材料成分、產品性能、工藝參數進行持續的研發、優化與調試,以確保產品品質和保持產品良率。因此,行業新進入者沒有前期的研發和生產積累,可能會導致產品良率較低,從而影響企業的利潤水平和下遊客戶的拓展。
(2)體系管理與客戶認證壁壘
被動元器件行業下游主要客戶為新能源汽車或其核心零部件供應商、風電企業或其核心零部件供應商、光伏企業或其核心零部件供應商。
汽車行業擁有嚴格的質量管理體系,汽車零部件企業需要通過相應的體系認證方能進入,例如 IATF 16949 等。同時,車規級被動元器件產品還需要滿足整車企業基於 AEC-Q200 或 ZVEI 組織的一系列實驗測試的要求。
整車企業特別是國際知名整車企業對合格供應商具有嚴格的認證流程。汽車零部件企業,需要通過整車企業對其研發實力、工藝水平、製造能力、產品性能、過程管理等方面的全面考察,方能進入合格供應商庫名錄,具備量產供貨的資格。行業新進入企業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與較大的資金成本,方能通過相應的體系管理與客戶認證。風電行業、光伏行業的客戶對於供應商也有嚴格的認證流程與供應商管理機制。
(3)資金壁壘
被動元器件行業在產品研究開發、實驗環境搭建、產線建設升級、樣件樣品試製、原材料採購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優良的現金流表現與持續的融資能力,將構成行業的資金壁壘。
(4)規模壁壘
被動元器件行業的規模效應較為顯著。企業通過持續開拓下遊客戶並提升訂單需求及擴大生產能力,可以有效分攤相關投入並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企業抵禦風險的能力,從而對尚未形成規模的競爭對手產生競爭優勢。
更多行業資料請參考普華有策諮詢《2023-2029年被動元器件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同時普華有策諮詢還提供產業研究報告、產業鏈諮詢、項目可行性報告、專精特新小巨人認證、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認證、十四五規劃、項目後評價報告、BP商業計劃書、產業圖譜、產業規劃、藍白皮書、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諮詢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