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領域用軟體行業符合戰略性新興產業及金融科技發展方向
在我國 IT 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金融行業創新發展的深度融合已成為金融 IT 行業的發展趨勢。第五代移動通信網絡(5G)在我國已經進入實質部署和商用階段,信息基礎設施的升級為構建萬物互聯的數字生態奠定了基礎。信息技術革新與信息基礎設施升級互為促進,將進一步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對各行各業的改造和升級,與此相應,金融科技將在融合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道路上不斷走向更深層次和更廣領域。
工信部數據顯示,2023年1~10月份,我國軟體業務收入98191億元,同比增長13.7%;2022年,我國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下稱「軟體業」)運行穩步向好,軟體業務收入躍上十萬億元台階,2022年,全國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規模以上企業超3.5萬家,累計完成軟體業務收入108126億元,同比增長11.2%,增速較上年同期回落6.5個百分點。
資料來源:工信部、普華有策製圖
1、金融領域用軟體行業產業鏈關係及影響
(1)與上游關係及影響
金融領域用軟體行業的上游為作業系統、資料庫、中間件和開發工具等通用軟體和伺服器、存儲系統、交換機和路由器等硬體。本行業與上遊行業有一定的關聯性,上遊行業屬於充分競爭行業,金融領域用軟體企業開發業務對其依賴程度不高。
(2)與下游關係及影響
金融領域用軟體行業的下遊行業是具有相關信息化建設需求的金融行業。軟體行業是為國民經濟其它行業的信息化建設提供服務的行業,本行業密切關聯的下遊行業主要包括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基金公司、信託公司、財務公司等金融類企業。由於金融業務發展迅速,企業的信息化需求不斷增加,持續增長的信息化建設投資為金融領域用軟體企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2、市場的競爭狀況
國內金融信息化行業目前處於成長期向成熟期的過渡階段,市場集中度不高,不存在具備絕對競爭優勢的龍頭企業。隨著行業不斷發育成熟和客戶需求的逐漸理性化,金融信息化市場的競爭方式已經由初期的價格競爭過渡到技術、品牌、服務、業務經驗及產品的全方位競爭。金融業客戶在挑選其 IT 服務商時,品牌知名度、是否擁有成熟的案例經驗、已有產品的適用性、服務的響應效率和質量等要素越來越成為重要的考察標準,因此長期來看,業內具有較高品牌知名度、完整產品線和豐富案例經驗的行業領導企業將能夠更大程度上滿足客戶的需求,贏得競爭優勢。
4、金融領域用軟體行業發展的有利驅動因素
(1)符合戰略性新興產業及金融科技發展方向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引導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已成為世界主要國家搶占新一輪經濟和科技發展制高點的重大戰略。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對推進我國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指出,發展目標之一為將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著力發展高端軟體等核心基礎產業,提升軟體服務等信息服務能力。將進一步加大財稅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引導和鼓勵社會資金投入。這給軟體行業的未來注入了光明的前景,在未來的 10-15 年內必將產生顯著、積極的影響。
《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 年)》,指出金融科技作為技術驅動的金融創新,是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重要引擎。數字經濟的蓬勃興起為金融創新發展構築廣闊舞台,數位技術的快速演進為金融數字化轉型注入新活力,金融科技逐步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金融業要凝心聚力、砥礪奮進,不斷破解發展瓶頸和難題,推動我國金融科技從「立柱架梁」全面邁入「積厚成勢」新階段,力爭到2025 年,整體水平與核心競爭力實現跨越式提升,數據要素價值充分釋放、數字型轉型高質量推進、金融科技治理體系日臻完善、關鍵核心技術應用更為深化、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更加先進,以「數字、智慧、綠色、公平」為特徵的金融服務能力全面加強,有力支撐創新驅動發展、數字經濟、相關振興、碳達峰碳中和等戰略實施,走出具有中國特色與國際接軌的金融數字化之路,助力經濟社會全面奔向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新時代。
(2)下游需求強勁
1)業內 IT 治理文件出台,保障了需求底線
《證券期貨業科技發展「十四五」規劃》共有七個部分,涵蓋背景與意義、行業科技發展現狀與趨勢、指導思想和規劃原則、「十四五」時期證券期貨業科技發展目標、數字化轉型的基本思路、「十四五」時期的重點建設任務,以及保障措施。其主要內容包括:一個底線,即始終堅守「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這一底線;兩大主題,即緊扣「推進行業數字化轉型發展」與「數據讓監管更加智慧」兩大主題,強調數字化轉型、數據監管;三大體系,即健全「科技治理體系」、「數據治理體系」、「標準化工作體系」,將科技治理、數據治理、標準化作為手段;四項原則,即「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創新驅動、科技引領」「統籌協調、開放共贏」「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其中「穩」是緊跟中央部署,科技創新追隨其後,全面提速,推行沙盒試點,信創與安全是未來重要支撐;五項能力,即提升「行業科技創新能力」「數字化監管能力」「基礎設施的支持支撐能力」「數據安全治理能力」「網絡安全防護能力」,科技創新、數字監管、基礎設施、數據安全、網絡安全是監管關注要點;六大目標,即「行業金融科技創新行穩致遠」「行政監管自律監管協調聯動」「科技和數據治理體制機制健全完善」「行業公共服務基礎設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網絡安全防護能力全面加強」「行業標準化建設深化實施」。
《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於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強調,銀行保險機構要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科學制定數字化轉型戰略,統籌推進工作。要大力推進業務經營管理數字化轉型,積極發展產業數字金融,推進個人金融服務數字化轉型,加強金融市場業務數字化建設,全面深入推進數字化場景運營體系建設,構建安全高效、合作共贏的金融服務生態,強化數字化風控能力建設。要從健全數據治理體系、增強數據管理能力、加強數據質量控制、提高數據應用能力等四個方面提升數據治理與應用能力。要加強自身科技能力建設,加大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彈性供給,提高科技架構支撐能力,推動科技管理敏捷轉型,提高新技術應用和自主可控能力。
2)國內金融市場的信息化系統持續更新
國內金融企業的信息化系統通常每 3-5 年更新一次。在新的信息化系統更新過程中,系統架構升級(如系統構架升級為 SOA 體系架構)和創新業務及創新的管理模式應用(如衍生品、帳戶系統、流程管理平台、託管清算、投研一體化等新應用)是主要動力。在未來 3-5 年內,對本行業的需求將保持持續增長。
3)證券市場深度和廣度的增加是本行業成長的驅動因素
2010 年以來,融資融券和股指期貨業務正式啟動,標誌著我國證券交易制度的深刻變革。從單一化邁向複雜化、個性化,交易品種和交易方式將大幅增加。業務和產品的創新(深度)、規模(廣度)的擴大,都要求 IT 系統的配套支持,這給本行業帶來了長遠的發展機遇。
4)國內金融工程處於起步階段,風險管理得到空前重視,成為本行業新的增長點
金融工程是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隨著世界經濟環境的變化和全球金融的創新發展起來的。金融工程不僅包含金融產品的設計,還包括金融產品定價、交易策略設計、金融風險管理等各個方面。針對本細分行業,金融工程主要為資產管理業務和託管業務提供相關的技術支持、系統支持和服務支持,主要服務於投資決策分析、風險分析、投資監督、資產定價、投資策略、交易策略、投資績效等相關業務環節。
在全球一體化的大背景下,世界經濟的國際關聯性越來越強,並且經濟波動性在加劇。國家對經濟、金融的宏觀調控措施也趨於密集,強度也超過歷史任何時期。資產管理和資產託管在金融行業大發展的同時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金融創新的快速推進,金融監管的不斷加強,風險管理的高度重視,經驗投資模式被數量化投資所代替;資產託管服務水平顯著提高,基礎的託管服務被包含基礎服務的增值服務所替代等等。傳統的資產管理和資產託管理念已經不能很好的適應現實的業務發展需要。
縱觀行業的歷史演變、國外成熟市場的發展經驗以及中國金融行業資產管理和資產託管的業務發展方向,最為重大的變革在於金融工程理論和方法的深入應用。通過工程化方法解決金融行業的各類難題是金融行業的普遍共識。當前,我國金融工程處於起步階段。隨著國內金融工程的大發展,業內在這方面的 IT 需求將會不斷豐富、衍生。
(3)產業政策支持力度大
軟體產業屬於國家鼓勵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支柱產業。自 2000年以來,國家出台了一系列法規和政策,從投融資體制、稅收、產業技術、軟體出口、收入分配、人才吸引與培養、智慧財產權保護、行業組織與管理等多方面為軟體產業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扶持,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我國先後頒發了《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國務院關於印發進一步鼓勵軟體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國務院關於印發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2012-2030 年)的通知》、《「十四五」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規劃》《證券期貨業科技發展「十四五」規劃》《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於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以及《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 年)》、《關於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法規,為金融領域用軟體行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4)成本優勢
由於軟體開發的成本主要為人力成本,軟體行業的人力資源結構由從事編程、測試的普通員工和核心業務及技術研發、管理人才構成。由於目前國內軟體行業人員工資相對於已開發國家而言,還處於一個相對較低的水平,因此相對國際企業來說,國內企業有較大的成本優勢。
(5)技術創新和產品不斷升級推動行業的發展
軟體行業具有技術更新快、產品生命周期短、升級頻繁、技術繼承性較強等特點。系統軟體、資料庫技術與網絡技術的不斷升級、新的開發平台和開發思想的湧現,都將促使應用軟體行業進行持續更新,以實現對各種技術應用的有效支持,使得功能和性能更加完善,服務更加柔性化和個性化。
5、金融領域用軟體行業的主要壁壘構成
金融領域用軟體行業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行業格局,經過市場化的充分競爭,新進入者難以在短期內形成行業人才、核心技術、經驗、客戶資源、質量和品牌、技術服務等方面的積累,進入壁壘比前期已經顯著提高。
(1)人才壁壘
金融領域用軟體產品專業性很強,這就對金融領域用軟體開發企業的研發隊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軟體開發人員不僅要精通軟體開發技術,還要對金融行業的政府政策、業務特徵、核算規則等業務細節有深刻理解。因此,本行業需要信息技術和金融知識相互融合,對人才的素質要求較高,這些人才需要有業內長期的實踐才能積累相應的經驗和能力。人才是進入本行業的重要壁壘之一。
(2)技術壁壘
金融領域用軟體行業不僅具有一般軟體行業的特點,如高科技、知識密集、技術先導,還具有與下游應用環境緊密相關的特徵。產品的開發涉及到金融工程、軟體工程等多個學科和技術,需要長期持續的攻關研究,具有較高的業務與技術壁壘。
另外,優質的技術服務是進入本行業的重要壁壘之一。客戶使用軟體產品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如不能及時為客戶提供有效、優質的服務,將會大大降低客戶的滿意度。因此,這就要求企業不僅銷售軟體產品,更需要提供完善、及時、有效、優質的後續技術支持和服務。
(3)行業經驗壁壘
金融領域用軟體產品專業性很強,涉及信息技術和金融行業領域。對於行業應用軟體及服務綜合方案提供商而言,需要對金融行業和整個應用環境有較深入的了解,並且能為客戶在信息系統建設中提出指導性建議。同時,客戶對系統自身的可靠性、穩定性、安全性等方面要求很高,企業以往的項目業績、行業口碑、系統穩定性等諸多因素直接影響客戶的選擇。因此,行業經驗的積累已成為本行業實質性進入壁壘之一。
(4)質量和品牌壁壘
本行業是一個市場化程度較高、充分競爭的行業。產品的品質和品牌是企業的競爭能力、產品創新能力、後續服務能力等綜合實力的體現。先進入者經過長期、良好的應用和服務,能夠積累起豐富的成功案例,從而樹立起良好的市場品牌形象。要獲得市場的認可需要企業長期建設、經營和積累,新進入者難以在短期內培養出品牌知名度。
(5)客戶資源壁壘
隨著金融業的發展,金融行業對信息系統的依賴性日益加深。為了保證信息系統在運行和維護上的可持續性和穩定性,客戶與企業的實質合作關係建立起來以後,原則上都傾向於長期合作。
金融企業在採購信息系統時,考慮系統穩定性和員工學習成本,除非是新軟體性能差別大到足以吸引客戶轉換,否則客戶對同一類型的產品不會輕易更換,客戶粘度大,客戶資源的積累已經成為新進入者難以替代的歷史積累。
更多行業資料請參考普華有策諮詢《2024-2030年金融領域用軟體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諮詢報告》,同時普華有策諮詢還提供產業研究報告、產業鏈諮詢、項目可行性報告、專精特新小巨人認證、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認證、十四五規劃、項目後評價報告、BP商業計劃書、產業圖譜、產業規劃、藍白皮書、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諮詢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