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對抗行業細分市場應用及發展趨勢解析:新時代的戰場電子戰爭

2024-01-11     普華有策

原標題:電子對抗行業細分市場應用及發展趨勢解析:新時代的戰場電子戰爭

電子對抗行業細分市場應用及發展趨勢解析:新時代的戰場電子戰爭

「電子對抗」或「電子戰」主要是指為削弱、破壞敵方電子設備使用效能和保護己方電子設備正常工作而採取的綜合措施,其實質是敵我雙方為爭奪電磁頻譜的控制權(即「制電磁權」)所展開的鬥爭。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各軍事強國都在研究、開發和換裝工作頻段更高的雷達及通信設備,以便在低頻段遭受干擾後切換至更高頻段工作,高頻段電子對抗的需求正在逐步提高。

在信息化、智能化、一體化的武器裝備發展總體趨勢下,各類武器裝備搭載的電子信息設備數量和複雜程度都在快速提升。電子對抗產品作為針對這些電子信息設備的「矛」和「盾」,其需求和應用領域都在快速擴張。

1、電子對抗行業下游細分應用領域

電子對抗的應用領域較為廣泛,不同的作戰目的結合不同的對抗設備、配置地點、對抗頻域等,形成了一套複雜而緊密的電子對抗作戰體系。

(1)彈載干擾領域

飛彈是現代戰爭最重要的武器之一,也是國防現代化的標誌,在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的過程中,發展飛彈武器技術是必經之路。飛彈的作戰使命包括威懾與實戰兩個方面:飛彈超強的進攻性決定了其強大的威懾能力,使其成為了維持戰略平衡的支柱、實行精確打擊的武器、進行非對稱作戰的殺手鐧以及構建現代防禦體系的平台,維持較大的飛彈庫存量具有很高的戰略價值;另一方面,飛彈在實戰中是典型的戰爭消耗品,戰爭儲備、訓練與實戰都將拉動飛彈需求的增長。

參考美國在飛彈採辦方面的投入與規模:根據航天科工集團主管下的核心期刊《飛航飛彈》2021 年 9 月刊載的《美國防部 2022 財年飛彈採辦預算分析》,美國 2022 財年的國防預算中飛彈和彈藥採辦預算金額達到了 203 億美元,其中戰略武器的採辦預算為 55 億美元,較 2021 財年提高了 38%;而戰術級的各型精確打擊飛彈的採辦目標則達到了3,986 枚。

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我國加強國防軍工建設、提升保衛國家安全的能力是大勢所趨。考慮到實現戰略威懾所需精確打擊武器的數量,我國飛彈未來的市場規模將十分可觀。

作為搭載在飛彈上的電子對抗設備為飛彈提升突防能力起到了關鍵作用。飛彈的快速列裝將帶動其配套市場的高速發展,相關產品將迎來廣闊的市場空間。

(2)要地防護領域

現代戰爭中,進攻方通常會把對手的重要城市、關鍵基礎設施、軍事設施等作為首選打擊目標。通過攻擊這些目標,進攻方可以快速達成阻斷對手工業生產、癱瘓其作戰體系、打擊其戰鬥意志進而顛覆其政權的戰略目的。因此,戰略要地的自衛防護直接關係到國家的安全與穩定,對於提升國家的綜合作戰能力、維繫國家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幅員遼闊、戰略要地分布廣泛、軍事設施數量較多。根據我國交通運輸部等 5 個單位聯合發布的《現代綜合交通樞紐體系「十四五」發展規劃》,我國重點建設的國家綜合交通樞紐城市達 100 個左右。同時,水利部、民航局、國家統計局以及交通專業知識服務系統數據顯示:截止 2021 年末,我國建有 728 座大型水庫、248 個中國境內運輸機場、15.07 萬公里鐵路運營里程和 961,139 座橋樑(其中特大橋樑 7,417 座)。

電子對抗產品已成功應用在要地防護領域,通過發射大功率的干擾信號可有效阻止敵方對我方要地進行準確的電子偵察,並通過壓制飛彈的制導和通信信號使敵方飛彈的作戰效能降低,達到保護工業基地、大型工程、交通樞紐、戰機、戰艦、戰車、機場、雷達站等關乎國計民生的戰略要地與軍事設施的目的。

2、電子對抗領域的特點及發展趨勢

電子對抗領域的特點及發展趨勢

(1)電子對抗開始走上武器裝備發展舞台的中央

雖然基礎的電子干擾、雷達對抗等技術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但電子對抗在軍事領域真正成體系、成規模地發展時間並不長。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電子信息技術已經廣泛應用到各種武器裝備中,從偵察、監視、預警到通信、指揮、控制,從情報處理到作戰決策等過程,都離不開電子信息技術的參與,這使得針對電子信息設備實施打擊與防護的電子對抗技術開始走上武器裝備發展舞台的中央。

2017 年,美國《國防授權法案》要求電子戰執行委員會建立起完善的電子戰戰略,為美國電子對抗的研發投入、武器裝備採購、機構部門管理等做出頂層設計。在世界主要軍事強國的整體發展規劃中,電子對抗的重要性和體系化程度快速提升。

(2)電子對抗行業進入持續增長期

受經濟與科技水平等因素的影響,我國的電子對抗水平曾長期落後於美國、俄羅斯等軍事強國。近年來,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及科技水平的發展,我國電子對抗裝備研製水平大幅提升。

2023 年我國軍用電子對抗領域的市場規模約為210億元,電子對抗行業規模持續呈現擴張趨勢。「21 世紀仍是頻譜戰的時代,正在發展的無人化、智能化戰爭也是以電磁頻譜的自由利用為前提,電磁鬥爭將是未來軍事競爭戰略制高點」,該觀點充分說明了電子對抗在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及未來戰爭中的重要性。電子對抗領域的發展促使微波部組件、分機等產品的市場需求和其在武器裝備整機中的價值占比進一步提升,行業未來將持續具備高成長性。

(3)行業整體處於從研發向大批量採辦過渡的快速發展期

美國作為全球領先的軍事強國,其電子對抗領域技術研發與產業化的發展過程對我國有一定的參考意義。自 2022 年開始,美國各軍兵種在裝備採辦方面的支出快速提高,研發、測試和評估方面的支出則相應放緩,顯示出從研發階段向大批量採辦階段過渡的特點。

在我國軍工產業融合創新、分工協作的背景下,大型國有軍工集團在研發階段能夠獲得更多的經費從而承擔更多的責任,項目進入大批量生產階段後,外圍的配套廠商才能夠享受到大量採購訂單帶來的業績增長,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國的電子對抗行業將逐步從研發階段向大批量採辦階段過度,外圍配套廠商將享受大量採購訂單帶來的行業紅利。

(4)各軍兵種存在差異化需求,電子對抗產品具有較高的定製化程度

在信息化、智能化、一體化的武器裝備發展總體趨勢下,各類武器裝備搭載的電子信息設備數量和複雜程度都在快速提升。電子對抗產品作為針對這些電子信息設備的「矛」和「盾」,其需求和應用領域都在快速擴張,只要是使用了電子信息設備的武器裝備,都具有潛在的電子對抗需求。

在發展前景廣闊的另一面,是電子對抗細分領域眾多、產業鏈條複雜的特點,且不同的軍兵種和作戰任務對於電子對抗設備的需求存在差異。例如:海軍艦船的搜索、預警等雷達需要較大的發射功率以提供更遠的探測距離,為作戰指揮提供更多的決策時間,為了保障其功率和解析度,雷達和配套干擾設備的體積和能耗通常較大;而對於彈載的電子對抗設備而言,體積、功率和重量的節省,意味著更大的戰鬥載荷、更遠的射程以及更強的機動性能,其對於小型化、輕量化的需求更為顯著。為了滿足不同武器裝備多樣化的作戰需求,電子對抗產品需要具有較高的定製化程度。

3、重點企業分析

電子對抗行業主要有天箭科技、國光電氣、盟升電子和華盾防務等企業。

電子對抗行業重點企業分析

更多行業資料請參考普華有策諮詢《2024-2030年電子對抗行業細分市場分析及投資前景專項報告》,同時普華有策諮詢還提供產業研究報告、產業鏈諮詢、項目可行性報告、專精特新小巨人認證、十四五規劃、項目後評價報告、BP商業計劃書、產業圖譜、產業規劃、藍白皮書、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認證、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諮詢等服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405e6a85a5524a68a754092151dcae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