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漫步第一人」,航天英雄翟志剛,竟是母親賣瓜子供出來的!

2022-04-19     孕育島

原標題:「太空漫步第一人」,航天英雄翟志剛,竟是母親賣瓜子供出來的!

要說最近最有熱度的話題,絕對是去太空「出差」回來的三位航天明星了。歷時6個月,神舟十三號成功返航並著落,為我們國家的航天事業再一次刷新了里程碑。

在三位航天員中,年紀最大、資歷最深的要屬翟志剛了,作為已經有三次上太空記錄的「老航天員」,翟志剛更是實現了自己三次出艙的記錄。

說起翟志剛,第一印象就是「中國太空漫步第一人」。早在2008年的時候,翟志剛就乘坐神州七號飛船上了太空,他也成為了國內首個出艙,漫步太空的太空人。

出艙活動,標誌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空間出艙活動關鍵技術的國家。而首次出艙,不比在飛船里作業,對於太空人來說,不僅要面對太空的失重考驗,還有自身生理不斷適應的艱難過程。

而翟志剛則是完成了三次出艙任務,可見他的專業和能力,毋庸置疑。

中國太空漫步第一人的航天英雄,竟是母親賣瓜子供出的

1966年十月,翟志剛出生在黑龍江齊齊哈爾的一個普通貧困家庭。

翟志剛是家裡的第六個孩子,父母在生下他的時候,已經屬於高齡了,算上翟志剛,全家8口人僅靠父親一人勞作來維持生計。這樣的生活本就不易,而父親在一次勞作中,因為過度勞累,也病倒了。面對8口人的生計,母親不得不去街上賣起了「炒瓜子」。

翟志剛初中畢業那年,母親已經60歲,為了孩子的學業,母親仍然每天早出晚歸地去賣炒瓜子,看著疲憊的母親,翟志剛起了輟學的念頭。

不過,當母親得知翟志剛要輟學為自己分擔壓力時,卻一改往日的溫和,對著翟志剛發起了火:不上學不行,我當了一輩子的『睜眼瞎』,你們也相當睜眼瞎嗎?

因為母親的極力反對,翟志剛只能再次回歸學校,繼續學習,不過翟志剛也是一刻都不敢懈怠,終於不負家裡人的期望,考上了飛行學院。

父母的眼界和格局,決定著孩子所能達到的高度

現代成人教育之父卡耐基說過:「一個人的眼界決定了他的高度,一個人的心胸決定了他的寬度」。

因此,想要孩子變優秀,父母不能只顧著貪圖省事,更不應該輕易放棄對孩子的教育。那些目光短淺的父母,想得更多的則是溫飽和物質,對於孩子以後,「結婚就好了」、「有口飯吃就行」、「生個孩子就行」......

而那些有遠見的父母,會為孩子一生籌謀,將其當成是看不到盡頭的旅行,幫助孩子指引正確的方向。像翟志剛的母親,就是一個有遠見、有格局的父母。

不想讓兒子成為「睜眼瞎」,寧願自己年過60仍然起早貪黑賣瓜子,也要讓孩子完成學業,也就是當時這一決定,才有了現在「天空漫步第一人」的成就。

所以說,能夠喚醒一個孩子,幫助孩子走向光明未來的人,就是父母,父母格局的差異,才是最大的教育差異。

除了父母的格局,孩子自身的努力也是很重要的

在翟志剛身上,我看到了普通人實現夢想最重要的底層邏輯。

讀書,是永遠最好走的路

翟志剛沒有顯赫的家世,甚至是貧困家庭出身,但他卻沒有放棄讀書這條路,最後拿下了碩士學位。

而且在後面的訓練過程中,他也沒有停止過讀書學習。翟志剛為了能掌握飛行技術,不僅要實際操作,還要學習理論知識。可見飛行員並非只看身體好不好,他們的高考成績也是超過重點本科線的。

相信專注的力量

翟志剛在一次媒體見面會上,感慨道:在執行飛行任務時,最難的不是訓練,而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用最高的標準和熱情十遍、百遍地把它做好。

因為飛行員的特殊性,每一個細節的疏漏,可能都是致命的,所以翟志剛能在眾多人中脫穎而出,也正是因為他心無旁騖地專注。也正是翟志剛的專注,才會讓他肯花費大量的時間,用來重複練習同一個動作,才會把動作變成肌肉記憶,變成身體本能。

小島想說:

在教育問題上,家長的格局影響了孩子未來的處境,而孩子自身的努力也決定了以後的高度,也希望任何有夢想的人,都能不設邊界、腳踏實地,最終才能仰望星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9e91f48d8b5f889742e7acbcada66fe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