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三口吃住都在岳父家,外公要求外孫女隨自己姓:不然很吃虧

2022-07-19     孕育島

原標題:女兒三口吃住都在岳父家,外公要求外孫女隨自己姓:不然很吃虧

上門女婿」,是從古代流傳至今的一種產物,值得是男子就婚於女家並成為女方家庭成員,在古代,上門女婿不僅要改成女方的姓氏,就連後代也要跟隨母親的姓氏。

如今,大家對於上門女婿的看法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觀,有時候雖然女婿會長期住在岳父家裡,但在姓氏的問題上,仍然有主動權。

外公要求外孫女更改姓氏,甚至用性命相要挾

「不讓外孫女和我姓,我就去死」。

最近,王老伯因為外孫女的姓氏問題,和女兒女婿鬧得不可開交,甚至最後不惜以生命為代價,威脅女兒女婿同意自己的想法。

自古以來,孩子都是自然地跟隨爸爸的姓氏,即使如今女性地位的提高,有孩子跟隨母姓的先例,但生活中,大部分孩子仍然是按照傳統,子隨父姓。

我們聽說過夫妻倆因為孩子跟誰的姓氏而發生爭執的,但外公來爭奪孩子姓氏的事情還真的頭一次聽說,但事實上,孩子如果跟了外公的上姓氏,其實也就是等同於跟了媽媽的姓氏。

那麼既然孩子媽媽都不在於姓氏的問題,為什麼外公會跳出來,非要孩子跟著自己的姓氏呢?

女兒一家三口吃住都在自己家,不改姓很吃虧

對於外公來說,即使和孩子是有直系血親關係,但終究是隔輩人,有因為是外姓人,所以在關係上自然又差上一層。那麼王老伯為什麼在外孫女的姓氏上如此較真呢?

原來,王老伯只有一個女兒,結婚後和丈夫育兒一個女孩。不過這一家三口出於某些原因,這些年一直都是吃住在王老伯家,用老人自己的話來說:都說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可我之前是需要照顧一個女兒,現在可好,要同時照顧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

一家三口的吃住開銷也不是小數目,如果外孫女再不跟自己的姓,那自己感覺也太吃虧了,於是便提出了這樣的要求,既然經濟上得不到補償,那麼改姓氏就相當於是給自己的心理安慰吧。

不過,面對老人的要求,無論是女兒還是女婿都深受困擾。在女兒看來,孩子跟隨爸爸的姓氏更方便,一旦更改姓氏,面對別人的質疑難免要多費口舌;

而從女婿的角度來講,自己多年住在岳父家裡,本就有「上門女婿」得卑微,如果孩子的姓氏再不跟自己,那自己徹底就沒有尊嚴可言了,所以在這件事上,夫妻倆是堅決不能同意的。

而王老伯看到女兒和女婿的態度,自己也是很生氣,甚至揚言如果不同意,自己就去「自殺」。

外公要求外孫女和自己同姓,這樣的要求是否合理?

在孩子的姓氏問題上,國家法律規定既可以隨父姓也可以隨母姓,不過前提條件是雙方友好地溝通好。如果孩子父母沒意見,孩子跟隨外公的姓氏也是被允許的。

所以這種事情的決定權不在外公手裡,而是孩子的父母才能做決定。當然像上文中的情況,女兒一家三口全都住在外公家裡,吃穿用度的一切開銷也全部由老人承擔,老人有這樣的想法本也正常。

畢竟之前就需要養一個女兒,現在一家人住進來,自己相當於養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老人有想法無可厚非。如果子女在孩子姓氏上不能滿足老人的願望,那麼就要在其他地方想辦法彌補他心裡的遺憾。

其實,老人有這樣的想法並不是無理取鬧,畢竟在過去年代的人心中,之所以都喜歡生兒子,也是為了自己家族姓氏的傳承,所以從這方面來說,子女也要尊重老人的感受。

如果實在不能滿足老人的要求,那麼也可以從其他方面來補償,相信老人也會體諒,不會過於計較的。

改姓僅僅是父母的「藉口」,啃老才是真正原因

可能很多人在看這件事的第一反應都是老人在無理取鬧,不過在看完整件事之後,發現老人的做法更多的則是無奈。

嫁出去的女兒,非但沒有出去自立門戶,還拖家帶口地全部住進了娘家,而老夫妻也開始了日復一日地照顧一家三口人的生活,天長日久,老人心裡難免心生不快。

當然,出於面子,老人不能直言表達自己的不滿,所以外公提出讓外孫女跟自己的姓氏,也不乏是一種對女兒一家不滿的表達。

說白了,老人似乎也對女兒一家三口長期啃老的做法感到不滿,再加上女兒和女婿長期在對老人或者是孩子的成長上關心很少,導致養育孩子的壓力大部分都在老人身上,自然老人心中會有不悅。

小島想說:

其實在一個家庭中,沒有所謂的公平不公平,一家人相處都是互相理解互相包容的,如果一味地計較吃虧不吃虧,那麼這個家庭肯定也不會和睦。

姓氏只不過是一個稱呼,血緣才是剪不斷的親情紐帶,比起讓孩子跟自己的姓氏,培養和孩子的感情才是最重要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14985c28fd61343819ab0a2081bca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