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三萬起步、上不封頂」
又到一年寒假時,對於不少孩子來說,假期已經變成了「第三學期」。
對於家長而言,寒假的到來,意味著新一輪補習班「燒錢」的開始。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各種輔導班和興趣班已然成為了孩子的「第二課堂」。
幼兒園和小學低年級期間主要是以各類興趣班為主;小學高年級段和初高中階段以文化輔導課為主。
就算是孩子沒有開始上幼兒園,各類「早教班」收費也是動輒過萬。
零零碎碎算下來,幾乎都是「三萬起步,上不封頂」。
此外,除了補習班外,寒暑假的「研學游」也成為花費的大頭,近年來興起的「海外高校研學游」,動輒收費過3萬。
有家長坦言,「三個月工資撐不起孩子的一個假期」。
孩子堪比吞金獸、碎鈔機,為了報班,家長也面臨著啃老局勢。
繁重的課程,高額的培訓費,孩子被掏空,家長的心態也變得愈發焦慮。
怎樣的假期才是既有意義又適合孩子已成了家長們關注的焦點。
02.感受傳統文化,讓寒假生活透出「原色調」
近日,一個叫「李子柒」的姑娘爆紅海內外,還被央視點名表揚!
作為一個「美食博主」,她所有的視頻都是以中國傳統美食文化為主線,圍繞中國農家的衣食住行展開。
從取材、製作過程、再到完成,每個細節無不透露著生活的原生態。
她的每一個視頻,播放量幾乎都在500萬以上。
她是一個大廚、園藝家、藝術家,她更是中國文化、藝術和智慧的踐行者和傳播者。
她的成功源於愛生活,愛文化,愛家鄉。
李子柒拍攝地田園般的視頻里可以看到:從造麵包窯、做竹子家具、文房四寶、做衣服,到烤全羊、釀酒、釀造黃豆醬油……
總之,正如網友所言,沒有李子柒做不出來的東西。
為了釀造傳統黃豆醬油,她從種黃豆開始。為了做蛋黃醬,她從養小鴨子開始。為了給年邁的奶奶做一床蠶絲被過冬,她從養蠶開始,展現了手工蠶絲被製作全過程。
這個穿著粗布漢服干農活的姑娘,執著於回歸萬物本質,用中國傳統技藝展現美食、器物從無到有的製作過程。春耕夏種秋收冬藏,紡紗織錦烹茶煮酒……整個安安靜靜的過程就足以圈粉千萬。
一個熱愛生活的人,更能體會親情間的真摯情感。
懂得享受傳統文化的人,有著回歸自然和心靈的本真。
正如蔣佩蓉曾說過,她至今仍記得小時候怎樣和媽媽、兩個妹妹一起在端午節一起包粽子、在春節前夕做香腸。
她的童年總是按照傳統習俗,把材料全部備齊再動手做,然後把他們整整齊齊地晾在門外。
這種傳統習俗讓人心裡舒服安穩,因為這一切都在按部就班、不緊不慢地進行。
家庭傳統將日常生活有條不紊地納入框架,同時也構成一個人童年回憶中最牢固的部分。
如今,很多城裡的孩子,不知道大米是長在樹上,還是地里;不知道餃子裡是否蘊藏著祖祖輩輩血脈里傳承下來的文化基因。
所以,在繁重的學習之餘,我們除了可以給孩子挑選培優班,還可以帶孩子感受一下傳統文化給我的樂趣。
因為不管是從祖輩那裡繼承的傳統,還是她自己創造的新傳統都有可能成為孩子最美好的記憶。
03.閱讀,打開與智慧頭腦對話的大門
相信你一定聽說,詹青雲火了。
哈佛畢業的她,雖談不上漂亮,卻讓人如沐春風。尤其是她的辯論,只要你能聽進去10秒,便會對她再也挪不開眼。
倒不是她巧舌如簧,而是因為她那被知識武裝的大腦,實在太性感了!
記得有一場辯題是「忘情水該不該喝?」詹青雲從《西線無戰事》說到《霍亂時期的愛情》再到《美麗新世界》,旁徵博引,行雲流水。
別人望而生畏的名著經典,都被她爛熟於心,成了武裝自己的鎧甲。
網友們紛紛感嘆:讀書多的人,真是太「可怕」了!
的確,就像有句話說的:
「我害怕閱讀的人,當他們閱讀時,臉就藏匿在書後面。書一放下,就以貴族王者的形象閃耀在我面前。」
如今,越來越多的家長坦言,假期,正悄悄拉開孩子間的差距。
如果稍作留意,你就會發現,每次假期過後,孩子之間的差距,確實是被悄悄拉大了:
有些孩子,短短一個假期的時間,思維越來越靈活、寫作能力突飛猛進,讓人有「士別三日,刮目相看」的感覺;
是的,當孩子能把閱讀當做日常的習慣,把所讀內容與你侃侃而談時,這種將知識內化的過程其實就是最好的思維訓練和學習過程。
有的父母因怕孩子「看閒書、看壞書」就時時監察、限制。
事實上,那些閱讀量大的孩子,即使他們從小表現一般,但由於蓄積了巨大而深厚的潛在力量,因此在以後的學業中往往表現出很強的爆發力,成為後起之秀。
所以,拉開孩子之間差距的,都藏在那每個日夜的閱讀積累中。
04.讓高科技激發孩子的探索慾望
在新華社,一篇新聞的采、編、寫、播可以由AI技術介入完成。實現人工智慧的全過程。
同樣AI技術也廣泛運用於醫療手術中,為提高當代醫學水平做出不可估量的貢獻。
生活中也不例外,汽車的自動駕駛功能,掃地機器人,智慧型手機中的Siri語音助手等。
信息化社會,逐漸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工作和娛樂方式。
如今,科學信息課逐漸走進校園,慢慢進入了孩子們的視野。
參觀科技館,各式各樣的博物館也成了很多家長的首選遊玩之地。
人工智慧時代,無論什麼樣的智能設備,其實都是程序的運行。因此對孩子來說,學習手機編程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新知識能拓寬孩子的視野,激發孩子的求知,求新的慾望。
創新能力也將成為這個社會的主導力量。
從小在孩子心中埋下一個探索新事物的種子,日後更有機會成為孩子學習的動力源泉。
所以,家長們要活在當下,不要讓盲從把焦慮傳遞給孩子,弄清楚孩子在當下適合什麼樣的教育才是關鍵。
--------------------------
作者 | kitty 劉
編輯 | 刁小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