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白沙洲市場淡水魚日均銷售300多萬斤,均價近11元,半個月後或下降?

2022-08-10     壟上行

原標題:武漢白沙洲市場淡水魚日均銷售300多萬斤,均價近11元,半個月後或下降?

持續高溫天氣,讓口味清爽的淡水魚受到市場歡迎。記者走訪武漢白沙洲農副產品大市場發現,最近一個月,淡水魚價格出現了小幅上漲。

8月8日上午,記者在武漢白沙洲農副產品大市場水產區看到,一輛輛貨車來回穿梭,把一條條活蹦亂跳的淡水魚運送到各個檔口。在批發商丁建斌的檔口前,工作人員正在卸下剛到的一車花鰱。

武漢白沙洲農副產品大市場水產批發商 丁建斌:漲了10%,花鰱、鯽魚、黃骨魚都漲了,普遍漲了5毛。花鰱原先賣6元,現在賣6.5元,鯽魚原先賣11元,現在賣12元。

而在批發商許龍的檔口,工作人員把一條條鮮活的黃骨魚裝框、過秤,然後搬上商販的小貨車。許龍介紹說,最近一個月,他的檔口每天有3萬多斤黃骨魚流向全省各地,淡水魚價格整體呈現小幅上漲的趨勢。

武漢白沙洲農副產品大市場水產批發商 許龍:四大家魚漲勢差不多,也是五毛到一元之間,因為每天的價格都有波動性的。

監測數據顯示,8月以來,市場淡水魚日均銷量達300多萬斤,監測的十個大宗品種魚的均價為每斤10.99元,與7月底相比上漲約為11%,草魚、鯽魚、黑魚、鱖魚等淡水魚的價格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漲。

武漢白沙洲農副產品大市場水產批發商 王建書:黑魚小魚漲了五毛,大魚漲了一元,因為貨源緊張,那邊天氣熱,成本偏高。

武漢白沙洲農副產品大市場水產批發商 韓詳年:有時候草魚沒有的話,就會漲個大幾毛到一元錢,頭天賣6元,第二天可以賣7元。

白沙洲市場水產協會負責人介紹,近期魚價上漲主要是由於本地存塘魚已接近尾聲,貨源主要依靠外地來供應。

武漢白沙洲農副產品大市場水產協會秘書長 劉少新:去年存塘魚賣完了,新魚還沒有上來,應該還有半個月就可以上市了。

同時,持續高溫天氣也增加了水產品的運輸成本。在淡水魚的運輸中除了增加「打冰」的成本外,路上的油耗、人工成本等都比平時要增加不少。

武漢白沙洲農副產品大市場水產批發商 王建書:目前一車運費漲到4500元4600元,一車原來是裝8000斤左右,由於天氣熱不能裝太多的貨,裝多了死亡率更大,魚裝得少,運費沒降,所以自然成本就高了。

此外,飼料原料豆粕的上漲也是魚價小幅上漲的原因之一。業內人士分析,今年的淡水魚市場之前一直處於平穩狀態,尤其是第二季度的供應量比較大,形成了同比大幅降價的局面。進入7月,本地魚產量減少,部分魚品需要靠外地輸入,加上多重因素疊加,促使魚價小幅上漲,這屬於市場正常波動。按照往年規律,等本地新魚上市後,魚價會親民一些。

武漢白沙洲農副產品大市場水產協會秘書長 劉少新:半個月以後就會穩定下來,甚至略微下滑一點,下滑5%左右。

記者 | 陳青 楊帆

編輯| 黃小佳

編審 | 許蓓

監製 | 楊斌

壟上行視頻號

歡迎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7b322ec5f416d3a525f402ac1b46ac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