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又是一年開學季,角色轉變,對於開學我們早已經不再是主角,看著孩子們背著書包上學的樣子,我們也會時常想起當年我們開學的樣子。
80、90年代的孩子,開學第一天從打掃衛生開始
還記得我們小時候開學第一課,通常都是從校園大掃除開始的,操場上滿滿的雜草,拿著從家裡帶來的鋤頭和鐵鍬,一干就是一上午。
那個時候勞動雖然很累,但是也擋不住大家許久未見的熱情,邊幹活邊聊天。
還記得小島上學的時候,開學第一天大掃除工作,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是很忙碌的,學生的年級不同,自然能力也不同,在做掃除工作的時候,往往會互相幫助和支持的。
像一、二年級的小學生,做不來這樣的清潔工作,於是便會從高年級抽調一些大同學過去,這樣做,每個班級都能很好地完成本班的清潔工作。
開學第一天,本該學生做清潔,如今卻被很多家長代勞了
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本應該是鍛鍊小學生的開學勞動力,卻變成了考驗家長的任務了。在開學第一天,見到的不再是小學生們在教室里打掃衛生,而是父母們在忙裡忙外。
不過令人感到有意思的是,如今開學後幹活的家長,和小時候開學打掃衛生的竟然是同一批人,這批人小時候被要求來學校大掃除,長大成為家長後,還得來學校給孩子打掃衛生。
這樣的情況不得不讓人覺得好笑,這批80、90後人,小時候就勞動,長大後仍然擺脫不了做勞動的命運。
學校的衛生,到底應該是學生還是家長來打掃?
每學期的開學第一天,學校都需要全面大掃除,從校園到每個班級都要搞衛生,學生通過打掃衛生,培養集體主義精神,讓學生從小關心集體、熱愛集體。同時,學生通過搞衛生,學會一些勞動活,從而從小便養成熱愛勞動的好習慣。
另外,從學生們一起搞衛生的各種勞動分工,也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通過開學的勞動活動,也能讓學生得到一些鍛鍊。
但如今,越來越多的家長承擔起了開學打掃衛生的責任,還美其名曰是不讓孩子受累,而有些老師更是會在群里發讓家長打掃衛生的通知。
其實很多時候,家長們去班級里打掃衛生,並非全部都是老師組織的,而是家委會裡有人組織,家長便一呼百應過去弄了。
現在的家長重視孩子的教育,願意在孩子身上花時間,還記得我們小時候,老師讓家長去一趟學校,都是說好幾次,還要問清楚是什麼事情。
而對於老師來說,當然是大人來弄衛生更輕鬆一些。所以家長來學校打掃衛生,老師自然是樂在其中的。
但這種幫忙的行為,對孩子來說,真的好嗎?
小島想說:
護芽媽媽覺得,開學大掃除這件事和家長一點關係都沒有,家長要做的就是配合學校讓孩子帶好勞動工具。
孩子雖然小,但對於打掃衛生這件事,在有人帶領的情況下,還是可以完成的,孩子的動手能力不能完全由家長代替。
讓孩子自己動手,他們才能感受到勞動的樂趣,增加生活的體驗,才是對他們成長更有利的。
其實,開學後的第一次大掃除,無論是大學生還是小學生,正確的做法是老師帶著學生一起勞動,這樣在過程中,教會孩子們一些必備的技能,而且孩子在自己打掃乾淨的教室里上課,也會更有成就感。
而對於老師而言,傳授給學生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生活技能,這樣才算真正地帶好孩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7135c1fd5fd69cfdad278f23b0fadaf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