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論《人民的名義》,看看正反人物背後的微言大義

2022-03-28     邑人電影院

原標題:再論《人民的名義》,看看正反人物背後的微言大義

本文作者:秋葉飄零

《人民的名義》熱播時,街談巷議,動靜很大。

鳳凰衛視湊熱鬧,追著小說作者、編劇周梅森訪談,披露了一些內幕。

周梅森不同意將此劇視為「案件戲」「反貪劇」,他想「全面反映中國社會政治生態狀況」,「充分肯定改革開放,在此之上談問題」。

但這齣52集的電視劇,主線畢竟是圍繞反腐展開的。

談談我對劇中人物的觀感。

總體而言,正面人物比較單薄甚至扁平,如空降的省委書記沙瑞金。依法執政,秉公辦事,正直正義的化身。上任之前,在下面轉了一圈,就能摸清情況發現人材,不太可信。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如今基層應付檢查的作秀工夫,嫻熟得很——除非微服私訪。

儘管張豐毅表演上乘,無奈劇本角色限制了二度創作的深度和空間。

侯亮平也是空降的。吹個口哨,來段京劇,做道好菜,生活場景較多。他曾在漢東大學與陳海同級,聽過高老師的課,識得吳師母和梁老師,還有個學長祁同偉。後來在陳岩石的引領下宣誓就職。如此一來,多重交叉回憶中勾勒出大致經歷和性格,背景網格的烘托下血肉豐滿一些。

不過,他年紀輕輕,就在北京身居要職,僅憑一身正氣和業務能力?妻子鍾小艾還勝出一籌。劇中沒有交待二人家庭背景,作者含糊過去了。若是拼爹,觀眾不買帳;若是寒門,觀眾不相信。只好……

記者問:這個人物真實嗎?作家說:生活中少有,寄託了我的理想,即英雄情結。

陳岩石,現實中有這樣的老革命麼?我覺得有。經過血與火的戰爭洗禮,倒下的年青戰友終生難忘;多年艱苦樸素的革命傳統,已然成了生活習慣;為人忠厚忠誠,剛直不阿,踐行「為人民服務」而不是掛在嘴上。官運不暢,必然的。

離休之後,被晾在一邊,還成天絮叨,上傳民意,擋路礙事,討人嫌。小金子甫一上任,身價陡增,門庭若市,真實的官場原形。

李達康,劇中主要人物之一。雖然多年不和的妻子歐陽菁受賄被捕,扯出一個貪腐窩案,卻無涉。戲份頗重,而與反腐這條線沒有多大關係。

一個工作狂,想幹事,能幹事,說一不二,作風強悍,不管到哪兒,都能在經濟發展上干出一番名堂。自律極嚴,六親不認。老婆的事,不關照;早年間為他頂雷的老搭檔,不推薦,生怕被人抓住把柄。古云:舉賢不避親,可他,用沙書記的批評來說,過於愛惜自己的羽毛。有毛病,有缺點,加上演員準確的分寸把握,有個性特點。

針對李達康,沙瑞金一再強調對權力的約束。為此,專門調來易學習任京州紀委書記,直接監督。深知對方臭脾氣的易學習,很不情願地對省紀委書記田國富直言不諱:你監督得了沙瑞金嗎?

有點納悶。首先,李達康軟硬不吃,敢對抗原省委書記趙立春,不為其子趙瑞龍批月牙湖美食城項目。劇中一再強調,他的主要毛病是搞一言堂,獨斷專行,但出發點不是為了私利。這是工作作風而非政治品行的問題,主要是轉變而不是監督吧。其次,田國富易學習們,誰來監督?他們也是凡胎肉身七情六慾,並非特殊材料製成的金剛不壞之身。

我認為,李達康致命的盲點是眼中只有GDP,沒把民生放在首位。開頭「116」事件之際,沙書記電話指示:要首先想到人民,而不是政績。最後一集與老友易學習喝酒,又談崩了。他對這個鐵面無私兩袖清風的新同事不客氣地說:你一來,投資商就嚇跑了。易學習回擊:腐敗經濟不搞也罷,給黨和政府抹黑,損害人民的利益。

從第一集「拘」還是「規」丁義珍的爭執開始,經歷了驚心動魄影響極壞的「116」之夜,最後從上到下一批官員被抓被判,怵目驚心的塌方式大面積腐敗,都沒使他腦子裡繃緊這根弦。還是盯著城市規劃圖,只想把蛋糕做大,不慮及貧富懸殊造成的社會矛盾和動盪。

在這一點上,這個主觀上不會為貪官當保護傘、客觀上卻極易被人利用的霸氣清官,確實需要一定的權力約束,否則不明就裡,用專車送倉皇出逃的前妻去機場的糊塗事還會發生。再者,副手、老婆在他眼皮底下貪腐,失職失察,與缺乏政治警覺無關?

劇中對此沒有通過沙瑞金等人點透,予人更多的思考:當務之急,是把任性的權力關進有效的制度籠子裡,杜絕以權謀私。而是一味揪住性格作風說事,有點跑偏。

正面人物,最真實鮮活的當屬省檢察長季昌明

抓丁義珍時,他堅持走程序,攔下陳海向省委彙報,結果耽誤時間,接到密報的貪官溜了。侯亮平擅自追堵李達康的專車拘捕歐陽菁時,他大為光火。後來,侯亮平遭誣陷即將停職時,他欺上瞞下爭取了半小時的審訊時間,打開缺口。特別是陸亦可去臨省提問為侯亮平洗冤的關鍵證人時,他坐鎮指揮中心,忽東忽西,躲閃騰挪,把圍追堵截的狡猾對手耍得暈頭轉向。

前後逆轉的原因,不是這個臨近退休的老滑頭思想覺悟變化,而是審時度勢權衡利弊的精明選擇。說好聽點,是有政治謀略,難聽,就是圓滑世故,有城府。抓丁義珍,是最高檢的意思,照辦也沒錯。但他不是李達康,對漢東這潭渾水,焉能毫無覺察?陳海都能看出「暗濤洶湧」。

在老書記趙立春留下的班子裡,他縱然良知未泯,也是孤掌難鳴,只能按部就班相機行事,啞巴吃餃子心裡有數罷了,否則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直到新書記表態,對侯亮平的出格舉動大加讚賞,摸清上意,他才亮出自己的真實態度和經驗魄力。

這裡揭出一個問題。侯亮平不管不顧,只認法不看人的作派,是秉持司法獨立的精神和勇氣表現。然而,現實中行不通。「走程序」,是向當地黨委彙報,一切受黨領導,哪怕面對頂頭上司最高檢,也不例外。說白了,他是由漢東省委任命的,而非最高檢。

說說反派人物。

官二代趙瑞龍,傲慢張揚,腐化墮落,心狠手辣,有些臉譜化。

高育良,原是儒雅清俊的一介書生,不知何故被省委領導看中,步入政壇。有辯才,不貪財,後被不擇手段以圖私利的公子哥趙瑞龍下套,栽到女色陷阱里,上了賊船。在劇中分量不輕,充分表現了台上道貌岸然、台下卑劣齷齪的醜惡面目。

原配吳老師雖是大學教授,也貪戀權力和榮華富貴,委曲求全,合夥上演著虛偽的婚姻,過著虛偽的日子,一過就是十來年。斯文掃地,奇葩的一對!

劇中最讓人唏噓慨嘆的角色,莫過於祁同偉。這個躊躇滿志要「勝天半子」的省公安廳長,既可恨又可悲,還有幾份可憫之處。

農家孩子,大學期間品學才貌出眾。不幸的是,被省委書記的千金、情場失意大他十歲的梁璐老師相中。對方未能遂願,便藉其父之權,將他分配打發到邊遠山區以示懲罰。幾番掙扎苦鬥,差點兒搭上性命成了緝毒英雄,也未能與心上人陳陽(陳海的姐姐)走到一起。

絕望之餘,誇張地在大學操場當眾跪下,向梁璐求婚。表面看,是向權力低頭服輸,骨子裡,則是向社會不公和命運宣戰。不就潛規則麼?好,我陪你們一起練!

接下來,仕途順風順水。感情上,可想而知。梁璐報怨,他從未愛過自己,怪誰呢?把一個熱血男兒逼到這份上,哪來的愛,只剩下扭曲的靈魂和極度的憤恨。

毋庸諱言,社會分層已是不爭的事實,而且相當固化,底層上升的通道不暢,只能走旁門左道。

劇中人用否定的口吻說,祁同偉是於連式的人物。我用理解的語氣說,他比於連更慘。於連有過市長夫人母愛般的柔情,又俘獲了侯爵女兒的芳心,躋身上流社會的夢想已然實現時,露出窮小子的馬腳,被踢出貴族名利場。最後,憤而以死抗議等級社會。他沒有在起點上被剝奪愛情和斷送事業,借女人攀附權貴乃出自本意選擇。

孤鷹嶺上,侯亮平義正辭嚴,指責他竟然對陳海下手,他口口聲聲就三個字:沒辦法!當初苦心孤詣封住陳海的嘴,有可能保住自己以命相搏以情為注獲得的權力財富。眼下動動手指,就能幹掉毀了他苦鬥成果的侯亮平,比在山水莊園那次容易得多。可是,去意已決的他沒有動手,敗局已定,此時殺人只是泄憤。他不是殺人狂。

侯亮平了解這個學長的本性,才敢冒險。飲彈自盡之際,他仰天長嘯,沒有人可以審判我,老天爺也不行!是啊,老天爺為什麼給了他貧寒的出身?看似問天,實則問世。

梳理一下,就可明了,祁同偉人性墮落和人生悲劇的始作俑者,正是梁璐

同理,高小琴悲劇人生的第一推手,也是無法無天的高幹子弟趙瑞龍。

這一對同病相憐的苦命鴛鴦,既是權力的犧牲品,又是社會的報復者。他們不甘於命運的擺布,一步步瘋狂地走上了覬覦權力和攫取財富的不歸路。沒權沒錢的苦頭,他們吃夠了!

結局有點凌亂。最後的人物畫面,定格在侯亮平的特寫上。他對鋃鐺入獄的髮小蔡成功最後一句忠告是:再難,再艱辛,也不能失掉做人的底線。

這句話,何嘗不可視為衝著祁同偉而言?但是,面臨殘酷無情的現實,被侮辱與被損害的無權無勢者,怎樣保全做人的底線?只能認命。

沙瑞金和陳岩石都說:「我們從人民中來,最終要回到人民中去。」這是實話。還有一句,「人民就是你、我、他」。此話差矣。

在「來」與「回」期間,作為執政的當權者,不屬於普通民眾。人民讓渡一部分權力,由你專職處理公共事務,條件是人民養活你。所以,如何讓權力不再輕巧地以人民的名義行使,而是在人民的監督下運作,真正成為一種契約責任和社會擔當。

這是社會政治生態的癥結所在。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7110e3188af9661373a50cc243a6b5c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