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金融監管向來走在全國前列。日前,重慶市政府官網披露《重慶市金融改革發展「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簡稱《規劃》)指出,探索將消費金融公司改制為數字銀行。
具體來看,《規劃》提到,支持商業銀行適度擴大消費信貸規模,引導消費金融公司、汽車金融公司等金融機構規範發展,探索將技術實力強、數據基礎好的消費金融公司改制為數字銀行。
如何落地?
對於重慶來說,這一探索走到了全國前列,可藉此吸引更多金融資本。
一位金融行業分析人士認為,之前因為重慶在監管政策上的靈活,包括螞蟻、小米等大量公司前往重慶設立小貸和消費金融公司。從消費金融公司到數字銀行的轉型給這些機構更大的業務發展空間。
進一步展開來講,消費金融公司改制為數字銀行,其一,業務範圍擴大,除了消費金融,還可以做對公方面的存貸匯業務,助力中小企業成長,甚至可以做房貸業務;其二,消費金融公司是不能吸收存款的,轉為數字銀行可以向公眾吸存,進一步降低資金成本。
數字銀行牌照是各國相關監管部門允許機構推出數字銀行的許可證或經營執照,各地有不同的標準。沒有實體網點、通過網際網路展業的網際網路銀行可以理解為數字銀行,比較典型的如微眾銀行、網商銀行。此外,香港批了八家虛擬銀行,新加坡也批了四張數字銀行牌照。
目前來看,這一探索想要短時間成行也並非易事。有人士指出,數字銀行需要牌照,在程序上不是那麼簡單,需要中央層面的政策予以支持。消費金融公司改制為數字銀行應該是銀保監會負責,重慶政府配合。
對於重慶這一探索,也有不同的聲音。另一位消費金融行業分析人士認為,消費金融公司本來就是銀行業金融機構,也可以理解成是銀行的一種。現在我們需要做的是加快消費金融公司數字化轉型,提升數字化水平,發展數字消費金融,但完全沒有必要改製成數字銀行。
誰有望獲益?
如果這一計劃成行,哪家消費金融公司將成為首個吃螃蟹者?
目前,註冊地在重慶的消費金融公司有3家:馬上消費金融、小米消費金融、螞蟻消費金融。
馬上消費金融於2015年6月正式開業,是重慶第一家由銀保監會批准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於2016、2017、2018年分別完成三次增資擴股,註冊資本金達40億元。
馬上消費金融股東包括重慶百貨(持股33.09%)、北京中關村科金(持股31.43%)、物美科技集團(持股17.17%)、重慶銀行(持股16.54%)、陽光財產保險、浙江中國小商品城集團。
小米消費金融是由小米通訊技術有限公司(持股50%),聯合重慶農商行(持股30%)等4家企業共同發起設立的全國性非銀行金融機構,於2020年5月30日掛牌開業。
另一家螞蟻消費金融於2021年6月3日獲批開業,註冊資本為80億元人民幣,股東包括螞蟻科技集團(持股50%)、南洋商業銀行(持股15.01%)、國泰世華銀行(中國)有限公司等。
業內分析認為,三家對比來看,馬上消費金融成立時間最早,在重慶紮根較深。另外兩家消費金融公司的大股東對數字銀行牌照的渴求並沒有那麼強烈,小米消費金融大股東小米持有新網銀行股份,螞蟻旗下也有了網商銀行。相較而言,馬上消費金融會更加積極,若改制為銀行後,將獲得更多低成本的資金補給。
事實上,除了探索改制為數字銀行外,重慶還提出促進消費金融公司融資的舉措。《規劃》提到,支持符合監管要求的消費金融專營機構適當放寬融資條件,通過發行信用債、資產支持證券等方式進行融資,開展跨領域的資本合作。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認為,消費金融公司作為專營消費信貸的金融機構,在促進消費、擴大內需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由於國內消費金融公司暫未公開上市(IPO),也不滿足發行優先股的條件,目前只能通過增資擴股的方式補充資本,資本補充渠道單一。探索豐富資本補充渠道和工具,對消費金融公司而言具有必要性和緊迫性。
文章來源:WEMONEY研究室
作者:劉雙霞
免責聲明:本文、圖片均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閱讀
大盤點!2021各大行信用卡業務之變!
銀保監中層人事版圖重構:55歲邢煒跨界執掌中銀協,選人用人三大趨勢漸顯
告別「規模為王」 信用卡酣戰「存量時代」
招行邁入9萬億俱樂部,"零售之王"業績亮眼,大賺近1200億
招行、平安銀行的金融科技子公司PK:從戰略、組織、研發、業務對比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1a01590063c256c9758800c9eb0f550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