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網絡
消費金融行業正面臨密集「補血」與融資「降溫」並存的局面。
談及2021年的消費金融行業,「補血」是繞不開的關鍵詞。招聯消費金融、蘇銀凱基消費金融、杭銀消費金融、北銀消費金融等銀行系公司獲得股東增資,其中招聯消費金融一躍成為行業內首家註冊資本達百億的消費金融公司。
與此同時,消費金融也在拓寬融資渠道。中原消費金融與河北幸福消費金融獲得ABS發行資質,中郵消費金融與哈銀消費金融獲得金融債發行資質。
但在另一方面,2021年消費金融行業整體通過公開市場發行ABS融資「降溫」。據記者不完全統計,2021年全年消費金融公司通過發行ABS融資112.67億元,較2020年全年的123.65億元減少8.88%。
不僅如此,記者從三家以上消費金融公司了解到,2021年四季度以來,多家消費金融公司上報監管審批的金融債尚未獲得批覆,而消費金融公司二級資本債也較少發行。
消金公司金融債發行放緩
多位消費金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2021年四季度以來上報審批的金融債還未獲批覆。
消費金融行業現有的融資渠道主要包括自有股本金、股東存款、同業拆借、銀團貸款,以及發行金融債、ABS等標準化融資方式。其中,發行ABS與金融債存在一定門檻,成為頭部消費金融公司常用的融資手段。
從發行要求來看,消費金融公司發行金融債,需滿足資本充足率不低於監管部門的最低要求、最近三年連續盈利、最近三年沒有重大違法違規行為。在滿足上述條件後,消費金融公司發行金融債的申請需先獲得銀保監會批准,後再向中國人民銀行報送文件等待審批。
經銀保監會批准,具備金融債發行資質的消費金融公司共計7家,以獲批順序計,分別為中銀消費金融、捷信消費金融、興業消費金融、招聯消費金融、馬上消費金融、中郵消費金融、哈銀消費金融。其中,中郵消費金融、哈銀消費金融等兩家公司在2021年獲得金融債發行資質。
記者通過銀保監會公告統計,2021年獲得各地銀保監部門批覆發行金融債的消費金融公司共5家,獲批發行的總規模為290億元,而2020全年獲批的金融債額度為100億元。
2021年全年實際發行的金融債總額為130億元,較2020年的發行總額95億元增加36.84%,發行方包括興業消費金融、馬上消費金融、招聯消費金融三家頭部公司。
匹配2019-2021年的金融債發行與獲批情況來看,目前興業消費金融2020年7月15日獲批的80億額度還剩60億,馬上消費金融在2020年8月3日獲批的20億額度還剩1億,招聯消費金融在2021年1月29日獲批的130億額度還剩75億。
而在2021年5月後各家消金公司獲批的金融債額度均尚未使用。
需要說明的是,消費金融公司未使用金融債發行額度並不意味著均未獲審批。某已獲發行額度但未在2021年發行金融債的消費金融公司融資部負責人向記者表示:「金融債是公司重要的融資方式,我們將根據金融市場的情況,綜合投資者意願與自身需求等因素綜合考慮(是否發行)。」
二級資本債發行遲緩
在金融債發行放緩的同時,某頭部消金公司人士告訴記者,「我們上報發行二級資本債的事項現在還沒能實行。」
2020年10月,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於促進消費金融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升金融服務質效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消費金融和汽車金融公司可在銀行業信貸資產登記流轉中心盤活存量信貸,符合條件的相關機構可在銀行間市場發行二級資本債券。同時,監管支持消費金融公司、汽車金融公司通過銀行業信貸資產登記中心開展正常類信貸資產收益權轉讓業務,進一步盤活信貸存量,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優化融資結構,降低流動性風險。
彼時,《通知》的發布被視為消費金融行業的政策「禮包」,消費金融公司對發行二級資本債躍躍欲試。
招聯消費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指出,消費金融公司作為發放消費貸款的金融機構,業務模式和結構單一,無法進行輕資本運營,資本天然消耗較快。除了內源性的利潤轉增資本外,股東增資是當前消費金融公司補充資本的唯一途徑。但在讓利實體經濟和大眾客戶的情況下,利潤增長放緩,內源性補充資本空間較小;而受限於老股東增資較慢、引入新股東較難等因素,股東增資難度加大。消費金融公司發行二級資本債,在改善消費金融公司現金流、提升資本充足水平的同時,既優化公司資本結構,保持相對合理的財務槓桿,又有利於降低整體資本成本,提升股東回報水平。
2021年8月6日,長銀五八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長銀五八消金」)在官網發布招標公告,擬對二級資本債主承銷商採購項目進行公開招標,8月26日,經評標委員會評定,最終國泰君安、招商證券、東方證券中標,其中國泰君安為牽頭主承銷商,招商證券、東方證券為聯席主承銷商。
此外,在9月20日,深圳銀保監局公告批准招聯消費金融發行不超過22億元人民幣的二級資本債券,並按照有關規定計入公司二級資本。但半年過去了,無論是長銀五八消金還是招聯消費金融的二級資本債發行遲遲未有新動態。
據記者多方了解,目前多家消費金融公司均已建立專門團隊研究二級資本債發行事宜,但最終能否申報發行成功,尚需等待監管表態。
多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在2022年利率壓降後,消金公司對拓展融資渠道、補充資本的需求更甚,相對較高的融資成本對頭部公司進一步擴張規模形成一定壓力,希望進一步優化和創新工具和手段,支持消費金融公司多渠道資本補充。
但從長遠發展與政策導向來看,未來合理確定消費金融公司的槓桿率才是首要命題。
中國銀行業協會在《中國消費金融公司發展報告(2021)》中表示,消費金融公司作為普惠金融體系中的重要一員,在理性消費、合理借貸的基礎上,通過提供專業化、特色化消費金融服務,幫助消費者在能力範圍內增加消費,應當且必須發揮好自身的角色定位。堅守合規底線、堅持普惠定位,提供適配消費者還款能力的貸款額度和價格,切實保護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做好金融「供給側」服務。
文章來源:21世紀資管研究院
作者:李覽青
免責聲明:本文、圖片均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從助力「零售轉型」到布局「北極星指標」,平安信用卡近年打法進階
一年「消失」20多家銀行,4000家中小行路在何方?
《2021年信用卡行業發展報告》發布:信用卡App成為數字化轉型新抓手
重慶探索將消費金融公司改制為數字銀行,螞蟻、小米、馬上消金誰將獲益?
大盤點!2021各大行信用卡業務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