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李的好朋友小美,
之前到西餐廳吃牛排時,
遇到了一件讓她尷尬的事,
當服務員問她牛排要幾分熟時,
第一次吃牛排的她脫口而出:
接著她就聽到了旁邊的笑聲,
讓她覺得非常沒面子……
據說很多人初次吃牛排,
都有過這樣的尷尬,同時也非常疑惑:
為什麼吃牛排不能點八分熟或者全熟?
明明是自己吃,不是看自己的喜好嗎?
憑什麼要被說low?
實際上在菲李看來,
點牛排要八分熟完全沒問題。
雖然很多人說,正規的西餐廳,
牛排是只有一分熟、三分熟、
五分熟、七分熟、九分熟的奇數位,
點偶數位會顯得很無知。
可是實際上,這種分法本身就是不太準確的,
或者說,其實只是國內的一種翻譯,
外國人自己也是沒有幾分熟的分法的,
而他們的劃分其實是這樣的:
所以如果你在國外吃牛排,
對著服務員說「seven」,
人家也會一臉懵逼。
因此現在也有很多中國西餐廳,
是有八分熟的牛排了,
想怎麼吃就跟人家說,
好吃才是硬道理呀!
不過牛排幾分熟可以看心情,
吃什麼樣的牛排確實可以好好了解下了。
和古代中國人常常被禁止吃牛肉不同,
古代的西方人一直將牛肉,
視為一種上等的食材。
在中世紀的時候,
歐洲人就開始愛上吃牛肉了,
並且在那時候,
豬肉和羊肉是平民吃的肉,
牛肉屬於貴族們專享的高級肉。
因為處在非凡的地位,
牛肉有幸和來自中東的高貴香料胡椒搭檔,
據說撒上胡椒的牛肉料理在當時非常奢華,
只有在某些重要的場合,
款待貴賓的時候才會出現。
而要說那會歐洲最大的牛排控,
必須是英國人,英國人認為,
只有高貴的牛排才配得上優雅的英國紳士,
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亨利八世,
就是著名的牛排愛好者。
亨利八世是個傳奇人物,
他的外號連起來有龍母那麼長。
他是都鐸王朝的統治者,
有名的殺妻狂魔,任性的領導者,
對於封官加爵他表示:
同時他還是一個大吃貨,
歷史上他的御廚可沒少給他鼓搗吃的,
燒炙河狸尾、燒炙天鵝都是有名的菜肴,
此外還有被他賜名的西冷牛排。
或許是受到了亨利八世的影響,
英國人對牛排的喜愛越發強烈,
到了十八世紀,
英國已經成為了著名的牛肉食用大國。
在二戰結束之後,
滿目瘡痍的英國真的是窮得叮噹響,
經濟低迷,國庫空虛,
大部分英國人過著拮据寒酸的日子。
而最讓英國人感到痛苦的是,
他們最愛的牛肉簡直貴得離譜,
並且即使是有錢人也很難買到好牛肉,
因為當時市場,
根本就沒有辦法供應足量的新鮮牛肉。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
有人開始將廉價的馬肉冒充成牛肉售賣,
便宜的價格讓英國人瘋狂購買和食用假牛肉。
或許是因為太久沒有吃到牛肉了,
導致忘記了牛肉的真正味道,
竟然沒有人懷疑其中的問題,
據說在1948年,
英國人至少屠宰了75萬匹馬,
用於全國肉類市場供應。
直到後來事件曝光,英國人才反應過來,
並開始抵制馬肉,但這也說明,
他們對於牛肉實在過於渴望,
而到了現在,
全世界的人都領略到了牛排的美味,
並且更清楚各種牛排的風味。
位於牛腰背的內側後段肌肉,
一條牛隻有兩條,因為很少運動,
因此是肉質最柔嫩的牛排部位,
是大多數人吃牛排的首選。
屬於前腰脊肉,含有些許脂肪,
最適合用煎烤,總體口感韌度強,
肉質較硬,比較有嚼頭。
帶骨的前腰脊肉,
因為帶T字形肋骨而得其名,
特點是在骨頭的兩邊分別是腓力和西冷,
所以可以同時吃到兩個部位的肉哦。
牛第6到第12根肋骨間的肋里肌肉,
富含脂肪紋路,
一般所說的霜降牛肉就是這裡。
最後菲李還是想再說一句,
無論是中餐還是西餐,是牛排還是其他,
自己喜歡的吃法就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