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天的北京吃一次銅鍋涮肉,
曾被鍋中那一眼望到底的清水,
差點蒙蔽住了雙眼……
我心想,這火鍋如此寡淡,
一看就熱量很低!
那必須,多吃點!!
然而,
隨鍋標配的濃醇麻醬蘸料,
分分鐘教會了我做人。
北方人,尤其是對於北京人來說,
麻醬的存在意義重大,
可不僅僅是蘸料這麼簡單。
麻醬,是生活的必需品!
它的地位相當於:
麻醬在北京人的飯桌上,
一日三餐都很有存在感。
據說,在經濟和物資短缺的年代,
麻醬在北京供應不上了,
當時可把北京人饞壞了。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就是其中一員,
他直接和中央反映道:
"北京人離不開芝麻醬啊……"
芝麻醬這才終於恢復了供應。
地地道道的北京人,
對於麻醬的選擇,
很有自己的一套。
在他們的意識里,好的麻醬,
就得去菜市場裡買現磨的,
而且要順著濃濃的芝麻香味尋找。
在北京的菜市場裡,
觀摩一場麻醬的製作過程,
實在是養眼又誘人!
小石磨里倒上白芝麻,
磨出的芝麻醬那難忘的香味,
一陣陣直往鼻孔里鑽……
然而這磨好的噴香麻醬,
你要是直接吃起來,
可能會感覺失望……
因為缺少了一個靈魂步驟,
那就是——澥麻醬!
不澥的純麻醬,味道是苦的,
一定要用水澥開,
放上精鹽和其他調料,
美味才能真正誕生……
澥麻醬這個過程,
也是充滿了傳統手工藝人的匠人感。
要一邊加涼白開,一邊攪拌,
越來越稠的麻醬,
在手腕的力道下,
不停攪拌直到均勻。
南方人吃麻醬一般會經歷,
一個潛移默化的心路歷程。
這個過程堪比「被洗腦」,
不知不覺,不知不覺你就愛上了它……
在剛吃的時候:
吃了多次之後:
尤其是麻醬里,擱點紅腐乳,
你試試,真的絕了!
北京人的美食里,
麻醬是全能型選手。
可以說,用一碗好麻醬,
就可以打開北京美食的大門。
涮肉標配麻醬,那是必須的。
吃北京地道的爆肚也得配麻醬,
不配麻醬的爆肚根本不好吃。
在北京吃麻辣燙,
也可以配麻醬,
因為北京人的眼中,
麻辣燙的"麻"字,
不是"麻辣"是"麻醬"~哈哈
據說乾隆就愛吃麻醬,
用麻醬撒上白糖拌白菜,
試過的人都懂那美味。
如果先入為主,
吃過北京麻醬版的涼皮,
去山西肯定特別不適應,
因為一定會有個疑問,
為什麼沒有麻醬呢??
北京人的夏天就靠這個,
只要是夏天,
沒有什麼是一碗麻醬涼麵,
不能解決的。
品嘗過"麻醬系主食"的人,
就知道什麼叫畫龍點睛。
比如:
同樣是燒餅,
麻醬燒餅是一層麻醬一層燒餅,
餅上撒一層噴香的芝麻,
真正的酥脆咸香。
甜甜香香的味道,
是北京孩子記憶里的摯愛。
麵粉里擱上紅糖、桂花和芝麻醬,
酥鬆焦香,讓人慾罷不能……
北京點心扛把子"稻香村",
有一道明星產品……
那就是——麻醬威化,
特別好吃也特別好賣。
中街大果最紅款當屬麻醬味,
菲李以前東北那篇介紹過,
可見北方人民對麻醬的熱愛,
真是團結一條心!
沙縣小吃里的香拌雲吞,
因為有了麻醬的存在,
也是一樣的讓人慾罷不能。
武漢早點裡的熱乾麵,
因為有了麻醬才有了靈魂……
麻醬噴香的影響力,
可以說在南方也越來越有市場了~
實不相瞞,如今我吃火鍋,
蘸料碟里,必須有一碗麻醬配腐乳。
有條件的話,再來點蒜泥……
那味道,絕了!
有和我一樣,同是"麻醬控"的寶寶麼?
評論里「吱」一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