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吃魚,
喜歡的人常常都有不同的原因。
但對於討厭吃魚的人來說,
理由往往可能只有一個:
據說幾乎每個愛吃魚的中國人,
都有過被魚刺卡住喉嚨的經歷,
也因此產生了各種不太靠譜的應對方法。
比如喝酒、喝陳醋。
或者是趕緊扒幾口飯。
被魚刺卡喉嚨的經歷無疑是痛苦的,
但很少有人會為此放棄吃魚,
畢竟中國的美味魚料理可是多到數不清。
只是偶爾也有人會想著:
於是一種肉質鮮嫩、魚刺少、
營養好的魚類出現在了中國人面前,
那就是羅非魚。
毫無疑問,
羅非魚是世界吃魚黨的最愛之一,
但是可能有些人不知道,
羅非魚其實是一種入侵生物。
羅非魚的老家在非洲的坦噶尼喀湖,
但顯然一片湖水承載不住羅非魚的夢想,
它們嚮往的是星辰大海,
於是就開啟了入侵之路。
羅非魚大約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左右進入中國,
在短短不到60年的時間裡,
不少地方就都有了它們作惡的傳說。
它們在南方的河湖水域可以說是作威作福。
它們無情地欺壓本地魚類,
經常吃掉其他魚類的卵,
導致其他魚類幾乎消失絕跡,
通過這種「卑鄙」的手段,
羅非魚占領了一片又一片的地盤。
更糟糕的是,羅非魚非常能生,
只要湊齊一對,
一次繁殖就能產出上千粒魚卵。
而且羅非魚很聰明,
會一直守在魚卵旁直到魚卵孵化。
同時羅非魚對生長環境也不挑剔,
淡水中,不同鹽分的水域中,
甚至是污水中都能看見它們的身影。
因為這樣霸道又生命力頑強的屬性,
羅非魚終於成為,
世界上最成功的入侵生物之一,
它們是全球分布最廣的水產養殖品種,
在135個國家或地區都有它們的身影。
而入侵之路無比成功的羅非魚也越發膨脹,
早期的羅非魚還比較小隻,
現如今個頭越來越大,
可以說真的是吃得好睡得好。
不過好在羅非魚也不是沒有弱點,
它們最大的疏忽就是讓自己變得過分美味,
這一點尤其在中國,可是致命傷啊!
羅非魚之所以能那麼順利地分布世界各地,
很大程度也是因為它的美味,
既然他們想在當地做小霸王,
代價自然也就有的,
那就是被吃。
羅非魚的肉質細嫩,味道鮮美,
而且含有多種不飽和脂肪酸和豐富的蛋白質,
愛吃魚的日本人將其稱為
「不需要蛋白質的蛋白源」,
有些日本人還將其拿來做生魚片。
並且羅非魚沒有肌間刺,
也就是像鯉魚那樣的細魚刺,
因此對淡水魚非常挑剔的美國人,
也對它非常喜愛,
頻頻將其搬上餐桌。
而在中國,
中國廚師更是紅燒、清蒸等方式齊出:
不過在菲李心中,
最佳的羅非魚吃法還是烤!
在雲南地區,當地人會用鹽巴、
檸檬、辣椒、大蒜腌制羅非魚,
然後將於烤魚,最後還會放些檸檬汁。
這樣做出來的烤羅非魚,
混合著多種香料的氣味,
魚皮香脆,魚肉細嫩,
每一口都是對味蕾的致命打擊,
簡直讓人慾罷不能。
看著眼前美味的羅非魚,
菲李有時不得不感嘆,
或許中國吃貨天生就肩負著,
維持生態平衡的重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