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 (記者胡蔓、汪菁華、通訊員童萱)「我做這件事,就是為了傳承裘老『讓醫學回歸大眾』的初心。」10月25日,在裘法祖院士誕辰110周年學術思想研討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外科學系主任陳孝平深情地向與會的600多名中外學者講述了自己建立「陳孝平院士健康科普工作室」的初衷。
1948年,中國現代外科學和器官移植學的主要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裘法祖在上海創辦了《大眾醫學》,讓醫學回歸大眾。如今,《大眾醫學》累計印數超過1.5億冊,閱讀人次達數十億,對提升國民健康文化素質及推動醫學科普發展有著積極作用。
「裘老很早就意識到科普的重要性,值得大家學習和尊重。」作為裘法祖的學生,陳孝平說。
2020年8月,全國首家由院士命名的「陳孝平院士健康科普工作室」成立。「發揮院士引領作用,保證科普內容權威、專業;組織頂級專家隊伍,有計劃地傳播健康知識和科學精神。」陳孝平說。
此後,拿起手術刀,為重症患者祛除病痛;脫下手術衣,為百姓講授健康知識……融入陳孝平的工作日常。
「醫學專家必須應時而為!」新冠疫情初期,如何預防,眾說紛紜。「陳孝平院士健康科普工作室」第一場就請時任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的張定宇以《防疫不鬆懈 健康好習慣》為題開講。「權威專家發聲,公眾樂於接受,專家倡導的公筷和分餐制很快流行開來,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病菌傳播。」工作室承辦單位武漢醫學會的秘書長黃曉剛說。
群眾有所呼,科普有所應。陳孝平走進直播間,普及護肝知識。工作室還結合世界心臟日、世界帕金森病日等,邀請專家講述健康科普。截至目前,《院士開講:全民健康課》收看人次近4億。專家團隊走進社區、工廠,深入田間地頭,開展健康服務活動300餘場。
「如今,陳孝平院士健康科普工作室已成為健康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黃曉剛說,陳孝平院士結合自己當「赤腳醫生」的經歷,堅定了社區青年醫生的信心,讓他們的職業困惑雲開霧散。
「一個人做科普,不如一群人做科普。」陳孝平說,「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武漢大學人口與健康研究中心主任王培剛認為,科學普及是科技創新的基礎,在全社會形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才能讓創新智慧充分釋放、創新力量充分涌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f01aabb9f6d88d51a6fdb55ace58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