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車長出翅膀 救生圈精準降落

2024-10-31     湖北日報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胡雯潔

無人機懸空而立,在空中不間斷傳回影像;無人船快速下水,向通信指揮車傳回第一手資料;超輕型全地形車、推挖裝運車等機械裝備轟鳴……10月29日,中國安能武漢救援基地開放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探訪時,一個個帶著新意的「尖板眼」設備躍入眼帘。

一個醒目的橙色救生圈,快速準確地落到指定水域,實現精準「降落」。當碰到落水者時,其自動返航功能還能帶著落水者向岸邊移動。會飛的救生圈其實是一架空水兩用的救援無人機,外形似救生圈,四周配備4個螺旋槳,這種獨特的設計使它能夠在水面和空中自由穿行。這個會飛的救生圈正「乖乖地」執行著操作員薛文文的指令,1分鐘內就能起飛,並且以每秒13米的速度飛向溺水者,快速拯救溺水者於危難之中。

而在不遠的水域,操作員繆志威正駕駛兩棲全地形車,踏浪前行。這輛車底盤比較高,記者手腳並用才爬上它的「軀體」,穿上衝鋒衣,車從湖邊40度的土坡下水,「嗖」的一聲,便開始劈波斬浪之旅。與常見的車輛相比,它在左右兩側長出「翅膀」。伴著引擎聲和轟鳴聲,兩棲全地形車在水中前行。水流沖刷著「翅膀」,「翅膀」則可增加浮力,讓這台車在水中如履平地。

「車有8個輪胎,都能原地旋轉。」繆志威介紹,在搶險救援中,它可以穿梭于山地、叢林、沙漠、雪地。當發生洪澇災害或道路嚴重積水時,它還能夠在複雜的救援條件下進行物資以及人員運送。

開闢「生命通道」,這裡還有另一款神器——應急機械化橋。它的整個架橋系統都在架橋車上,操作員智能遙控後,8分鐘內便能架設一座長度為26.6米、寬為3.48米的臨時應急橋樑。橋樑承載能力強,達到履帶式荷載60噸和輪式荷載軸壓力17噸,既能滿足大型的應急救援車輛順利通行,同時又能滿足各種小型汽車、摩托車及行人等通行。

中國安能武漢救援基地主任張衛華說,近年來,智能化、科技化、現代化裝備已運用到防災減災救災一線,提升了救援效率,有效保障了救援隊員的生命安全,也更好地守護著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25063100300f7b2e5372de8be61e10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