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李小時候,
曾看過一部國產動漫,
叫做《神廚小福貴》。
只記得主角小福貴,
每天都要想著法地為慈禧太后研製美食。
從那時起,慈禧太后在菲李心中,
就被打上了「清朝頂級吃貨」的標籤。
實際上慈禧也確實對得起這個稱號,
至今在中國各地,
還流傳著各種關於慈禧和美食的傳說。
整個大清朝,論對吃的迷戀,
或許只有乾隆能和慈禧抗衡了。
慈禧喜歡吃,不僅僅是因為享受,
更有點發泄精力的意思,
她26歲喪夫,39歲喪子,守寡47年,
在那偌大的宮廷里,如果不找點事情做,
是個人都得閒到發瘋。
慈禧有多喜歡吃呢?
基本上每天三正餐加三小餐,
一天六頓不停歇,
有時看書看著就想吃了,
有時在御花園散著步又想吃了……
清朝御膳房雖然美食無數,
但遇上慈禧這樣的吃法,
很快就把存貨用光了。
而在吃膩了御膳之後,
慈禧更是不惜自掏腰包,
在民間搜索一些名廚,
組成專門給自己做飯的小廚房。
作為宮廷第一美食家,
慈禧對自己的小廚房的要求,
比御膳房還嚴格,也更捨得花錢,
據說她每月要在小廚房上花費600兩銀子。
當時一品大臣一年的工資才180兩銀子,
慈禧一個月花就掉人家三四年的工資!
可見為了美食,慈禧真的是不惜血本呀!
慈禧喜歡的美食很多,
各類點心、瓜果、鴨子,
當然還有清朝滿族特別中意的豬肉!
豬肉曾經在古代的很長一段時間裡,
是屬於賤民都不願吃的肉,
那會羊肉才是全民網紅,
雖然有類似蘇東坡等人的努力安利,
但豬肉還是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
直到清朝時期,喜歡吃豬肉的滿人,
將這一飲食習慣帶入關內,
自此逐漸成為當時最受歡迎的肉類。
這其中清朝皇帝可沒少出力,
不少清朝皇帝都是豬肉控,
而且對他們來說,
豬肉不僅是一種美味,
更是一種重要的警示工具。
清朝皇帝有個習慣,
自己愛吃豬肉不算,
還要分享給底下的員工,
以體現自己愛護員工的好老闆形象。
這種初衷是不錯的,
但是大臣們的心裡卻是苦的。
因為皇帝賜的這些豬肉料理不地道呀!
當時清宮裡有一種豬肉做法,
就是將豬肉直接用清水煮熟,
沒調料,沒味道,甚至半生不熟,
這麼簡單粗暴的豬肉料理,
別說整日山珍海味吃膩了的臣子下不去嘴,
一般人見了估計也是毫無食慾。
而皇帝和妃子們往往會把五花肉、
瘦肉等好吃的部分先挑走了,
剩下的肥肉部分留給員工,更慘的是,
皇帝給這些吃豬肉的大臣下了幾個規定:
不許蘸調料!不許打包帶走!當場吃完!
油膩膩的半生肥肉,沒有一點調味品,
想想就覺得倒胃口,所以對很多大臣來說,
皇帝賜肉就像年會被選中上台表演,
心中三字經,臉上卻必須笑嘻嘻。
實際上不是御廚沒法把豬肉做的好吃,
而是清朝皇帝想以此告誡每個人,
謹記當年在關外時的艱苦生活,
無論何時都不能奢侈浪費。
其實清宮裡的美味豬肉菜更多,
煳白肉、烤全豬都是清廷著名的菜肴,
乾隆自己還整了個蘇造肉呢!
或許是受到前人的影響,
慈禧也是豬肉的忠實愛好者,
櫻桃肉、響鈴是慈禧常吃的美味。
而還有這麼一道菜,
更是讓慈禧愛到不行,那就是抓炒裡脊。
這是廚師王玉山將裡脊肉用抓炒的手法,
製成了酥嫩爽口的抓炒裡脊,
慈禧吃得開心,更封他為「抓炒王」。
慈禧如此喜愛抓炒裡脊不是沒有道理的,
裡脊肉是一種脂肪非常少的肉,
同時也是豬身上最嫩的部位,
因此對不想長胖,
又不想費力嚼肉的慈禧來說,
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即使是到了現在,
裡脊肉依舊是最受歡迎的豬肉部位之一,
用它製成的美食更是多不勝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