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引領與成長》:引領低齡觸法未成年人價值觀的重構

2020-02-19     人民出版社

近年來,我國未成年人的虞犯、違警、觸法乃至犯罪行為,呈現出低齡化的趨勢,10歲出頭的「毛孩子」實施的惡性事件頻仍,發生於校園內外的一個個迷失人性、充滿「戾氣」的欺凌行為與「炫暴」色彩的暴力事件,令人觸目驚心。


劉若谷博士的《引領與成長》一書,以開闊的學術視野,從大教育觀的研究理念出發,基於多元化、開放性的教育矯正視域,對低齡觸法未成年人教育矯正進行系統的理論分析與研究,探討其教育矯正的策略與路徑。


作者首先從實證層面探索影響低齡未成年人觸法行為發生的原因,增強對低齡觸法未成年人教育矯正的針對性與實效性。然後,從多元化的大教育視域出發,探討對低齡觸法未成年人教育矯正的價值預設、價值承諾和價值定位等問題。以此為依據,深入展開對低齡觸法未成年人教育矯正的價值本體探究,確立幸福成長作為教育矯正的價值本體。


最後,基於教育生態理論,以法治、德治、心治和綜治策略為基礎,從法治教育、傳統文化、人格完善、生態協調四個方面出發,提出教育矯正路徑、主題選擇、教育方法與矯正方式,從教育生態結構系統出發,探討了家庭、社區、學校以及社會教育的不同作用與功能互補,形成協同互動的教育生態。


本書具有很強的針對性與操作性,以期引領低齡觸法未成年人價值觀的重構與「靈魂的轉向」,切實幫助他們順利成長、回歸社會。


作者通過對低齡未成年人抽樣問卷調查的實證分析,重點強調了影響低齡未成年人觸法行為發生的因素,能夠提醒人們及早發現低齡未成年人的觸法行為,由事後的消極懲罰轉向事前的積極預防,通過教育矯正及時遏制其不良行為的發展。另外,作者對低齡觸法未成年人所進行的理論研究與策略探討,能夠為相關法律法規的變革與完善提供理論參考,有效預防低齡未成年人觸法行為的再犯、累犯和慣犯,在觸法行為矯正、道德修復與靈魂轉向中健康成長。這是本書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的重要現實意義與社會價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YJ4CYHABjYh_GJGVnK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