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新中國奮鬥史,也是一部慷慨激昂的創新史,中國式創新讓『趕上世界』的強國夢實現了歷史性跨越。」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巨變——中國科技70年的歷史跨越》一書,站在時間捲軸上,記錄新中國波瀾壯闊的科技創新巨變,為解讀科技創新的「中國密碼」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李約瑟之問」曾經提出,近代中國為何無緣科學與工業革命?從一窮二白起步,在砥礪奮進中開拓,今天,中國大地上到處涌動著科技創新的勃勃生機。雜交水稻源於一株野稗,青蒿素引出科研「大軍團」作戰,中國「芯」數十年生死競速……「創新中國」的密碼,埋藏在70年無數個科技攻關的真實故事中,埋藏在億萬中國人民的創造偉力中。
該書由新華社資深記者陳芳、董瑞豐撰寫,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名譽主席韓啟德作序。
韓啟德院士說,新中國70年科技創新,有順應歷史潮流、與世界同頻共振的一面,更重要的是走出了一條「中國式」創新之路,積累了「後發趕超」的寶貴經驗。讀者不難從這本書里找尋到過去70年中國創新「為什麼能」的答案,也將為未來中國創新的新征程堅定信心,找准方向。
韓啟德表示,一個致力於復興偉業的民族,需要科技創新的時代英雄,需要英雄精神的鼓舞。該書用深邃的歷史視角,將中國科技創新之路的艱辛與堅持、遺憾與榮耀,豐富地呈現出來,向世界提供一個解讀中國科技創新之謎的科學答案。
「書中最抵人心的,恰是那些乍看不太起眼、細思卻動人心弦的細節。」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理事長周忠和評價,書中擷取極具時代特色的科技創新片段,置於歷史的放大鏡下剖析、審視,見證新中國科學步入世界舞台的艱辛歷程。
「榮耀與遺憾背後,創新中國的『關鍵一招』在哪裡?誰是擔當民族脊樑『最亮的星』?」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王辰說,本書用往事的勾勒、細節的還原,致敬一路走來克服艱辛的發現者與發明者,書寫中國科技創新的逐夢史詩。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說,作者近距離觸摸著中國創新的脈搏,通過穿透力的表達,探討70年科技「創新奇蹟」背後的必然邏輯,一些「再不說或許會被遺忘的過往」被精彩呈現。
「回顧歷史,是為了更好地汲取力量,闊步邁向新的遠方。」該書作者說,站在歷史的新起點上,對創新中國的最大致敬,就是創造新的更大奇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kCkHEBrZ4kL1Vifra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