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韓國人又鬧了個事情,
因為對日本福島食品安全極不放心,
韓國代表團宣布在2020年奧運會期間,
將僅食用由韓國入境食材製作的食物。
而中國網友們在看到這則消息後,
都紛紛表示:
「如果不出意料,
韓國人一定會帶上大把大把的泡菜。」
現如今,泡菜已經和整容術、韓劇一樣,
成為韓國的重要標誌之一,
韓國人對自己的泡菜文化引以為豪,
日常三餐基本都離不開泡菜。
泡菜湯、泡菜炒飯、泡菜餅、
泡菜五花肉、泡菜拌飯是韓國的常見美食,
甚至就連吃碗泡麵,韓國人也要加上泡菜。
似乎只要提起泡菜,
韓國人的眼睛都能冒著光,
甚至有時候在他們看來,
泡菜就是萬能的,
就連禿頭脫髮這種生理危機都能靠泡菜治癒。
韓國檀國大學研究人員曾經表示,
在韓國銷售的泡菜飲料,
不僅有助於增加現有頭髮,
還可以治療禿頭。
為了證明這一觀點,
研究人員還專門召集了23名,
飽受脫髮困擾的男性進行試驗,
讓他們早餐前和睡前都要喝泡菜飲料。
一個月後,研究結果非常「驚人」:
這些人平均每平方厘米的頭皮上,
毛髮數量從85根增加到了90根!
在韓國人口中,吃泡菜,
能增發、能減肥、能變美,
甚至還能當武器……
總之,在韓國人看來,
泡菜是最了不起的寶貝,
是他們獨有的飲食文化。
很多韓國人或許不知道,
他們愛到欲罷不能的泡菜,
其實是來自中國食物。
早在韓國人學會吃泡菜之前,
中國人就已經吃了數百年的泡菜了。
泡菜在古時候稱為「菹」,
因為古時候保鮮技術不足,
為了防止蔬菜腐爛,
中國人就將蔬菜浸泡在鹽水中,
通過發酵延長蔬菜的食用期。
早在《詩經》中就明確記載了,
古人吃泡菜的行為:
「中田有廬,疆埸有瓜。
是剝是菹,獻之皇祖。
曾孫壽考,受天之祜。」
特別是川渝地區的人,
自古就是愛泡菜出了名的,
即使到了現在,
不少四川人也是寧可一日不吃火鍋,
也不能一頓不吃泡菜。
當你走進四川的任何一家小餐館,
都能尋見一碟泡菜的身影,
粉紅色的泡蘿蔔,
細長的豇豆,還有嫩嫩的仔姜,
都是絕對的下飯神器。
而當你走進每一戶四川人家,
你都可能在某個角落尋見一個泡菜罈子,
裡面腌制的不僅僅是四川人愛的泡菜,
還有四川人印在骨子裡的泡菜基因。
所以基本上可以說,
中國人至少在先秦時期就開始吃泡菜,
而韓國人直到唐朝時期,才開始吃泡菜,
而且這泡菜技術,還是中國人帶過去的。
相傳唐朝時期,
薛仁貴將軍被發配到了高麗,
和他同行的隨從中,
有個來自江北縣(今重慶市渝北區)的人,
因此思鄉情切,就在高麗做起了家鄉的泡菜。
順帶著對當時的高麗人,
進行了一次「技術扶貧」。
毫不客氣地說,
這位隨從帶去的泡菜技術真的拯救了高麗人,
因為當時高麗用一句話形容就是:
首先是沒肉吃,
高麗的大部分地區都是山地,
平原所占比例極低,
因此想發展畜牧業根本不可能,
想吃口肉真得愁死人,
因此想活命,最好的選擇就是吃素。
但偏偏高麗又處在高緯度,
氣候冷,冬天長,辛辛苦苦種幾顆菜,
還沒嘗個鮮就可能爛透了。
所以中國的泡菜技術,
在當時對他們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
是千金難買的救命良方。
後來當地人潛心學習泡菜技術,
在中國泡菜的基礎上,
開始加入各種魚、蝦、蟹等海產品,
逐漸演變出了自己的泡菜特色,
但遺憾的是,
他們卻漸漸忘記了這技術的祖宗是誰。
很多人說,中國人比韓國人更早吃泡菜,
但泡菜如今卻成為韓國人的標誌,
是因為中國人不如韓國人熱愛泡菜。
但菲李覺得這話說的不對,
泡菜在中國的存在感不夠強,
是因為中國的美食實在太多,
單單是下飯菜就數不過來。
相反對於韓國人來說,除了泡菜,
他們幾乎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美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