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串酸酸甜甜的糖葫蘆,是南北方人兒時共同的夢(菲李漫畫)

2019-08-14     菲李

儘管因為地域關係,

南北方人天生在飲食習慣上存在差異,

一顆粽子,一碗豆腐腦,

往往因為口味不同而引起討論。

但也有那麼些食物,

能讓南北方人非常默契地達成統一,

比如說一串酸甜可口的糖葫蘆。


在《霸王別姬》里,

小賴子的夢想就是成角兒之後,

天天吃糖葫蘆,就連臨死前,

也要痛快享受完糖葫蘆才上路,

正如他所說:

「天下最好吃的,冰糖葫蘆數第一。」

在《武林外傳》中,

莫小貝為了一串糖葫蘆願意做任何事情;

在電影《倚天屠龍記》中,

中了玄冥神掌的張無忌,

吃到一顆糖葫蘆,就忘記了身上的痛苦……

這些影視劇中對糖葫蘆無比喜愛的小孩子,

不正是現實中我們小時候的樣子麼?

有哪個中國人,沒在童年的時候,

夢想過能整天吃糖葫蘆呢?

早些年在北方,

糖葫蘆往往只有冬天時才能享受到,

據說天氣越凍糖葫蘆越好吃。

在大小胡同,集市廟會,

寒風中那聲「賣冰糖葫蘆呦」顯得格外響亮,

也瞬間喚醒了北方的生機,不出幾秒,

就會出現一群興奮的娃娃。

而在南方,

糖葫蘆卻是一年四季都有的,

以至於很多人北方人常常既驚訝又疑惑:

但南方人卻對此習以為常,

基本上一年到頭,

校園門口總有小販推著自行車賣糖葫蘆。


但印象最深的或許還是戲院看戲時,

大人們忙著看戲,

小孩們則整場追著那賣糖葫蘆的人跑,

即使沒錢買,看著也解饞。


印象中,糖葫蘆是屬於街頭巷尾的小吃。

但其實很多人不知道,

人家其實是來自皇宮裡的寶貝,

祖上可是給貴妃治過病的。

相傳南宋年間,

宋光宗的愛妃皇貴妃生了病,

整日面黃肌瘦,食欲不振,

吃了多少名貴藥材也不見好,

眼見愛妃日漸憔悴,宋光宗可著急壞了,

最終決定張榜求醫。


後來一個江湖郎中揭了皇榜,

入宮後為貴妃提供了一個方子:

將冰糖和山楂煎熬後服用,

不出半月病就能好。

貴妃照做後,果然很快就痊癒了。

後來這種吃法傳到了民間,

被老百姓加以改造,

就成了後來的冰糖葫蘆。

這種酸酸甜甜的美味,

在中國男女老少都喜歡,

就連外國人也喜歡得不得了,

其實這也正常,

因為外國人可比咱更愛吃甜食呢。

到了現在,

糖葫蘆已經逐漸變化出了各種版本,

除了傳統的山楂之外,

還有不少其他水果:

但在不少人心目中,

最好的糖葫蘆,

還得是山楂口味的,

並且這山楂還必須要有講究。

首先顏色要鮮艷,

這樣在糖衣的包裹下才顯得紅亮好看。

再者個頭要大,表皮要光滑,

表皮太粗糙的山楂偏酸,光滑的更甜些。

當然一串好的糖葫蘆,

選好山楂重要,熬糖的功夫更重要,

這是糖葫蘆的精髓所在,

也是老一輩匠人幾輩子磨練出來的手藝。

透明的冰糖均勻地包裹住了紅果,

亮麗又剔透,咬一口,酥脆爽口,

酸酸甜甜,糖衣和果肉慢慢在口中化開,

那種滋味就是兒時最大的幸福。

而在菲李心中,最好的糖葫蘆標杆,

應該跟語文課文《萬年牢》中寫得那樣:

紅果、海棠去了把兒和尾,

有一點兒掉皮損傷的都要挑出來,

選出上好的在陽光下晾曬。

青絲、玫瑰也是要上等的。

蘸糖葫蘆必須用冰糖,

綿白糖不行,蘸出來不亮。

煮糖用銅鍋,鐵鍋煮出的糖發黑。

而糖葫蘆的精髓在於糖蘸得均勻,

越薄越見功夫,吃一口讓人叫好,

蘸出的糖葫蘆不怕冷不怕熱不怕潮,

這叫萬年牢。

梁實秋曾說過:

「夏天喝酸梅湯,冬天吃糖葫蘆,

在北平是不分階級,

人人都能享受的事。」

在菲李看來,一串糖葫蘆,

串起的是每個中國人兒時的夢,

連接的是全體中國人的心,

無論遭遇任何事,都不能把我們分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Km8bpmwBvvf6VcSZ58V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