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李始終相信,
南北方人的最大差異,
是體現在飲食習慣上,
北方人將麵食做的出神入化,
南方人則將米食做到登峰造極。
而在南方的芸芸眾米中,
糯米是一種特別的存在。
它資歷夠老,據《齊民要術》記載,
古時候黃河流域栽培了24中水稻品種,
糯稻就占了11種,
可以說是撐起了米界的半壁江山。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
如果沒有糯米的存在,
中國美食文化將會黯然失色不少。
糕點、主食、飲酒等都將失去不少經典產品。
古人從很早開始就食用糯米,
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
都有自己的糯米美食。
早期的糯米還被作為乾糧,
用於行軍打仗或者出門遠行。
到了南宋時期,愛吃愛玩的宋人,
更是對糯米進行了深層次的開發,
光是在南宋都城臨安,
乳糕、重陽糕、棗糕、巧粽、湯圓……
各式糯米美食就數不勝數。
當然糯米在美食界還有一大貢獻,
它創造了古今最大的話題之一:
南北咸甜粽子之戰!
而在古人眼中,
糯米除了好吃,還非常好用。
在那個沒有502的年代,
糯米可稱得上是最強粘合劑之一,
裝裱書畫、糊窗戶,貼春聯……
都會用到糯米做成的漿糊。
甚至在明朝時期,
人們曾用石灰糯米漿塗抹城牆,
以此增強城牆的穩固性。
據說用糯米漿砌的牆面非常堅固,
因此後來還有人用它來修建自己的墓穴,
不僅能防止盜墓賊入侵:
可以說,在中國人眼中,
糯米有著萬般好處,
卻也有一個「小缺點」,
依舊還是它黏糯的性質。
不會少人吃完糯米後。
常常會感覺胃會不舒服,
簡單說,沒有足夠強的糯米胃。
但是這樣的情況,
在江浙滬這些包郵地區,
卻似乎從來不是問題。
或許是因為江南自古是魚米之鄉,盛產糯米,
因此江南人很早就練就了一副糯米胃。
每一個包郵區的人,
都是天生的糯米控,
他們早餐千千萬,
其中一大半可能和糯米有關。
平時吃的零食糕點、特產美食,
也是處處有糯米的身影。
嘉興的粽子,寧波的湯圓,
無錫的玉蘭餅,溫州的糯米飯,
上海的八寶飯、粢飯糰,
就連蘇州的綠豆湯里都要加糯米飯!
在江南地區,還有一種甜酒釀,
是用蒸熟的糯米拌上酒酵,
發酵而成的一種甜米酒,
味道非常不錯哦。
包郵區的糯米美食,
可能說上三天三夜也說不完,
江南地區的溫婉氣質,
配上軟糯香甜的糯米美食,
或許是任何人都難以抵擋的誘惑。
上海早餐的「四大金剛」之一,
也是上海人記憶中最溫暖的早餐之一。
又甜又糯的條頭糕,
是連魯迅先生都能征服的存在,
據說是魯迅先生最愛的宵夜之一。
蒸熟的糯米飯,
撒上切碎的油條和肉末湯,
就是最經典的溫州早餐。
糯米的外皮,
包裹著豆沙、芝麻、棗泥等餡料,
這就是香甜軟糯的方糕,
是屬於揚州的特色味道。
其實糯米不僅在江浙滬地區很火,
在整個南方地區都有著極高的人氣,
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福建等地,
都有著自己的特色糯米美食哦~
你的家鄉有哪些美味的糯米食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