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世界上最具「雙標」屬性的美食是啥嗎?
不不不,真正答案應該是——
鵝肝,是法國的名菜,但最早吃鵝肝的卻不是法國人,而是最會吃喝玩樂的古埃及人。
據說野鵝在長途跋涉遷徙之前,會吃大量的食物來供給能量,而這些能量基本會儲存於鵝肝之中,使得鵝肝變得異常肥美。
不幸的是,某天一隻野鵝被埃及人逮了個正著,至此埃及人就發現了鵝肝的美味,並且還瘋狂安利,最後希臘人,羅馬人都紛紛加入吃鵝肝大軍。
而在這些人當中,最讓白鵝傷心的或許就是羅馬人,因為白鵝,曾經可是羅馬的救命恩人啊。
相傳在公元前4世紀,高盧人準備對羅馬人進行夜襲。當晚他們全副武裝,小心翼翼,瞞過了羅馬守衛,撬開了羅馬城的後門,眼看就要成功,卻不想遇上了——
關於大白鵝戰鬥力,千百年來江湖早有傳聞,正所謂:
再看看它們這凶神惡煞的氣勢:
所以仔細想想,當高盧人和大白鵝狹路相逢,會發生什麼?你小時候可能經歷過:
而突然出現的高盧人確實激怒了白鵝,月黑風高居然有人類敢擅闖它們的地盤!於是白鵝們立刻警覺地驚叫起來,叫聲吸引來守衛,這才最終趕跑入侵者。
當然據當時的一些小道消息,高盧人嚴重抗議羅馬人動用大白鵝這種核武器,不然自己不可能打不過他們。
總之,白鵝拯救了羅馬,因此人們為它歡呼致敬,但作為有原則的羅馬人,大家依舊錶示:
但如果只是正常地吃鵝肝,或許白鵝的怨言也不會那麼大,可是歐洲人為了品嘗到更肥美的鵝肝,就開啟了鵝肝填飼的——
實際上從埃及人開始,人們就開始用乾燥的無花果碾碎填入鵝的胃使其快速增重,以增加鵝肝的肥美程度。至今無花果也時常和鵝肝一起出現。
但是到了後來,特別是當法國人開始瘋狂迷戀鵝肝之後,人工填飼的方法看上去越發恐怖。
狹小的空間,強迫性地喂食直至死亡,基本上一生都伴隨著痛苦,然後取出的鵝肝被製成被人奉為高級品味的法式鵝肝。
確實從料理方式和味道上來說,法式鵝肝算得上高級美味,但只要聯想到背後的可怕填飼過程,還是會讓人有點難以接受。
而讓人覺得有點雙標的是,很多人捧著這樣的料理高呼「高級」,然後轉過身看著中國的肥腸表示「噁心」。
甚至曾經有人居然說,女神是吃法式鵝肝的,如果看到她吃肥腸,那就不再是女神了。
可是,從本質上來說,肥腸和鵝肝都屬於下水,何來高低貴賤之分,更何況相比起鵝肝,菲李認為肥腸明明更好吃!
而且從文化精神上看,鵝肝的背後帶著幾分殘忍,可是中國的肥腸,是古代勞動人民在貧苦歲月里運用智慧,變廢為寶做出來的美食,這不是更難得麼?
菲李並不覺得肥腸比鵝肝高貴,
但同時也不覺得,
肥腸不如鵝肝,
小夥伴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