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總架構」,9大「模式」解析

2024-01-17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原標題:信貸「總架構」,9大「模式」解析

信貸業務的涉及面很多,那麼,我們要怎麼理清信貸鏈條的全局架構?這篇文章里,作者就通過5個方面做出講解,幫助我們看清信貸,一起來看看吧,或許會對螢幕前的你有所幫助。

信貸業務的涉及面很多,那麼,我們要怎麼理清信貸鏈條的全局架構?這篇文章里,作者就通過5個方面做出講解,幫助我們看清信貸,一起來看看吧,或許會對螢幕前的你有所幫助。

如果你要投資一家企業,那麼你肯定會關注這家企業的現金流是否健康,因為現金流對一個企業來說非常重要。

正因為其非常重要,企業在經營過程中一旦出現資金缺口,就需要通過一系列舉措籌集資金,比如通過股東增資、變賣資產、票據貼現以及銀行借款實現。

當然也可以通過「應收帳款」獲得貸款。

上述的「借錢」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信貸業務,如車貸、房貸、花唄、借唄等都屬於信貸模式的一種。

信貸業務涉及到了銀行、保理商、金融平台、金融市場等參與者,以及所衍生的流貸、保理、ABS票據貼現等業務種類。

下面,我們看一下整個信貸的用戶端、資產端等整個信貸鏈條的全局架構。

信貸業務架構

基於架構圖,我們可以看到信貸全局,可以通過5個方面去看清信貸。

一、從參與方看信貸

一般來說信貸有借款者、平台、資金方三個參與角色。

1. 借款者

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企業,通過信貸快速獲得資金。如我們日常向銀行申請房貸、車貸時候,我們就屬於借款者。

2. 金融平台

是連接借款人和資金方的中介,平台本身有資質,也可以使用自由資金放款。通過平台自有資金借款、中介、和其他資金方聯合放款的方式,獲取其中的利息、費用收入。如銀行、花唄、借唄、京東白條。

3. 資金方

是信貸交易的資金提供者。通過借錢給別人,獲取利息、費用收入。如招商銀行、建設銀行、中信保誠。

二、從用戶場景看信貸

一般常見分為B端、C端場景。

1. B端金融市場

主要服務於企業客戶,其市場規模通常與商業活動的規模、企業融資需求以及經濟環境緊密相關。

主要產品包括:

  • 企業貸款:包括短期貸款和長期貸款,用於企業的運營資金、設備購置、擴張等。
  • 供應鏈融資:通過融資優化企業的供應鏈管理。
  • 商業地產貸款:用於購買、翻新或開發商業地產。
  • 貿易融資:支持企業的進出口活動,包括信用證和保理服務。

主要面向個人消費者,市場規模與消費者信貸需求和消費習慣相關。主要產品包括:

  • 個人貸款:用於個人消費、教育、醫療等。
  • 信用卡:提供短期信用,常用於日常消費。
  • 住房貸款:用於購買住宅的長期貸款。
  • 汽車貸款:用於購買汽車。
  • 消費分期產品:如「花唄」和「京東白條」,提供在線購物的即時信用和分期付款選項。

從市場規模、風控、額度、還款周期、費用等幾個維度對BC兩個市場做一個對比。

三、從合作模式看信貸

一般包括自營、助貸、聯合貸:

1. 自營

是指金融平台自己提供資金,直接向借款人發放貸款。

這對平台有一定的資質/牌照,如非銀行金融機構牌照、小額貸款公司牌照、融資性擔保牌照等;

同時受相關監管要求,如融資擔保公司對單個被擔保人提供的融資擔保責任餘額不得超過凈資產的10%,全部融資擔保責任餘額一般不得超過其凈資產的10倍,以自有資金進行投資的總額不高於凈資產20%。

2. 助貸

一般是指平台不放款,而是作為類似中介的角色,幫助借款方和資金方達成融資,在過程中協助進行獲客、風控等,常見產品如哈囉金融、支付寶,一般金融平台,也會提供這種模式。

在某些監管環境下,非銀行金融平台可能無法直接放貸,但是如平台手上有大量借款需求的客戶,一般會考慮開展助貸業務。

3. 聯合貸

聯合貸款是指兩個或多個貸款機構共同為同一借款人提供貸款。這些機構共同承擔放貸的風險,並按照一定比例分配貸款額度。

某些大型融資需求,單一的金融平台/資方可能比較難承擔這麼大的借款額度,於是可以聯合幾個資金方一起進行放款,這種模式有幾個好處:

  • 分散風險:通過聯合貸款,機構可以分散單一大額貸款的風險。
  • 資源共享:各參與機構可以結合各自的資源和專長,如風控信息、客戶資源,提高貸款的效率和質量。
  • 符合大額融資需求:對於大型項目或企業,單一機構可能難以獨立承擔整個貸款額度,聯合貸款可以滿足這類借款人的需求。

借款方和金融平台之間,可以簡單說主要是信用貸、保理、票據貼現三種融資模式;

對於借款方來說,除了常見的信用貸(花唄、借唄、房貸),如果手上有應收帳款(類似於欠條)、有票據,就可以找金融平台進行貸款,快速獲得資金。

那麼他們具體是什麼樣模式,又有什麼區別呢?

1. 信用貸

借款方基於信用向金融平台進行貸款的行為。常見的,如信用卡、花唄、借唄、房貸、車貸、教育貸、企業的流貸,都屬於信用貸。

信用貸的業務模式比較簡單,就是申請放款,還本付息,如下圖:

但這裡不得不提一下,給生活帶來極大便利的信用卡,他是怎麼來的呢?

1)信用卡的起源和發展

在上個世紀的紐約,有一個商人名叫麥克納馬拉,他有一天在一家飯店請客吃飯時發生了一件小插曲。結帳的時候,他突然發現自己忘記帶錢包了。這讓他感到非常尷尬,不得不打電話給妻子,讓她帶現金過來結帳。這件事給了他一個靈感:如果有一種方式可以在沒有現金的情況下進行支付該多好。於是,他和朋友合作,創立了「大萊俱樂部」,推出了一種新型的支付方式 —— 一張可以記帳消費的卡片,即早期的信用卡。

當時的信用卡是一種商業信用的體現,但隨著時間的發展,銀行開始介入,信用卡逐漸演變成以銀行信用為基礎的工具。剛開始,信用卡的使用還非常有限,因為不同銀行之間缺乏聯繫,持卡人只能在特定地區使用信用卡。但是銀行很快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並開始與其他地區的銀行建立合作關係,擴大了信用卡的使用範圍。

1976年,美洲銀行卡改名為VISA卡,也就是我們今天所熟知的維薩卡。與此同時,為了與VISA卡的壟斷競爭,其他銀行集結起來,形成了Master Card組織,即萬事達組織。這兩個組織之間的競爭促進了信用卡行業的發展,使得VISA和Master Card成為了全球信用卡市場的兩大巨頭。

2)信用卡的風險

信用卡的產生極大的方便了我們的生活,也為放款者(如金融平台、資金方)提供了利息收入,但同時信用貸也是有風險的,比如:

信用風險:借款人無法按時還款,導致違約。這是信用卡業務中最直接的風險。在經濟衰退或大規模失業時,違約率通常會上升,影響銀行的資產質量。

欺詐風險:包括身份盜用、卡片盜用或虛假交易等。黑客通過網絡釣魚攻擊盜取信用卡信息進行未授權交易。

「專業貸款戶」風險:有些個人或團體專門利用信用卡的免息期和獎勵機制,以獲得利益,但不承擔相應的信用風險。個別用戶通過多張信用卡輪流借款,以維持免息期內的現金流,但不進行實際消費。

「薅羊毛」行為:用戶利用信用卡的優惠政策(如積分、返現)來獲得額外利益,但這可能導致銀行承擔超出預期的成本。用戶大量申請信用卡,僅為了獲取開卡獎勵和促銷優惠。

3)風險的規避

為了規避信用卡業務中的風險,銀行和信用卡公司常見的解決方案如:

  • 信貸系統:對借款人信息、借款申請信息、信用信息、貸後管理、評級信息等數據進行統一管理,形成檔案。
  • 徵信報送:統一上報人行徵信。
  • 智能風控:通過信息共享、風控模型、風控台帳,幫助評估企業、個人風險等級,減少人力成本和人為誤差。

那麼作為企業,尤其在供應鏈金融中,除了信用,當企業產生交易,交易就伴隨「應收帳款」產生,ta也可以為企業帶來資金。

保理就是,借款方基於「應收帳款」向金融平台進行貸款的行為。常見的公司包括:中信保誠保理有限公司、興業銀行保理、滙豐HSBC、科法斯Coface。

假設有一家供應商,它向「中鐵」銷售了一批產品,總價值為1000萬元。中鐵同意在360天後支付全款,為此出具了一張應收帳款。

由於供應商需要資金來購買新的生產材料,並支付員工工資,它決定不等待360天的帳期,而是選擇使用保理服務來獲得現金。

1)保理過程

協議簽訂:供應商與一家金融平台(保理公司)簽訂了保理協議,將其對中鐵的1000萬元應收帳款轉讓給保理公司。

資金墊付:根據協議,保理公司向供應商支付了這筆應收帳款的大部分金額,假設為900萬元(即原帳款金額的90%)。

支付費用:根據協議,供應商需向保理公司支付利息、平台服務費等費用,假設為10萬元。

保理公司收款:保理公司在360天後向中鐵/保理商收取原始的1000萬元應收帳款。

結算差額:乙超市連鎖全額付款後,保理公司支付甲電子公司剩餘的100萬元。

2)結果

對於供應商,在應收帳款到期前獲得了大部分資金(900萬元),解決了短期資金需求。

對於保理公司,從中獲得了利息、費用(10萬元)作為利潤,並且在360天後成功回收了應收帳款。

對於中鐵,按原計劃在360天後支付了帳款,降低了採購風險。

3. 票據貼現(銀票/商票)

票據貼現有點類似應收帳款,但是形態、費用不太一樣,拿到票據後,你可以找企業或者銀行兌換成錢,這裡的票據可以是銀行承兌匯票或商業承兌匯票,這取決於開票方是銀行還是企業。

假設現在有個供應商,它向「中鐵」銷售了一批貨物,總價值為100萬元。為了延後付款,中鐵出具了一張六個月後到期的銀行承兌匯票給甲公司。

現在,供應商由於需要資金來購買原材料,決定不等匯票到期,而是選擇票據貼現來獲得現金。

1)票據貼現過程

提交匯票:供應商將這張面額為100萬元、六個月後到期的匯票拿到銀行進行貼現。

計算貼現率:銀行決定對這張匯票收取年化7%的貼現率。因為匯票的剩餘期限是六個月,所以實際貼現利息為100萬元 × 7% × 0.5(半年)= 3.5萬元。

獲得現金:銀行扣除3.5萬元費用後,支付給甲公司的現金為100萬元 – 3.5萬元 = 96.5萬元。

匯票到期:六個月後,匯票到期,銀行向中鐵收取匯票全額100萬元。

2)結果

通過票據貼現,供應商在匯票到期前獲得了所需的96.5萬元現金,解決了短期資金需求。

銀行從中獲得了3.5萬元的利息收入。

中鐵則在匯票到期時支付了100萬元,降低了採購風險。

五、從再融資模式看信貸

為什麼要做再融資,對於金融平台,就是為了快速獲得現金;

深入說,也是為了提升收益率(詳見《一文了解金融保理業務及資金流》-給你1000w,怎麼產生2倍3倍甚至更高的回報);

對於金融平台來說,能夠換取現金的資產,就包括「應收帳款」、票據,這時候獲得現金的方式,除了使用到以上的融資模式,同時另外還有一些新的再融資模式。

1. 再保理

保理商做了保理業務後,獲得了「應收帳款」,這個資產除了ABS,也可以再找其他保理商獲取資金。

比如一家供應商,向中鐵公司提供了價值1000萬元的材料,並接收了中鐵公司出具的360天期限的應收帳款。

1)初始保理過程

供應商與保理商A簽訂保理合同:供應商為了提前獲得資金,選擇將這筆1000萬元的應收帳款賣給保理商A,保理商A同意支付這批應收帳款的90%,即900萬元。

資金流向供應商:供應商收到保理商A支付的900萬元。

2)再保理過程

保理商A與保理商B簽訂再保理合同:保理商A為了獲得資金流動性,選擇將這筆應收帳款再賣給另一家保理商B;保理商B同意按80%的比例支付,即800萬元。

資金流向保理商A:保理商A從保理商B那裡收到800萬元。

應收帳款到期

360天後,中鐵公司支付了1000萬元的應收帳款給保理商B。

結算差額

保理商A:收到保理商B結算200萬元,結算差額100萬元給供應商,賺中間利息差50萬元。

保理商B:從中鐵公司收到1000萬元,結算差額200萬元給保理商A,賺利息40萬元。

3)結果

供應商:通過初步保理獲得900萬元的即時資金,到期獲得全部1000萬元收入,快速回籠資金。

保理商A:通過再保理向保理商B籌集800萬元,賺中間利息差50萬元。

保理商B:為保理商A提供資金,賺利息40萬元。

2. 應收帳款ABS

假設還是這個保理公司,他做保理業務後,沉澱了大量的「應收帳款」資產。

保理公司可以對幾個資產進行再融資,但當擁有了大量「應收帳款」時,一會考慮打包這些「應收帳款」在證券市場進行發售叫做應收帳款ABS,以獲得更大的收益。

(當然這裡涉及更複雜的市場風險和監管要求,但能夠提供更大的融資規模。)

1)應收帳款ABS過程

打包應收帳款創建ABS:保理公司將其價值1000萬元的應收帳款彙集起來,打包形成一個可以交易的金融產品。

發行和銷售ABS:保理公司通過專項計劃SPV發行這些ABS,假設發行價值為900萬元,吸引投資者(如投資基金、保險公司、其他企業等)購買這些證券。

(由於每個資產到期日不同,一般資產到期後,還涉及循環購買,本文主要介紹基礎融資模式,暫不展開。)

資金流向保理公司:考慮各項費用,實際上保理公司從ABS的發行中收到了900萬元人民幣。這些資金可以用於公司的日常運營和資金需求。

收回應收帳款:在應收帳款到期時(比如90天或180天後)債務人(如中鐵)向SPV支付應收款項,共計1000萬元。

投資者獲得回報:SPV收到債務人的1000萬元支付後,用這些款項向投資者支付相應的利息。假設年化利率為5%,投資期限為半年,則利息大約為22.5萬元(900萬元 * 5% * 0.5年)。

2)結果

對於保理商,成功地將其應收帳款轉化為現金,改善了公司的資金流狀況,抬高了槓桿。

對於專項計劃SPV,獲得了交易差價、手續費收入。

對於投資者,通過購買這些ABS獲得了與應收帳款相關的利息收益。

3. 海外融資

同以上,區別是海外業務涉及匯率轉換問題,可考慮通過錯幣別提款手段處理。

什麼叫錯幣別提款,舉個例子,比如我在香港有1000資金,現在借給A了800,A還沒有還錢,這時候我的小金庫只剩200,A預計1.15還我錢;

這時候,1.10號B也來找我借800,我手上只有200港幣,但是我5天後,馬上有1000港幣了,我希望能借錢給B,但是如果人民幣兌換港幣,又會有換匯的成本,怎麼辦呢?

這時候,我可以找銀行申請1000的額度,支取800港幣,先進行墊付,然後等1.15再還給銀行。

這裡找銀行的提款行為,就是錯幣別提款。

本文由 @OK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cedf35541d0929bce633ec907a87a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