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創作的五大訣竅,行業內幕揭露

2024-01-19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原標題:內容創作的五大訣竅,行業內幕揭露

現在很多人對內容和寫作的重視度越來越高了,一是小紅書等平台的興起讓大家想給自己找個副業,二是各種寫作、創作技能的課程讓很多人以為自己有寫作能力。結果學習了,嘗試了,發現自己並不行,其實是你不知道內容創作的這五個技巧。

現在很多人對內容和寫作的重視度越來越高了,一是小紅書等平台的興起讓大家想給自己找個副業,二是各種寫作、創作技能的課程讓很多人以為自己有寫作能力。結果學習了,嘗試了,發現自己並不行,其實是你不知道內容創作的這五個技巧。

很多人不會寫稿,領導聽到這句話的第一想法,往往是,你去看別人是怎麼做的。於是你去看了別人是怎麼做的,還是不知道如何寫,最終要麼選擇抄襲,要麼選擇洗稿。

那抄襲,洗稿這件事有門檻嗎?沒有,當一件事沒有門檻,幾乎誰都可以做的時候,這件事絕對做不長久,你的能力得不到鍛鍊,經驗得不到積累,得到的只有抄抄抄,同時你也不知道問題出在哪?甚至最後洗出來的效果也未必好,公司的需求也沒有得到滿足。

換個場景,如果你是領導層,管理層,下屬寫了一篇文稿,你能快速識別出來這篇文稿的質量嗎?往往是你感到不滿意,但是說不出哪裡不滿意,於是隨便指幾個無足輕重的問題或者模稜兩可的方向,甚至什麼都沒說也沒指,就直接讓下屬繼續去改,然後就是反反覆復的不斷修改。

當你不知道如何進行內容創作以及構成要素的時候,一是不會寫,只會洗稿,抄襲。二是不能快速識別文稿質量,只能憑感覺判斷,極不穩定。最後結果一團糟,也不知道問題出在哪?只能陷入無限的自我懷疑……

這些問題都出現在—你不知道內容創作的構成要素。

這裡公布我的一個研究成果,那就是內容五維。你可以憑藉它來知曉你為什麼寫不出文稿,具體問題出現在哪裡?以及如何識別一篇文稿在哪方面缺東西。圍繞著內容五維不斷疊代,你創作的效率與效果才會越來越好。公司才會越來越滿意,你也會越來越輕鬆。

第一維:情緒

一篇內容,無論是小說動漫,還是影視劇電影,還是短視頻、長視頻,他們的本質都是在傳遞情緒。如果沒有情緒的傳遞,你可能都不會看它們,它們也不會被平台推薦。

比如看到某銀行幾千萬存款無翼而飛的短視頻,你會不會聯想到自己的存款可能也有危險,於是點進去看一下。如果是因為工作人員操作失誤不負責,你會不會感到憤怒而進行評論?

或者你看到一些職場的短視頻和帳號,只要是能火的職場短劇,一定包含員工與老闆的衝突。比如扣工資,請假不給批,老闆甩鍋等等,情緒就在這種衝突之中體現出來,於是這種情緒傳遞給了用戶,用戶就會對你進行點贊,評論轉發等等。然後平台就會進行大量的推薦。

所以很多人抱怨網際網路的戾氣太重,就是因為內容的本質,他就是在給人傳遞一種情緒。並且人的大腦機制也決定了人對壞事件的關注比對好事件的關注度更高。

比如下面我說三個例子,五星紅旗向陽升起;藍天白雲隨風流動;判了無期徒刑。這三個例子看完,我相信一定是最後一個,你的印象更深刻。

還有當你什麼時候會滔滔不絕。最典型的場景就是憤怒吵架的時候,你滿含著這種憤怒生氣的情緒,你就會不斷的想表達自己,因此就會滔滔不絕,這種場景下你絕不可能出現說我想不出東西,我寫不出內容來。

你寫文稿的時候需要情緒,你口播演繹的時候也要包含情緒,最典型的例子是之前大火的盧戰卡。他的每一期視頻。

很有道理,最核心的原因是他演的好,你可以去仔細觀察他的眼神,形態和動作,非常的自然,與他的情緒搭配並相當融洽。

他能做到這一點是因為他幕後是下了很大功夫,他在採訪中也透露過,每一期視頻的拍攝。他都會提前幾分鐘或者30分鐘,讓自己全身心地進入一種情緒,最後才能錄製這段視頻。如果沒有進入情緒,他是不會去拍攝的。

可當你有情緒,或許你還是寫不出內容了,於是就有了第2個維度。

第二維:框架

框架維度,在這個維度,你的情緒需要以一個框架作為載體來傳遞。孫悟空大鬧天宮,功夫熊貓,哈利波特,火影忍者,你或多或少都看過,或者聽說過。當你一個一個去看的時候,你會發現他們完全不相關。

大鬧天宮是講的天庭,功夫熊貓是講的那個以動物為主角的武俠世界,哈利波特是魔法世界,火影忍者是以忍者為背景的世界。

這幾個故事風牛馬不相及嘛,但其實他們用的是同一套框架。如果你深入去感受他們所傳遞的情緒,你會發現它們其實是一樣的,那就是英雄之旅。

一個人物不斷成長發展,最後有所成就的旅途。同時這個框架也是好萊塢電影劇本最為推崇的框架。

你需要用一個框架來承載你的情緒,這裡我提供兩個框架

第一個框架:疑惑框架。事件-詢問事件異常點-事件展開

事件:也許你認為這件事不錯,他給人感覺也很好,大家都喜歡,

詢問異常點:但問題在於我真的有實用價值嗎?

事件展開:當你……,你會發現……

事件:也許你認為這件事不錯,他給人感覺也很好,大家都喜歡,

詢問異常點:但問題在於我真的有實用價值嗎?

事件展開:當你……,你會發現……

第二個框架:認知失衡。預先想法,預先結果,新的行為,新的結果……

預先想法:當你以為努力就能獲得財富的時候,

預先結果:那世界首富就應該是一頭驢。

新的想法:那些真正的有錢人在你眼中很勤奮嗎,

新的結果:但是他們就是家財萬貫。

預先想法:當你以為努力就能獲得財富的時候,

預先結果:那世界首富就應該是一頭驢。

新的想法:那些真正的有錢人在你眼中很勤奮嗎,

新的結果:但是他們就是家財萬貫。

先說第1個框架疑惑框架主要是對一件事產生好奇與疑問,讓用戶對接下來的內容產生興趣與期待。而第2個框架主要是對用戶原有的想法進行衝擊與反常識,從而方便新想法和新理念的植入。

這就是我想表達的你的情緒需要框架進行承載。但有意思的是,即使你有了情緒,有了框架,我都告訴你,你可能還是寫不出來。那是因為你還缺少觀點和理論。、

第三維:觀點/理論

於是來到了第3個維度觀點和理論層級。我先做一個普遍現象,那些做自媒體做帳號運營做的很拉垮的,就是從第3個維度開始。

他們前兩個維度是沒有的,甚至是完全沒有。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觀點:新媒體你一定要做好封面。這是一個觀點,然後讓不同的人來講述這個觀點。

沒有情緒的人會這樣講,做好封面的,三個重要原因一,原因二,原因三,每一個原因如何去解決?相當於就是在給你上課。

有情緒的人會這樣講,不做好封面,你就不配吃這碗飯;做不好封面你還幹啥自媒體;或者是一個封面毀了一整個項目。這裡就包含著一種憤怒與指責的情緒,比起第一個,你就會更加關注。

這就是有情緒與沒情緒的區別,他們可以說不算區別,而是不同境界與維度情緒是最高維度。這已經不算是公平競爭,而是降維打擊,有情緒的就可以降維打擊沒情緒的。

觀點與理論知識,是由不同類型博主所決定的。

比如你是美妝博主,你想表達的觀點當然是圍繞著良好的視覺傳遞與你息息相關的字,比如你可能會表達這樣的觀點:

你讓自己的外表更精緻,更好看,能在職場受到更多人的喜愛,但更容易升職加薪,更容易得到尊重。這個觀點,它的出發點是你的外表更好看,這與你美妝的領域是契合的;但是如果是一些知識類博主他可能會換一個觀點,你的待遇與受尊重程度會隨著你知識的豐富度而不斷提升,你多學一點別人就會高看你一眼。這個觀點的出發點是知識的提升,這與知識類博主是契合的。

所以你所選擇的領域決定了你想表達的觀點與理論。這是一個頂層的規律,我無法給你具體你要說什麼觀點的指導,但是你想表達的觀點一定是與你公司你個人博主帳號相契合的。

但即使我告訴你一個觀點,你有了情緒,有框架有關聯,但是你還是寫不出文稿來,這又是為什麼呢?因為你只有骨架,沒有血肉。

第四維:事件

所謂的血肉就是承載觀點的素材與事件。當你想表達一個觀點的時候,你需要一些證據來證明這個觀點的正確性。而不是僅僅說我說的這個觀點,你就應該認為他是對的。

我也辦不到,我也不敢說,我說一個觀點,你就一定認為他是對的,我沒有這樣的強大的能力,世界首富也沒有,我相信沒有誰有這種能力,一定是用不同的案例事件來佐證這個觀點的正確。

於是你需要收集素材。這就是所有新媒體運營必須做的一個環節,那就是素材的收集,因為沒有素材事件你就無法表達觀點,支撐觀點。

這就是為什麼,你做新媒體運營,不可能是憑大腦靈感爆發,你大腦的靈感遲早有耗空的一天,一旦耗空那一天到來,也就意味著你所運營帳號的衰竭。

收集素材是為了豐富你內容的血肉,支撐起你內容的觀點。這就涉及到了一個新的問題。那就是內容素材收集的方向。你應該收集什麼素材與什麼內容?

這裡我說一個更底層的規律,其實我們做什麼事不是由我們過去所決定的,而是由我們未來所決定的。

比如說你素材收集的環節,是為了後面的文稿創作。比如後續的創作你是要寫文稿,而你素材收集的時候全是一堆視頻素材。

那怎麼辦?你會一個視頻一個視頻去看他講的什麼嗎?當然不行,至少得把它轉成文字稿。

後續工作內容決定當下的任務方向。我們未來想做什麼,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決定著我們現在應該做什麼,而不是我過去是什麼樣的人,所以我現在應該做什麼。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朝著未來前進,而不是一直停留在過去,躊躇不前。

所以事件素材的收集方向,其實是由後續工作內容所決定的。當然我這裡提供一條參考就是事件素材的收集一定是儘可能的收集一些故事案例、實驗和刺激性的新聞。

因為不論你後面做什麼工作,用戶對這些素材本身都是有著非常濃厚的興趣。

可問題是,當你情緒、框架、觀點都準備好的時候,並且事件也收集過來了,但是當你下筆寫的時候,突然發現自己寫不出來了。

這種寫不出來是真的寫不出來,就是卡在下筆的那一刻,許多人會告訴你,你要多寫。但是你就是寫不出來,你什麼都準備好了,就是下不了筆,腦袋裡有千言萬語,但是就是寫不出一個字。

其實這個現象非常普遍,有一些專業能力極強的,你會發現他不會說話,他不會與人打交道,他不會把自己的知識表達出來傳遞給別人。

其實不是他不願意教,只是他不知道怎麼教,他既不會寫文字告訴別人,也不會很和藹可親的教會你這件事。

他只會說我這樣做,你在旁邊,看你學不學得會,是你自己的事,這取決於你的觀察能力。像我這樣能把新媒體底層邏輯研究的非常透徹,並且寫成文稿傳播出來的人還是比較少。

因為市面上許多其他教新媒體的,無論是他們的文章還是課程,我根本看不下去。方法過於假大空根本落不了地。

相反那些真正能做到百萬,千萬帳號的博主,他們很少出來講課。因為他們的確會做新媒體運營這件事,但是他們真的是不會教別人如何去做。

教和做完全是兩碼事,可以說是兩個不同的環節,他們所需要掌握的能力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就出現了會教的根本不會做新媒體,會做的根本不教新媒體。

有些大學會開設新媒體課程,但假如你有興趣,你可以去翻一下上面用的那些課本,你在網上是可以買得到的。

而那些教授新媒體課程的大學老師,你會認為他能讓學生學完就上手嗎?有多少人成功了,幾乎為0。

從會做到會教缺一個環節,而你知道這件事和寫出這件事,表達出這件事,也缺一個環節,而這兩個環節是相同的,那就是表述。

第五維:表述

你可能聽說過,無聲勝有聲,千言萬語道不盡。其實換一種角度看,無聲勝有聲,就是你不會說,說不出話,表達不出來嘛。

還有千言萬語道不盡,就是因為你大腦思路一團亂麻,沒有理出一條清晰的思路,把內心情緒表達出來嘛。這其實是一種能力的問題,它不是什麼情緒情感心情的問題。

其實到了表述層,他所要做的事就是按照一定的框架把上面所有的層級都融為一體。無論是寫小說也好,寫新媒體文案也好,雖然是兩個不同的行業,但他們都有文字創作這個環節,也就是都有表述層這個環節。

在這個環節,你需要的是具體的表達框架。看上去也是框架,但表述框架其實是語言框架而不是思路框架。上面的第2維度框架層,它是其實是一種思路框架,而到了最後的表述層,他其實是語言框架,一個抽象層級,一個具體層級。

把文稿內容寫出來,需要在表述層上下功夫。

我這裡說一個自媒體常常用到的表述框架,比喻框架。當你想把一件陌生的事聯繫一件熟悉的事,或者想買一件熟悉普通的事聯繫一件日記好玩的事,你就需要用到比喻,下面我舉三個例子讓你看一下,比喻框架是怎麼用的?

下課鈴剛打一群喪屍奔向食堂,那場面不亞於奧運會開幕式。

當你戴好耳機,遊戲打的熱火朝天的時候,才發現身後站立的領導已經看了十分鐘,你頓時感覺這10分鐘好似過了10年。

你離職後公司不久就倒閉了,那開心程度簡直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感覺人生圓滿了。

下課鈴剛打一群喪屍奔向食堂,那場面不亞於奧運會開幕式。

當你戴好耳機,遊戲打的熱火朝天的時候,才發現身後站立的領導已經看了十分鐘,你頓時感覺這10分鐘好似過了10年。

你離職後公司不久就倒閉了,那開心程度簡直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感覺人生圓滿了。

三個事件分別是:學生下課好像食堂,上班玩遊戲被領導發現。以及離職後公司倒閉。這件素材的收集在上一維度,這一維度我們只談如何把這些事件有趣恰當的表示出來。

而這三個事件,每一個事件我都用了比喻。我相信你可以看出來。

第一個是……好似……;第二個是……,不亞於……;第三個是……簡直就是……。表述層級你需要做的就是落到具體的文字上面。

比喻不止這三個詞,還有更多,但這裡玩只舉這三個普遍案例。好似,不亞於,簡直就是,這三個詞就是你可以直接拿去用的,你可以把它寫下來,等你口播的時候可以念的詞。這就是表述層的作用,它是一個具體的詞彙構成的框架,你可以直接拿來用的框架,而不是一套思路。

當你打通了,從情緒再到框架,再到觀點,再到事件,最後落到表述上的時候,你才能夠持續不斷的輸出文稿。有時你會憑藉自己的靈感爆發,直接從情緒跳到了表述,中間的框架觀點事件全都略過,這的確可以做到,但這需要你的靈感與創意,這是一個不可持續的事情。

你去看一個老師有誰能講這5個維度沒有就說明這個老師不可信,他們我我。可以非常負責的告訴你許多教自媒體講自媒體的,他們頂多用30分鐘,甚至只用是10分鐘來教你如何寫內容,其他的全是各種五花八門的運營手段和技巧。因為他們的核心思路不是做好內容,而是搭建一個個矩陣,而矩陣的基礎是提高內容產出的數量而非質量。所以就誕生了這麼一些課程。

所以你要想清楚他究竟是講矩陣的還是交個人IP的,如果是講個人IP的,但是他內容涉及的非常少,他只講了情緒的一個微小的方面,他只會教你如何調動情緒,如何讓用戶產生共鳴。他只講了為什麼要重視情緒,框架層面沒講,觀點層面沒講,事件素材沒有講,表述層面更沒有講,這樣的博主,客觀的說其實是在自嗨,他根本沒有教會你的想法和意識,他只是在憑藉自己的感覺在輸出內容,從來沒有去設身處地的想過你創作過程中的難點和痛苦,所以你就出現了學了感覺用不上的現象。

這篇文章就被揭開了這個真相:當一個博主思想其中某一維度的時候,其他維度沒有講你是不可能的,創作好一篇文稿,除非其他維度比你自己已經具備了。

而具體每一維度如何去做好它,完善它,我之後也會逐一講解,因為我是專門研究這方面的,我希望把正確的方法理念傳遞給你。

本文由 @江月營銷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0c63d4eb517030992943c45855adb01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