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頁PPT!碳減排入門必備手冊,附碳排放知識匯總

2023-12-12     低碳新風

原標題:370頁PPT!碳減排入門必備手冊,附碳排放知識匯總

入門雙碳領域的第一步就是要正確認識碳排放與碳減排!

我找到了一份內容非常豐富的PPT,共370頁,對碳排放與碳減排的概念、評價制度、發展現狀、可實施戰略等進行了非常詳細的分析,並將零碎的知識串聯成一個整體。

此外,我對碳排放相關知識進行了梳理,並提煉出了三個關鍵問題,匯總成今天的文章,內容包括全球碳排放現狀、為什麼要降低碳排放、碳減排有哪些路徑,強烈推薦大家閱讀。

以下為部分內容截圖,查看完整版,前往公號【低碳新風】

文章目錄

1、全球碳排放現狀如何

2、為什麼要降低碳排放

3、實現減排有哪些路徑

4、碳減排必看370頁PPT

PPT共370頁,以下為部分內容截圖

01

全球碳排放現狀如何?

碳排放是關於溫室氣體排放的一個總稱或簡稱。溫室氣體中最主要的氣體是二氧化碳,因此在進行碳排放描述時往往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作為一種量化的指標。雖然這種計量存在一定的失真,但將「碳排放」理解為「二氧化碳排放」已在國內外得到了廣泛的認可。

1、全球碳排放量

21世紀以來,全球碳排放量增長迅速,2000-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了40%。

據英國石油公司(BP)發布的《世界能源統計年鑑(第70版)》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以來,全球碳排放量保持持續增長,2019年,全球碳排放量達343.6億噸,創歷史新高。

2020年,受全球新冠肺炎影響,世界各地區碳排放量普遍減少,全球碳排放量下降至322.8億噸,同比下降6.1%。

2、全球碳排放結構

從各地區排放情況來看,目前,亞太地區碳排放量在全球占比較大。

據英國石油公司(BP)發布的《世界能源統計年鑑(第70版)》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亞太地區碳排放量占全球總排放量的一半以上,合計占比達52%,其中中國占比30.7%,遠超其他地區;北美地區碳排放量占比為16.6%;歐洲地區碳排放量占比為11.1%。

3、國內碳排放情況

從碳排放來源來看,我國碳排放主要來自能源領域,據國際碳行動夥伴組織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來自能源領域的碳排放占全國排放總量的77%;工業過程碳排放量占14%;農業及廢棄物碳排放占比分別為7%和2%。

從碳排放的區域分布來看,華東地區是國內最大的碳排放區域,區域碳排放占全國的比重在30%左右。

華東地區是國內重工業的主要區域,是國內電力、冶煉等高碳行業的重點分布區域,但區域在碳排放控制和回收技術方面相對國內其它區域較好;

華北地區是全國第二大碳排放區域,占比在20%左右,該區域是全國煤炭生產和消費的重點區域,且在碳排放控制及二氧化碳回收技術方面相對東部沿海區域較為落後,如果這種現狀繼續維持,未來該區域將有可能成為國內第一大碳排放區域;

華中地區是全國第三大碳排放區域,區域是國內人口分布最為密集的地區,工業生產和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相對西部地區較高;

華南地區和西南地區在碳排放量方面的差異相對較小。

02

為什麼要降低碳排放?

1、控制碳排放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我國的能源結構是富煤、貧油、少氣。

實際上,煤炭資源雖然絕對數量龐大,但是人均資源占有量就會少得可憐,我國控制碳排放的壓力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要大,特別是我國還是世界上能源浪費較為嚴重的國家之一。

因此,我們必須走一條控制碳排放的新興工業化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2、控制碳排放是遵循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和順應當今世界發展潮流的戰略舉措

減少碳排放,保護生態環境,已成為世界人民的廣泛共識。同時,保護生態環境,已開發國家應該承擔更多的責任,發展中國家也要發揮後發優勢,避免走已開發國家「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

然而,對於我國來講,進一步加強控制碳排放工作,既是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不斷深化,也是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迫切需要,控制碳排放是樹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戰略選擇。

3、控制碳排放是應對資源稀缺與環境承載能力有限的挑戰的必然選擇

近年來,我國資源環境問題日益突出,控制碳排放形勢十分嚴峻。

當前,我國能源利用效率比國際先進水平低10個百分點左右,單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左右。

環境形勢更加嚴峻,生態環境總體惡化的趨勢仍未得到根本的扭轉。

03

實現減排有哪些路徑?

路徑一:能源替代

在碳中和產業鏈中,前端能源替代是指加強能源結構的調整,用低碳替代高碳、清潔能源能源替代傳統化石能源。

人類活動導致的二氧化碳排放主要來源於化石燃料消費,使用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替代傳統化石能源可以從產業鏈前端減少碳排放量。

目前國內清潔能源及可再生能源主要有:風能、太陽能、潮汐能、核能等。

路徑二:節能減排

在碳中和產業鏈中,中端主要表現為提升節能減排水平,包括產業結構轉型、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加強低碳技術研發及完善低碳發展機制等,代表性行業包括鋼鐵、化工、建材、造紙、有色、交運行業等。

目前國內碳排放較高的行業主要有電力、鋼鐵、化工、造紙、交通運輸、建築等行業,在碳達峰和碳中和發展要求下,這些行業將是未來節能減排的重點行業。

路徑三:碳吸收

森林、濕地及草原生態系統的碳匯功能在實現碳中和的目標起到重要作用,其中森林碳匯是目前世界上最為經濟的「碳吸收」手段。

我國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量連續30年保持「雙增長」。根據2020年12月國家林草局介紹,目前我國森林碳儲量超過92億噸,平均每年增加的森林碳儲量都在2億噸以上,摺合碳匯大約7到8億噸。

「十四五」期間,我國森林覆蓋率有望達到24.1%,森林蓄積量達到190億立方米。隨著森林覆蓋率和森林蓄積量的提升,未來我國森林碳匯還將逐步提高。

04

碳減排必看370頁PPT

PPT共370頁,對碳排放與碳減排的概念、評價制度、發展現狀、可實施戰略等進行了非常詳細的分析,並將零碎的知識串聯成一個整體,可以幫助大家建立一個非常完整的知識架構。

PPT主要包含六部分內容:

1、碳排放和碳減排概述;

2、認證認可在碳排放和碳減排評價中的地位和作用;

3、國際碳排放和碳減排評價制度、模式、經驗和趨勢;

4、中國碳排放和碳減排評價發展現狀及需求分析;

5、中國碳排放和碳減排認證認可實施戰略;

6、碳排放和碳減排認證認可實施政策建議和保障措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c837eef60d4ffdea9a1aa999154f4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