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零碳建築!概念分類、項目案例,附20份專家PPT下載

2023-12-18     低碳新風

原標題:一文讀懂零碳建築!概念分類、項目案例,附20份專家PPT下載

零碳建築是指充分利用建築本體節能措施和可再生能源,使年減碳量大於等於建築全年碳排放量的建築。

近日,河北雄安新區印發了《雄安新區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提出大力推進綠色建築與近零能耗建築、零碳建築融合發展,聚焦零碳建築關鍵技術!

為什麼要發展零碳建築,如何發展,目前有哪些技術路徑,有沒有可以參考的項目案例?

本文將對以上問題進行詳細梳理,並分享了20份專家PPT,幫大家深度了解建築如何實現零碳!

下載全部資料,請前往公號【低碳新風】

目錄

01 20份零碳建築PPT

02 零碳建築概念意義

03 零碳建築技術分類

04 零碳建築技術創新

05 零碳建築項目案例

01

20份零碳建築PPT

給大家強烈推薦以下三份:

1、雙碳目標下建築行業碳減排路徑和科技創新啟示.PPT

PPT來自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長聘教授、副院長林波榮,主要觀點如下:

要有碳排放的天花板限制,要因地制宜地考慮供暖熱水的電氣化和可再生化,在北方地區要考慮通過技術創新推廣低碳、零碳的供暖系統。

2、城市雙碳戰略與綠色建築.PPT

PPT來自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副部長仇保興,梳理了建築單體和建築集合體(城區)的耗能情況和碳排放特點。

他指出,要實現建築乃至城區的碳中和,需要利用正能建築、立體園林建築、分布式污水處理等技術,引導建築和城區從易到難、分階有序實現高質量綠色轉型。

3、光儲一體化技術及零碳建築.PPT

PT共43頁,對光伏+電池儲能技術,及六個與建築結合的應用案例進行了詳細介紹,PPT指出光伏與儲能技術的結合代表了可再生能源未來實現跨界創新和大規模應用的方向,光伏的應用模式正在日趨多元化。

以上僅為資料部分內容截圖,如需下載全套資料,大家可以掃碼領取120元大額優惠券後開通星球下載。

02

零碳建築概念意義

1、什麼是零碳建築?

在「能源、碳排放」的雙重約束下,我國推動了建築領域的低碳轉型,在零能耗建築的基礎上,結合建築全生命周期,提出了近零碳建築、零碳建築。

零碳建築考慮的不僅僅是建築運行階段的碳排放,更是全面考慮建築建造過程中的隱含碳排放,目標是在建築的全生命周期中實現碳的零排放。

零碳建築

零碳建築是指充分利用建築本體節能措施和可再生能源,使可再生能源二氧化碳年減碳量大於等於建築全年全部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建築。

它除了採用被動式建築設計中的高效保溫、高效節能窗等被動式節能技術外,更多的是通過主動技術措施提高能源設備與系統的效率,引入更多的智能控制技術,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例如光伏。

同時注重實現材料和產品的循環利用,有效的減少建築全生命周期的減少碳排放。

2、為什麼要發展零碳建築?

根據《2022中國建築能耗與碳排放研究報告》統計結果,2020年全國建築全過程碳排放總量為50.8億tCO2,其中建築運行階段碳排放量為21.6億tCO2,占全國碳排放比重高達21.7%。

可見降低建築運行階段碳排放,大力發展零碳建築,將大幅降低我國碳排放總量,有利於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順利實現。

2020年我國建築領域CO2排放量占比

03

零碳建築技術分類

零碳建築通過主動式建築理念與被動式設計理念相結合,最大幅度地降低建築對能源的依賴,使建築排放的碳量處於較低水平。

1、主動式建築設計

(1)太陽能系統

太陽能系統在建築中的利用主要有附加光伏系統(BAPV)和光伏一體化建築(BIPV)兩種形式。

BAPV是最早且最常用的一種形式,它與建築結構常見的安裝形式,主要是屋頂光伏電站;

BIPV是將光伏建材與建築融為一體,直接替代原有建築結構,BIPV採用的光伏技術目前主要可分為晶矽光伏組件和薄膜光伏組件,晶矽組件是目前市場的主流產品,單位裝機功率高,轉化效率可達16%至22%,同樣裝機面積下發電量優於薄膜組件。

我在《萬億BIPV大爆發!一文梳理項目方案、應用設計與投資收益》一文中對相關內容進行了非常詳細的梳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題目跳轉閱讀。

(2)地道風技術

利用土壤夏冷冬熱的特點為建築提供熱(冷)能,通過設計階段對管道冷卻能力的計算,確定管道的尺寸、長度、埋深及間距等,利用地道風技術,可以有效的縮短空調開啟時間,極大限度的降低建築的使用能耗。

地道風技術

(3)地源熱泵技術

地源熱泵指所有使用大地作為冷熱源的熱泵全部稱為地源熱泵,是利用地球表面淺層地熱資源作為冷熱源,進行能量轉換的供暖空調系統,是一種既能供熱又能製冷的高效節能環保型空調系統。

通過輸入少量的電能,即可實現較多的能量從低溫熱源向高溫熱源的轉移,利用地源熱泵技術製冷,與傳統中央空調技術相比能耗可降低20%以上,是一種清潔高效的能源利用形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c18d9c1fa66aa30eb7bf32b4ad9b83e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