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綠水青山定價!生態產品價值(GEP)核算:實用標準、核算教程與專家觀點

2023-12-06     低碳新風

原標題:為綠水青山定價!生態產品價值(GEP)核算:實用標準、核算教程與專家觀點

生態產品總值:生態系統在核算期內提供的生態產品貨幣價值之和。

2021年4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意見》,是我國首個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落實到制度安排和實踐操作層面的綱領性文件。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統計局制定出台的《生態產品總值核算規範》,明確了生態產品總值核算的指標體、具體算法、數據來源和統計口徑,是首個給綠水青山貼上價值標籤的規範性文件。

截止目前,已有近20個省市發布了相關標準,包括北京、福建、貴州、江西、遼寧等,我已全部下載打包,一次分享給大家!為幫助大家更全面的了解標準,下文對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的概念意義、核算程序、專家觀點進行了詳細解讀。

以下為部分內容截圖,查看完整版,前往公號【低碳新風】

01

生態產品總值核算規範

《生態產品總值核算規範》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統計局制定,用來指導各地深入開展實踐探索。

《規範》明確了生態產品總值核算的指標體、具體算法、數據來源和統計口徑,是首個給綠水青山貼上價值標籤的規範性文件,對於破解生態產品「度量難」問題、加快推動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具有重要意義。

02

什麼是生態產品價值核算?

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是對經濟價值體系之外的生態服務進行的經濟評價,它考慮了人類對生態系統提供的生態服務和資源所產生的各種直接和間接成本和收益。

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的主要目的是量化生態系統服務對人類經濟活動的貢獻,從而促進對生態系統的管理和保護。

回顧我國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研究發展歷程,根據重要事件和關鍵節點,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科學探索階段(1997—2012年),實踐推進階段(2012—2021年),深化鋪開階段(2021年至今)。

生態產品價值核算通常包括三個主要的組成部分。

首先,要識別和確定與生態系統相關的生態服務。生態服務包括人類依賴生態系統所獲得的一切好處,例如土壤生成、水源和凈化,氣候調節和自然美景。

其次,對生態服務進行估價,測量不同生態系統服務的數量和價值。

最後,需要考慮與生態系統服務相關的生態成本和負面影響,比如環境污染、土地開墾、採礦等活動所引起的生態破壞。

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的最終目標是得出一個生態產品的總經濟價值,通過對價值的計算和比較,可以提供決策者在保護和管理生態系統時的幫助。

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的應用包括經濟政策制定、自然資源管理、環境保護和規劃等領域。在保護自然環境和緩解氣候變化的措施中,生態產品價值核算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03

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程序

生態產品總值核算周期長度為1年,即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生態產品總值核算的主要工作程序包括:

1、 根據核算目的,確定生態產品總值核算區域範圍;

2、 明確區域內各類生態系統類型及分布;

3、 編制生態產品目錄清單;

4、 確定核算模型方法與適用技術參數,收集數據資料;

5、開展各類生態產品實物量與價值量核算;

6、 核算區域內生態產品總值。

具體操作流程如下圖所示:

圖源《生態產品總值核算技術規範》

04

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意義

1、描繪生態系統運行的總體狀況

生態系統為維持自身結構與功能過程中,向人類提供了多種多樣的產品和服務。

以生態系統提供產品和服務的功能量與價值量為基礎,通過核算生態系統生產總值,藉助生態系統生產總值大小及其變化趨勢可以定量刻畫生態系統運行的總體狀況。

2、評估生態保護成效

生態系統服務的損害和削弱導致了水土流失、沙塵暴、洪澇災害和生物多樣性喪失等一系列生態問題,生態保護與建設的主要目標就是維持和改善區域生態系統服務,增強區域可持續發展能力。

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就是以生態系統提供的產品和服務評估為基礎,是定量評估生態保護成效的有效途徑。

3、評估生態系統對人類福祉的貢獻

生態系統服務與人類福祉的關係是國際生態學研究難點和前沿,其焦點是:

如何刻畫人類對生態系統的依賴作用以及生態系統對人類福祉的貢獻,通過對生態系統產品和服務的定量評估,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將生態系統與人類福祉聯繫起來,可以評估生態系統對人類福祉的貢獻。

4、評估生態系統對經濟社會發展支撐作用

生態系統服務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它既提供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所需的物質產品,也維護了經濟社會發展所需的環境條件。

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可以明確生態系統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支撐作用。

5、認識區域之間的生態關聯

定量描述區域之間的生態依賴性或生態支撐作用。生態系統服務的產生和傳遞涉及生態系統服務的提供者和受益者,有效關聯生態系統服務的提供者和受益者是加強生態保護、科學合理決策的重要依據。

考慮生態系統服務的提供者與受益者的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可以認識區域之間的生態關聯,為通過關聯不同利益相關者、增強區域尺度生態系統服務提供重要途徑。

05

專家觀點

如何讓生態產品實現價值?下文收集整理了12位專家的重要觀點:

1.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金南:

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理念的重要舉措,提高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融合性、靈活性、有效性、多樣性、廣泛性。

2.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首席專家、生態環境補償研究中心主任劉桂環:

生態產品經營開發屬於發揮市場配置資源作用的實現路徑,生態產品保護補償是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的實現路徑。

3.中國生態經濟學學會理事長李周:

要統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三種方式。一是市場方式,凡是可通過市場實現的生態價值都應通過市場實現;二是激勵方式,我國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等政策均採用激勵方式,可推廣到更大領域;三是公益方式,主體包括政府、環保組織、企業和城鄉居民。

4.南通大學江蘇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成長春:

走深走實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兩化」路徑是生態產品價值生產和實現過程,是新時代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5.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林堅:

我國自然資源利用存在自然資源因「無價」或「廉價」無法合理開發利用。應多舉措推進自然資源政府公示價格體系建設。

6.中國資源環境與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馮淑怡: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但在自然資源管理、生態環境治理等領域依然存在很多難點痛點,應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建設取得實效,助推美麗中國建設。

7.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研究員陳雯:

建立生態產品保護補償機制,需要克服技術和制度瓶頸,構建多元化的生態補償機制。從補償方式、適用地域、補償內容等方面,差別化構建水質對賭、雙向補償、水權水價等水資源利用生態補償機制。

8.中國資源環境與發展研究院研究員馬賢磊:

生態產品經營開發的難點是經營開發過程中的收益、成本具有外部性。需因地制宜地探索多元化的生態產品產業鏈和價值鏈,完善交易規則,加大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來顯化隱性的生態價值。

9.浙江大學教授石敏俊:

生態產品是生態系統為人類生產生活提供的物質和服務,應科學認識自然、人造和人力資本的關係,合理把握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邏輯。

10.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譚榮: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需從價值目標、基礎制度、政策工具、監管考核四個層次進行系統治理。

11.華南農業大學國家農業制度與發展研究院院長羅必良: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要破解人格化、物格化和相互性難題,靈活選用不同交易機制。當前要重點探索建立農業生態產品物格化財產交易機制。

12.山東大學黃河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研究中心教授張林波:

我國還面臨生態產品供給不足和市場需求無法滿足的困境,從需求側入手發力,生態指標配額交易綠色金融扶持等。在持續提升生態產品供給能力的同時,還要加快培育生態產品消費體系。

以下為《生態產品總值核算規範》部分內容截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b40d9690a2dc69252b3a87e75789cea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