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減排量2825噸的零碳智慧鄉村如何建設?解決方案、建設指南

2023-12-06     低碳新風

原標題:年減排量2825噸的零碳智慧鄉村如何建設?解決方案、建設指南

江蘇省首個零碳智慧鄉村全面建成,年均減少碳排放2825噸!

那我國在建設零碳鄉村的過程中又面臨哪些難題,該如何解決?今天的文章將為大家回答以上問題,本文還分享了一份「零碳鄉村建設指南」,包含實用標準、建設方案、項目案例、深度研究等內容,分享給大家一起學習。

以下為部分內容截圖,查看完整版,前往公號【低碳新風】

目錄

01 零碳鄉村建設指南

02 零碳鄉村建設六大難題

03 零碳鄉村建設六大路徑

01

零碳鄉村建設指南

我準備了一套「零碳鄉村建設指南」,包含實用標準、建設方案、項目案例、深度研究等內容。

給大家強烈推薦以下三份資料

1、實用標準:凈零鄉村建設規範

標準規定了凈零碳鄉村建設的術語和定義、基本要求、建設目標、鄉村產業建設、鄉村能源資源利用、鄉村低碳生活、鄉村低碳教育。

2、專家PPT:未來鄉村綠色低碳建築

PPT共103頁,對我國建築業碳排放現狀、鄉村綠色建築的市場機遇和挑戰、鄉村建築領域的綠色低碳實踐三部分內容。

3、項目方案:鄉村碳達峰碳中和項目方案PPT

PPT共55頁,為鄉村碳中和與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方案參考,介紹了鄉村節能改造、清潔化採暖技術等措施,分析了非清潔用能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健康損失,建築採暖應關注的重點,清潔採暖所需要的技術創新和政策保障等問題。

以下為「零碳鄉村建設指南」全套資料內容,

零碳鄉村建設六大難題

1、零碳智慧鄉村建設存在多方面阻力

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的融合能夠在溫室氣體減排、碳匯核算、降污減碳等方面發揮優化作用,但農村網際網路普及率不高,且東西部存在鴻溝,在新興技術接納上存在差距,鄉村居民的數字貧困率較高,表現出普遍的排斥行為,積極性不足。

在管理上,內生型人才在信息技術水平上不達標,外聘人才對當地狀況不熟悉因而缺乏因地制宜的管理措施。除此之外,還存在技術平台投入和產出不平衡的問題,在平台維護、運營階段的水平有待提高,整個智慧鄉村的建設存在頂層設計和系統完整性的缺失。這些因素制約著數字鄉村建設下雙碳目標的如期完成。

2、鄉村經濟發展與碳約束的矛盾

雙碳目標的實現與鄉村脫貧任務完成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重疊,但又相互影響。相關研究表明,未處理好鄉村脫貧任務與碳中和的關係,會出現「返貧」現象,這涉及到碳中和制度的環境正義問題。

為此,健全農村碳交易排放體系和碳補償市場,將個人碳交易納入農村碳市場,有助於在實踐上助力於鄉村脫貧和碳減排。

綠色金融對於雙碳目標的實現具有指導性作用,而其仍存在涉農配套建設和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以及相關法律制度不健全、符合鄉村可持續發展產品的多樣化不足、綠色金融理念不夠深入現象,甚至企業出現「洗綠」的不良行為,這些問題需要社會、經濟、環境領域進行綜合性研究和全方位的監督和管理。

3、低碳技術不成熟

我國的低碳技術發展在世界範圍內處於落後地位,且各地區低碳技術發展水平差距較大,城市和鄉村在低碳技術的應用上存在鴻溝,即使是較為成熟的低碳技術,考慮到鄉村實際情況,也會出現適應性較差、應用與轉化脫節等問題。

水循環低碳技術涉及鄉村雨水和污水處理,低碳節能的水循環系統已經在我國不同地區的村莊有所應用,但這項低碳技術易受到鄉村基礎設施建設落後、污水處理技術不成熟等問題的影響。

對於鄉村住宅低碳技術的應用,應根據 各地出台的相關綠色建築政策從材料、設計、施工全周期進行評估,但目前就綠色建築的國家標準而言, 其屬於推薦性標準,不具有強制性,未能在廣大鄉村地區得到普遍推行,人們更偏向於廉價、實用的建築材料和施工方式,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大氣污染物、廢棄物、建築垃圾處理不當也是常見的能源、資源浪費現象。

4、零碳鄉村建設未得到具體落實

目前,我國能源結構仍以煤炭為主,達到50%以上,鄉村各項經濟活動和生產勞作過程也少不了傳統能源作為支撐,民用散煤占比總煤耗3. 9%,產生的空氣污染物造成的大氣污染達到總煤耗的68%。依據《大氣污染防治法》,大氣污染與溫室氣體協同控制,農業降污減碳的一體兩面性質決定了實現雙碳目標,減少大氣污染是必要條件。

農業生產中需要投入的石油、煤炭等高碳排放能源使農產品的生產過程 不能達到降污減碳的要求,這樣的「石油農業」未能將零碳鄉村建設的目標落到實處。且部分鄉村地區仍然存在廁所普及率不高而導致糞污、污水亂排亂倒、 管控不力、垃圾無害化處理水平不高的污染問題,這些問題都會對零碳鄉村目標的實現形成制約。

因此,降污減碳的目標在各類農業生產、經濟活動、日常生活中落實不到位是零碳鄉村建設重要的障礙因素。

5、缺少完善頂層設計

銜接好低碳鄉村頂層設計的宏觀調控與地方部署 間的關係,決定了鄉村雙碳目標能否落實到位。

自中央一號文件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於 2021年發布後,低碳鄉村的轉型取得了重大進展,憲法、碳中和法及其相關法、地方法得到了修改完善,為今後的鄉村低碳轉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然而,碳調控配套文件下的治理存在碎片化、粗略化,甚至出現「九龍治水」的現象,部分正在低碳轉型的鄉村地區無法作為一個整體,將轉型體系中的資源和制度面向一個具體問題進行整合處理。頂層設計與地方之間的減排責任工 作機制也存在欠缺,省域主管部門只能得到粗略性指導,因此亟需出台相關政策以增強其實效性。在執行方面,常態化評估機制缺乏,致使碳減排標準難以落實。

《「十四五」全國綠色農業發展規劃》中,缺少關於鄉村雙碳目標的指導性規劃,涉及「三農」清潔生產 模式的要求不明確、低碳措施執行力度不夠,在執行上地方部門、行業之間協同性的缺失,對於鄉村雙碳目標的實現也是不可忽視的阻力。

6、零碳城市與零碳鄉村協調發展不足

城市和鄉村雖然在地域上存在著界限劃分,但從 雙碳目標的完成來看,是一個不可割裂的系統。在我國對城鄉融合要求越來越高的背景下,城鄉人口流動性大、產業融合趨勢顯著、機制體制趨向同一化。

因 此,低碳發展成為了城鄉發展內部驅動機制中新的重要因素,在城鄉耦合發展主要控制因素中,「人碳」 關係作為與「人土」「人氣」「人水」等要素關係中同等影響的重要因素,對於城鄉發展系統和生態環境系統具有促進、限制、改善等多種效用,從多維度對城鄉高質量發展形成干預。

因此,零碳鄉村的建設需要從生態環境改善、科技人文發展、低碳技術、 綠色金融等方面與城市建立起緊密聯繫,在城鄉區域一體化、協調統籌發展的大環境下做到城鄉零碳共同發展。

03

零碳鄉村建設六大路徑

1、創新低碳技術平台打造智慧零碳鄉村

根據我國目前的智慧鄉村建設來看,其發展的目的是為鄉村振興提供基礎設施建設及先進平台和工具、信息傳播技術。

為達成雙碳目標,低碳設施和為低碳項目服務的技術和平台將是對碳中和碳達峰的最大助力。 在光伏發電項目中,一體化光伏電站若實現自用 併網聯營,智能農村電網加快升級改造是必要條件,以構建多元融合高彈性綠色低碳智慧鄉村電網,打造「光伏+儲能」模式,滿足鄉村光伏電站「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日間儲能、夜間市電」靈活供電的需求。

智慧電網的可靠、安全、高效能夠全方面激 發農業生產的動力,從農產品全周期生產提高其生產效率。生產環境的監測數據匯聚至網關後,通過配電連接傳入配變智能終端,配電網控制和無線技術也可為實施農業生產自動化管理提供條件,電力側邊緣計算的方法為研究產品特性和質量提供了理論支撐。

數據化鄉村將在碳匯清單和數據的收集上系統集成化,有助於推動鄉村碳交易市場機制的構建,這種通過大數據引導鄉村碳市場的數字經濟將對鄉村的低 碳轉型起到顯著的助推作用。

在未來,電網企業應當把目光投向有相關政策聚焦下的鄉村地區,通過鄉村電氣化為智慧鄉村的新能源項目、基礎設施建設和大數據平台搭建提供基本技術支撐。

2、依託綠色金融平衡鄉村脫貧攻堅與零碳鄉村建設

鄉村脫貧攻堅的任務範圍廣、持續時間長、涉及領域多,存在眾多長期複雜的問題。2017年12月,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實施綠色金融體系能夠彌補鄉村現有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金融體系運行的不足,在堅持綠色發展導向的同時推動農村實體經濟發展。

綠色金融由碳金融、「三農」綠色金融產品、「綠色+普惠+科技」等金融創新模式與鄉村振興戰略相互關聯,通過碳金融、碳交易等市場機制引進綠色金融項目,將節能減排技術引入鄉村經濟活動,使碳交易額、碳交易量、碳減排與「三農」問題和鄉村治理績效掛鉤,為鄉村經濟綠色發展導向提供了指引。

如,在鄉村退化的土地上實施造林再造林項目,能充分利用土地資源,鞏固退耕還林政策的成果,實現地塊的天然更新以達到森林的標準,屆時將發揮森林的碳匯、減排、生態多樣性等重要生態功能助力於鄉村雙碳目標實現。

綠色金融建設與鄉村生態環境、農業生產、畜牧業、林業等領域結合,開發出了具有農業特色的優勢綠色金融產品,如「林權」 抵押貸款、農村土地經營權貸款及一系列以農業產品為抵押的農村信貸產品,但仍存在綠色金融產品結構不均衡、綠色保險、綠色債券等產品創新瓶頸明顯的問題。

3、藉助低碳技術發展新能源項目

發展低碳清潔、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更有利於鄉村雙碳目標的實現。目前,部分鄉村地區得到新能源項目的幫扶,以光伏發電、風力發電、沼氣工程、生物質燃料為特色,將新能源技術成果同時助力於鄉村 脫貧和鄉村振興。其優勢如下。

新能源項目和工程將為鄉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通過僱傭當地群眾,在帶來個人收益的同時,鄉村集體經濟機制的運行將提高其整體經濟水平。

鄉村由於地理位置偏遠、地勢空曠平坦、房屋低矮,在風電、光電等項目上具有比城市更加凸顯的優勢,應借鑑城市能源規劃原則中的「因地制宜,因氣候制宜」基本原則,村民閒置的院子、屋頂都可為項目設施提供場地,使場地資源得到高效利用。

川藏、 西北等地區海拔較高,基本處於太陽能資源豐富地區,且部分省份在其建築設計標準中推薦的南向外窗設計也為太陽能蓄熱提供了政策支持。

這些「新能源+幫扶」模式屬於商業化創新模式,減少了農戶資金投入和運營風險,通過政府補貼等手段引導農戶參與,打造資源建設綜合服務的同時提高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因此,鄉村新能源項目的開發是助力其零碳鄉村建設的重要路徑。

4、依靠政策與保障機制促進零碳鄉村落地

零碳鄉村的建設離不開國家的經濟政策,沒有經濟政策的支持和相應的保障機制,無法保證零碳鄉村計劃落地。2018年出台的中央一號文件、2021年出台《加快農村能源轉型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將綠色金融和綠色投資的方向指向了與新能源產業的結合,相關政策也一再強調通過利用鄉村閒置的土地資源,對清潔能源項目進行大力開發以影響碳指標增強經濟效益。

2022年,中國人民銀行出台《關於做好2022年金融支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加大了對農村新能源項目和其他低碳項目的綠色信貸、綠色債券、投融資支持。

一些地方政府也發布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零碳鄉村系統謀劃,如定海區政府的兩年行動計劃把落腳點置於海島種植業低碳化,並與高校合作,以科技報告的形式從農產品碳足跡、碳標籤等方面開展標準體系建設,結合自身優勢,有側重地提升農業產業發展質量,推動零碳鄉村從理論到實踐的實現。國家政策進行宏觀調控,因地制宜的保障機制是落實政策的要條件。

5、全生命周期美麗鄉村零碳化管控頂層設計

鄉村的零碳化管控設計可借鑑零碳城市的全生命 周期碳排放管理,成為貫通打造零碳鄉村多維度的指導思想,各維度的碳管控措施相輔相成,更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地助力鄉村雙碳目標的實現。

零碳鄉村的內部建設可分為規劃、運行、生活方式,從這3個維度對其運行進行引導,並與鄉村的特殊社會作用和各具地方特色的生產、生活方式結合,對農產品生產、土地資源、清潔能源、碳匯資源有效控制和利用。

如,在鄉村住宅的設計規劃中,依據當地綠色建築的相關標準,從建築全生命周期的節水、節地、節材、節能等方面對其各項與碳排放有關的指標進行管控以達到鄉村綠色建築減碳的目標。

在零碳化管控設計的模式轉變上也要循序漸進,不只從上到下通過政府進行規劃管理,更需要自下而上地發揮村民的主觀能動性,從古村落風貌區、鄉村景點和歷史文化意義上深入挖掘,考慮如何保留人們心中對於鄉村的特有情懷,需要改造什麼、摒棄什麼,將鄉村作為一個有機整體進行全生命周期零碳化管控頂層設計。

6、依靠零碳城市帶動零碳鄉村建設

城市和鄉村在各種維度上存在差異,城市的高額用電量和鄉村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優勢是將二者進行緊密連接的紐帶之一。

城市的強大資源支持有利於快速低碳轉型,零碳鄉村的建設可以借鑑零碳城市的經驗,也可以通過各地零碳城市和零碳鄉村整體協調規劃實現。在具有高產量綠色電力的鄉村地區建立臨近工業聚集城市的綠色電力基地,是實現區域經濟整體協同發展的有力支撐。

合理的城市能源規劃和與其規模適應的鄉村清潔能源供應項目能夠匹配最優化的能源供給側和用戶端讓整個區域的零碳建設在時間、空間上呈現可持續的態勢。

將二者進行整體研究的同時,也要結合各自獨 立系統所處的發展階段進行分別研究。如,針對處於城鎮化發展不同階段的城市,如何對處於鄉村振興不同階段的鄉村進行帶動,規模擴張、飽和型和萎縮型 的城市與鄉村農業現代化不同發展階段之間的鴻溝會使二者在銜接過程中存在科學技術、機制體制、意識和執行度等各方面的差距,這些都需要實施更完善、更科學、更有針對性的研究以使其發展模式達到最大契合。

…………

參考文獻

[1] 江蘇生態環境:年均減少碳排放2825噸,首個零碳智慧鄉村在蘇州建成

[2] 碳中和資料庫:零碳鄉村如何建設?這篇總結講透了!附建設路徑、實用標準、項目案例

[3] 園景人:首個全要素零碳鄉村 | 看余村如何用「零碳+科技」助力鄉村振興

[4] 計然智庫:從低碳走向零碳,打造鄉村「碳中和」示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866b25621d3f13c74cf28cb5cecbdd8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