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血糖波動比高血糖還傷血管,如何評價血糖波動大小?

2022-04-07   糖尿病同伴

原標題:糖尿病血糖波動比高血糖還傷血管,如何評價血糖波動大小?

2022-04-07 16:05·糖尿病同伴

「血糖波動」是指血糖水平在峰值和谷值之間震盪的非穩定狀態。

很多糖友在控糖實踐中對血糖波動並沒有十分重視,甚至對平均血糖的概念也不十分清楚。老糖友們在近些年的控糖實踐中,對血糖波動也有一個從不重視到重視的過程,有一些教訓和體會跟大家分享。

如何評價血糖波動?

即血糖的波動範圍不要超過平均血糖的一半,血糖波動在平均血糖的1/3-1/2是可以接受的。

「血糖波動對病人不利。血糖越高,波動越大,病人活得越短。血糖高和血糖波動都會影響壽命,但是血糖波動更容易影響壽命。」如何計算平均血糖平均血糖值,可以根據糖化血紅蛋白水平來定。

血糖波動大的危害

血糖波動過大對糖友的健康傷害甚深。

1、血糖波動過大,比持續高血糖帶來的危害還要大;2、短期影響可能會有頭暈、視力模糊、口乾、多尿等;3、長期危害會對糖友胰島B細胞功能造成傷害,使胰島功能衰竭程度加快,將來的血糖控制會更加困難。4、對併發症的發生有直接影響,血糖波動過大會傷害血管內皮功能,長時間血管內皮功能異常,會引發動脈粥樣硬化,血管功能下降,最後出現糖尿病眼病、腎病、冠心病、腦血管意外等慢性併發症。

血糖忽高忽低的4個主要原因

01

劑量

用藥劑量過大也會導致高血糖。

藥量過大時,血糖降得太快引起的低血糖,而低血糖可導致反跳性高血糖。

空腹血糖升高的患者,一定要先弄清是降糖藥用量不足,還是夜間低血糖後高血糖的表現。日常可以測一下夜間血糖水平,若是存在低血糖,那麼睡前降糖藥物或者胰島素應該適量減少,而不是增加。

02

聯藥合理性

糖尿病初期單種藥物治療大多可以控制血糖。

隨著糖尿病病程的進展,胰島功能逐漸衰竭,單種藥物不能使血糖達標。此時應採用聯合藥物的方案,聯合用藥需要根據糖尿病患者的胰島功能狀況,並結合年齡、胖瘦、有無併發症等特點,有針對性選用藥物。

另外,最好兩種或兩種以上機制不同的藥物聯用,這樣可以起到加1+1=2的效果,降糖效果好、副作用小。

03

用藥持續性

由於部分患者忘記和遺漏服用降糖藥、從而導致血糖升高。

患者用藥後血糖正常,認為自己的糖尿病好了就擅自停用藥物,等到血糖再次升高的時候,用藥的劑量就不好把控了,就會導致血糖波動較大。因此,糖尿病患者應規律服用降糖藥物,切不可隨意擅自停藥,如果要加量或者減量,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04

用法合理性

降糖藥物種類很多、用法各異。有口服藥物,還有針劑。有餐前吃,有餐後吃,比較容易弄錯。

短效的胰島素促泌劑最好餐前使用。因為這類降糖藥物需要通過刺激胰島b細胞發揮作用,飯前服用,當食物中的糖被分解吸收時,餐後血糖的高峰與藥物的作用高峰正好同步,使得降糖效果達到最佳。另外a葡萄糖甘梅抑制劑主要作用是延緩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使餐後血糖不至於升得太高。

哪些患者需要重點關注血糖波動?

餐後血糖高、胰島功能差、在使用胰島素或胰島素的類似物或者是低血糖風險高的、病程比較長的、老年的糖尿病患者一般血糖波動比較大,都應重點關注血糖波動。

尤其是使用胰島素的或者是胰島素類似物的或者是磺脲類降糖藥的患者。

最近發現大多數患者只關注空腹血糖、或者早餐後2小時血糖,忽略了血糖波動的影響併發症的危害,所以特意提醒大家關注。

糖尿病患者如何正確控制好自我血糖波動?

無論是糖尿病人群,還是正常人群,血糖都在不斷變化。正常人血糖波動較小,一般不會超出正常範圍。

但糖尿病患者由於胰島功能減退,對血糖的調節能力下降。所以,面對一些外界因素的影響,如天氣變化、情緒的波動、身體的勞累、各種感染、手術、外傷等,都會使血糖波動大,血糖忽高忽低。

首先應控制和調整自己的情緒,生活的規律,加強飲食的控制,或者選擇可以減少血糖波動的藥物。

「血糖波動」是指血糖水平在峰值和谷值之間震盪的非穩定狀態。

很多糖友在控糖實踐中對血糖波動並沒有十分重視,甚至對平均血糖的概念也不十分清楚。老糖友們在近些年的控糖實踐中,對血糖波動也有一個從不重視到重視的過程,有一些教訓和體會跟大家分享。

如何評價血糖波動?

即血糖的波動範圍不要超過平均血糖的一半,血糖波動在平均血糖的1/3-1/2是可以接受的。

「血糖波動對病人不利。血糖越高,波動越大,病人活得越短。血糖高和血糖波動都會影響壽命,但是血糖波動更容易影響壽命。」如何計算平均血糖平均血糖值,可以根據糖化血紅蛋白水平來定。

血糖波動大的危害

血糖波動過大對糖友的健康傷害甚深。

1、血糖波動過大,比持續高血糖帶來的危害還要大;2、短期影響可能會有頭暈、視力模糊、口乾、多尿等;3、長期危害會對糖友胰島B細胞功能造成傷害,使胰島功能衰竭程度加快,將來的血糖控制會更加困難。4、對併發症的發生有直接影響,血糖波動過大會傷害血管內皮功能,長時間血管內皮功能異常,會引發動脈粥樣硬化,血管功能下降,最後出現糖尿病眼病、腎病、冠心病、腦血管意外等慢性併發症。

血糖忽高忽低的4個主要原因

01

劑量

用藥劑量過大也會導致高血糖。

藥量過大時,血糖降得太快引起的低血糖,而低血糖可導致反跳性高血糖。

空腹血糖升高的患者,一定要先弄清是降糖藥用量不足,還是夜間低血糖後高血糖的表現。日常可以測一下夜間血糖水平,若是存在低血糖,那麼睡前降糖藥物或者胰島素應該適量減少,而不是增加。

02

聯藥合理性

糖尿病初期單種藥物治療大多可以控制血糖。

隨著糖尿病病程的進展,胰島功能逐漸衰竭,單種藥物不能使血糖達標。此時應採用聯合藥物的方案,聯合用藥需要根據糖尿病患者的胰島功能狀況,並結合年齡、胖瘦、有無併發症等特點,有針對性選用藥物。

另外,最好兩種或兩種以上機制不同的藥物聯用,這樣可以起到加1+1=2的效果,降糖效果好、副作用小。

03

用藥持續性

由於部分患者忘記和遺漏服用降糖藥、從而導致血糖升高。

患者用藥後血糖正常,認為自己的糖尿病好了就擅自停用藥物,等到血糖再次升高的時候,用藥的劑量就不好把控了,就會導致血糖波動較大。因此,糖尿病患者應規律服用降糖藥物,切不可隨意擅自停藥,如果要加量或者減量,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04

用法合理性

降糖藥物種類很多、用法各異。有口服藥物,還有針劑。有餐前吃,有餐後吃,比較容易弄錯。

短效的胰島素促泌劑最好餐前使用。因為這類降糖藥物需要通過刺激胰島b細胞發揮作用,飯前服用,當食物中的糖被分解吸收時,餐後血糖的高峰與藥物的作用高峰正好同步,使得降糖效果達到最佳。另外a葡萄糖甘梅抑制劑主要作用是延緩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使餐後血糖不至於升得太高。

哪些患者需要重點關注血糖波動?

餐後血糖高、胰島功能差、在使用胰島素或胰島素的類似物或者是低血糖風險高的、病程比較長的、老年的糖尿病患者一般血糖波動比較大,都應重點關注血糖波動。

尤其是使用胰島素的或者是胰島素類似物的或者是磺脲類降糖藥的患者。

最近發現大多數患者只關注空腹血糖、或者早餐後2小時血糖,忽略了血糖波動的影響併發症的危害,所以特意提醒大家關注。

糖尿病患者如何正確控制好自我血糖波動?

無論是糖尿病人群,還是正常人群,血糖都在不斷變化。正常人血糖波動較小,一般不會超出正常範圍。

但糖尿病患者由於胰島功能減退,對血糖的調節能力下降。所以,面對一些外界因素的影響,如天氣變化、情緒的波動、身體的勞累、各種感染、手術、外傷等,都會使血糖波動大,血糖忽高忽低。

首先應控制和調整自己的情緒,生活的規律,加強飲食的控制,或者選擇可以減少血糖波動的藥物。

「血糖波動」是指血糖水平在峰值和谷值之間震盪的非穩定狀態。

很多糖友在控糖實踐中對血糖波動並沒有十分重視,甚至對平均血糖的概念也不十分清楚。老糖友們在近些年的控糖實踐中,對血糖波動也有一個從不重視到重視的過程,有一些教訓和體會跟大家分享。

如何評價血糖波動?

即血糖的波動範圍不要超過平均血糖的一半,血糖波動在平均血糖的1/3-1/2是可以接受的。

「血糖波動對病人不利。血糖越高,波動越大,病人活得越短。血糖高和血糖波動都會影響壽命,但是血糖波動更容易影響壽命。」如何計算平均血糖平均血糖值,可以根據糖化血紅蛋白水平來定。

血糖波動大的危害

血糖波動過大對糖友的健康傷害甚深。

1、血糖波動過大,比持續高血糖帶來的危害還要大;2、短期影響可能會有頭暈、視力模糊、口乾、多尿等;3、長期危害會對糖友胰島B細胞功能造成傷害,使胰島功能衰竭程度加快,將來的血糖控制會更加困難。4、對併發症的發生有直接影響,血糖波動過大會傷害血管內皮功能,長時間血管內皮功能異常,會引發動脈粥樣硬化,血管功能下降,最後出現糖尿病眼病、腎病、冠心病、腦血管意外等慢性併發症。

血糖忽高忽低的4個主要原因

01

劑量

用藥劑量過大也會導致高血糖。

藥量過大時,血糖降得太快引起的低血糖,而低血糖可導致反跳性高血糖。

空腹血糖升高的患者,一定要先弄清是降糖藥用量不足,還是夜間低血糖後高血糖的表現。日常可以測一下夜間血糖水平,若是存在低血糖,那麼睡前降糖藥物或者胰島素應該適量減少,而不是增加。

02

聯藥合理性

糖尿病初期單種藥物治療大多可以控制血糖。

隨著糖尿病病程的進展,胰島功能逐漸衰竭,單種藥物不能使血糖達標。此時應採用聯合藥物的方案,聯合用藥需要根據糖尿病患者的胰島功能狀況,並結合年齡、胖瘦、有無併發症等特點,有針對性選用藥物。

另外,最好兩種或兩種以上機制不同的藥物聯用,這樣可以起到加1+1=2的效果,降糖效果好、副作用小。

03

用藥持續性

由於部分患者忘記和遺漏服用降糖藥、從而導致血糖升高。

患者用藥後血糖正常,認為自己的糖尿病好了就擅自停用藥物,等到血糖再次升高的時候,用藥的劑量就不好把控了,就會導致血糖波動較大。因此,糖尿病患者應規律服用降糖藥物,切不可隨意擅自停藥,如果要加量或者減量,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04

用法合理性

降糖藥物種類很多、用法各異。有口服藥物,還有針劑。有餐前吃,有餐後吃,比較容易弄錯。

短效的胰島素促泌劑最好餐前使用。因為這類降糖藥物需要通過刺激胰島b細胞發揮作用,飯前服用,當食物中的糖被分解吸收時,餐後血糖的高峰與藥物的作用高峰正好同步,使得降糖效果達到最佳。另外a葡萄糖甘梅抑制劑主要作用是延緩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使餐後血糖不至於升得太高。

哪些患者需要重點關注血糖波動?

餐後血糖高、胰島功能差、在使用胰島素或胰島素的類似物或者是低血糖風險高的、病程比較長的、老年的糖尿病患者一般血糖波動比較大,都應重點關注血糖波動。

尤其是使用胰島素的或者是胰島素類似物的或者是磺脲類降糖藥的患者。

最近發現大多數患者只關注空腹血糖、或者早餐後2小時血糖,忽略了血糖波動的影響併發症的危害,所以特意提醒大家關注。

糖尿病患者如何正確控制好自我血糖波動?

無論是糖尿病人群,還是正常人群,血糖都在不斷變化。正常人血糖波動較小,一般不會超出正常範圍。

但糖尿病患者由於胰島功能減退,對血糖的調節能力下降。所以,面對一些外界因素的影響,如天氣變化、情緒的波動、身體的勞累、各種感染、手術、外傷等,都會使血糖波動大,血糖忽高忽低。

首先應控制和調整自己的情緒,生活的規律,加強飲食的控制,或者選擇可以減少血糖波動的藥物。

「血糖波動」是指血糖水平在峰值和谷值之間震盪的非穩定狀態。

很多糖友在控糖實踐中對血糖波動並沒有十分重視,甚至對平均血糖的概念也不十分清楚。老糖友們在近些年的控糖實踐中,對血糖波動也有一個從不重視到重視的過程,有一些教訓和體會跟大家分享。

如何評價血糖波動?

即血糖的波動範圍不要超過平均血糖的一半,血糖波動在平均血糖的1/3-1/2是可以接受的。

「血糖波動對病人不利。血糖越高,波動越大,病人活得越短。血糖高和血糖波動都會影響壽命,但是血糖波動更容易影響壽命。」如何計算平均血糖平均血糖值,可以根據糖化血紅蛋白水平來定。

血糖波動大的危害

血糖波動過大對糖友的健康傷害甚深。

1、血糖波動過大,比持續高血糖帶來的危害還要大;2、短期影響可能會有頭暈、視力模糊、口乾、多尿等;3、長期危害會對糖友胰島B細胞功能造成傷害,使胰島功能衰竭程度加快,將來的血糖控制會更加困難。4、對併發症的發生有直接影響,血糖波動過大會傷害血管內皮功能,長時間血管內皮功能異常,會引發動脈粥樣硬化,血管功能下降,最後出現糖尿病眼病、腎病、冠心病、腦血管意外等慢性併發症。

血糖忽高忽低的4個主要原因

01

劑量

用藥劑量過大也會導致高血糖。

藥量過大時,血糖降得太快引起的低血糖,而低血糖可導致反跳性高血糖。

空腹血糖升高的患者,一定要先弄清是降糖藥用量不足,還是夜間低血糖後高血糖的表現。日常可以測一下夜間血糖水平,若是存在低血糖,那麼睡前降糖藥物或者胰島素應該適量減少,而不是增加。

02

聯藥合理性

糖尿病初期單種藥物治療大多可以控制血糖。

隨著糖尿病病程的進展,胰島功能逐漸衰竭,單種藥物不能使血糖達標。此時應採用聯合藥物的方案,聯合用藥需要根據糖尿病患者的胰島功能狀況,並結合年齡、胖瘦、有無併發症等特點,有針對性選用藥物。

另外,最好兩種或兩種以上機制不同的藥物聯用,這樣可以起到加1+1=2的效果,降糖效果好、副作用小。

03

用藥持續性

由於部分患者忘記和遺漏服用降糖藥、從而導致血糖升高。

患者用藥後血糖正常,認為自己的糖尿病好了就擅自停用藥物,等到血糖再次升高的時候,用藥的劑量就不好把控了,就會導致血糖波動較大。因此,糖尿病患者應規律服用降糖藥物,切不可隨意擅自停藥,如果要加量或者減量,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04

用法合理性

降糖藥物種類很多、用法各異。有口服藥物,還有針劑。有餐前吃,有餐後吃,比容易弄錯。

短效的胰島素促泌劑最好餐前使用。因為這類降糖藥物需要通過刺激胰島b細胞發揮作用,飯前服用,當食物中的糖分解吸收時,餐後血糖的高峰與藥物的作用高峰正好同步,使得降糖效果達到最佳。另外a葡萄糖甘梅抑制劑主要作用是延緩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使餐後血糖不至於升得太高。

哪些患者需要重點關注血糖波動?

餐後血糖高、胰島功能差、在使用胰島素或胰島素的類似物或者是低血糖風險高的、病程比較長的、老年的糖尿病患者一般血糖波動比較大,都應重點關注血糖波動。

尤其是使用胰島素的或者是胰島素類似物的或者是磺脲類降糖藥的患者。

最近發現大多數患者只關注空腹血糖、或者早餐後2小時血糖,忽略了血糖波動的影響併發症的危害,所以特意提醒大家關注。

糖尿病患者如何正確控制好自我血糖波動?

無論是糖尿病人群,還是正常人群,血糖都在不斷變化。正常人血糖波動較小,一般不會超出正常範圍。

但糖尿病患者由於胰島功能減退,對血糖的調節能力下降。所以,面對一些外界因素的影響,如天氣變化、情緒的波動、身體的勞累、各種感染、手術、外傷等,都會使血糖波動大,血糖忽高忽低。

首先應控制和調整自己的情緒,生活的規律,加強飲食的控制,或者選擇可以減少血糖波動的藥物。

「血糖波動」是指血糖水平在峰值和谷值之間震盪的非穩定狀態。

很多糖友在控糖實踐中對血糖波動並沒有十分重視,甚至對平均血糖的概念也不十分清楚。老糖友們在近些年的控糖實踐中,對血糖波動也有一個從不重視到重視的過程,有一些教訓和體會跟大家分享。

如何評價血糖波動?

即血糖的波動範圍不要超過平均血糖的一半,血糖波動在平均血糖的1/3-1/2是可以接受的。

「血糖波動對病人不利。血糖越高,波動越大,病人活得越短。血糖高和血糖波動都會影響壽命,但是血糖波動更容易影響壽命。」如何計算平均血糖平均血糖值,可以根據糖化血紅蛋白水平來定。

血糖波動大的危害

血糖波動過大對糖友的健康傷害甚深。

1、血糖波動過大,比持續高血糖帶來的危害還要大;2、短期影響可能會有頭暈、視力模糊、口乾、多尿等;3、長期危害會對糖友胰島B細胞功能造成傷害,使胰島功能衰竭程度加快,將來的血糖控制會更加困難。4、對併發症的發生有直接影響,血糖波動過大會傷害血管內皮功能,長時間血管內皮功能異常,會引發動脈粥樣硬化,血管功能下降,最後出現糖尿病眼病、腎病、冠心病、腦血管意外等慢性併發症。

血糖忽高忽低的4個主要原因

01

劑量

用藥劑量過大也會導致高血糖。

藥量過大時,血糖降得太快引起的低血糖,而低血糖可導致反跳性高血糖。

空腹血糖升高的患者,一定要先弄清是降糖藥用量不足,還是夜間低血糖後高血糖的表現。日常可以測一下夜間血糖水平,若是存在低血糖,那麼睡前降糖藥物或者胰島素應該適量減少,而不是增加。

02

聯藥合理性

糖尿病初期單種藥物治療大多可以控制血糖。

隨著糖尿病病程的進展,胰島功能逐漸衰竭,單種藥物不能使血糖達標。此時應採用聯合藥物的方案,聯合用藥需要根據糖尿病患者的胰島功能狀況,並結合年齡、胖瘦、有無併發症等特點,有針對性選用藥物。

另外,最好兩種或兩種以上機制不同的藥物聯用,這樣可以起到加1+1=2的效果,降糖效果好、副作用小。

03

用藥持續性

由於部分患者忘記和遺漏服用降糖藥、從而導致血糖升高。

患者用藥後血糖正常,認為自己的糖尿病好了就擅自停用藥物,等到血糖再次升高的時候,用藥的劑量就不好把控了,就會導致血糖波動較大。因此,糖尿病患者應規律服用降糖藥物,切不可隨意擅自停藥,如果要加量或者減量,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04

用法合理性

降糖藥物種類很多、用法各異。有口服藥物,還有針劑。有餐前吃,有餐後吃,比較容易弄錯。

短效的胰島素促泌劑最好餐前使用。因為這類降糖藥物需要通過刺激胰島b細胞發揮作用,飯前服用,當食物中的糖被分解吸收時,餐後血糖的高峰與藥物的作用高峰正好同步,使得降糖效果達到最佳。另外a葡萄糖甘梅抑制劑主要作用是延緩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使餐後血糖不至於升得太高。

哪些患者需要重點關注血糖波動?

餐後血糖高、胰島功能差、在使用胰島素或胰島素的類似物或者是低血糖風險高的、病程比較長的、老年的糖尿病患者一般血糖波動比較大,都應重點關注血糖波動。

尤其是使用胰島素的或者是胰島素類似物的或者是磺脲類降糖藥的患者。

最近發現大多數患者只關注空腹血糖、或者早餐後2小時血糖,忽略了血糖波動的影響併發症的危害,所以特意提醒大家關注。

糖尿病患者如何正確控制好自我血糖波動?

無論是糖尿病人群,還是正常人群,血糖都在不斷變化。正常人血糖波動較小,一般不會超出正常範圍。

但糖尿病患者由於胰島功能減退,對血糖的調節能力下降。所以,面對一些外界因素的影響,如天氣變化、情緒的波動、身體的勞累、各種感染、手術、外傷等,都會使血糖波動大,血糖忽高忽低。

首先應控制和調整自己的情緒,生活的規律,加強飲食的控制,或者選擇可以減少血糖波動的藥物。

微信公眾號tytbzc(糖友同伴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