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兒子的家庭就和斷後沒啥區別?說實話生女兒的家庭更「香」

2022-03-24   飯飯媽媽育兒

原標題:沒有兒子的家庭就和斷後沒啥區別?說實話生女兒的家庭更「香」

很多的老輩家長,都有一個共同的認識,就是覺得兒子才是家族真正的「有後了」,而女兒只是「外姓人」。

如果說家裡只有一個女兒的話,那就代表自己家「絕後」了,只有兒子才是繼承家業、延續後代的根。

之前就見到過一位寶媽,第一胎生了一個女兒,兩口子都不怎麼開心。之後,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又生了一個孩子,結果還是女兒,當時兩口子幾乎就心灰意冷了。

而這時候,寶媽的思想就有點固執了,非得要一個兒子。

不過,醫生在這位寶媽生二胎之後告訴她,基於她年齡,以及身體素質的原因,已經不建議再生三胎了,因為這時候再生三胎的話,很可能會出現一些負面影響。

但是,固執的寶媽滿腦子都想著生兒子,便冒險再次懷孕了,但是最終因為年齡和身體的問題,導致孩子早期就流產了,這也讓寶媽的身體遭受了重創,徹底無法再次懷孕了。

其實,家裡只有女兒沒有兒子的家庭有很多,並不是說每個家庭都不幸福,甚至在有些家庭中,家長的幸福指數是很多有兒子的家庭所無法比擬的。

01有女兒的家庭,家長更省心

俗話說得好:「女兒是家長的小棉襖,貼心又保暖。兒子是家長的皮夾克,冷了不保暖,熱了又多餘,扔了還可惜,價格還挺貴」。

從這句話中,其實我們就已經能夠看出來,到底是女兒更能夠讓家長幸福,還是兒子更能夠讓二老開心了。

女兒更感性,對父母更細心

男孩和女孩的最大 差別,就是男孩比較理性,而女孩比較感性。所以,在情感方面,女兒會更為細心。

這其實也是小棉襖的成因之一,女兒能夠發現家長很細微的情緒問題,也能夠發現家長的一些勞神疲態,懂得去幫助家長分憂解難,讓家長更為舒心一些。

但是,兒子就不同了,一般兒子都是比較理性的,在兒子的眼中,多是「合不合理」、「有沒有效率」,而不是精神寬慰和貼心交流。

女兒不會給家裡造成太大的經濟壓力

經濟問題,是最為實在的問題。而養女兒和養兒子所產生的經濟壓力是完全不同的。

在小時候,無論是女兒還是兒子,開銷基本上是相差不太大的,但是當孩子長大一些,那開銷可就有很大的區別了。

就比如婚姻方面吧,兒子結婚需要車子房子票子,為了這很多父母將自己一輩子的積蓄都給搭進去了。

但是,女兒就不同了,女兒要是結個婚,家裡一般只需要看情況給陪嫁就行了,有些地方,男方還會給女方一個大大的紅包,可以說嫁女兒不但不會有經濟壓力,甚至還會有經濟幫助。

女兒更文靜、易教育

教育問題,是很多家長都關注的問題。而相比男孩子來說,女兒更易於教育。

因為女兒天性比較文靜一些,而男孩天性比較活潑一些,所以孩子在接受教育的時候,女兒更容易聽進去家長的話,更容易去理解家長的話,更容易被家長的教育理念所引導。

但是,男孩就不同了,男孩好動、活力旺盛,時常喜歡去「冒險」,經常會闖禍。

可以說,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教男孩可比教女孩要費心費力得多。

02年老之後,女兒更加貼心

在父母年老,兒女成家之後,其實有女兒的家庭,也會比有兒子的家庭更愜意。

女兒更戀家,二老不孤單

我們小區樓上有一對老年鄰居,兩個人有一個女兒,已經結婚了。但是,這個女兒卻十分的戀家,逢年過節的時候都會來給二老送吃送喝,關心二老的身體健康,並且還會和二老暢談,二老那是一點都不孤單。

在有了孩子之後,女兒夫婦更是隔三岔五地就來二老的家裡串門,二老雖說沒有兒子,但是卻享受到了晚年子孫繞膝的幸福。

相比之下,樓下的那對老年鄰居就比較孤單了。雖說他們有兩個兒子,兒子們也十分地優秀,但是常年見不到人,一直都是二老相依為命。

並不是兒子不孝順,而是因為兒子的工作實在是太忙了,雖然月月都給家裡寄錢、寄補品,但就是抽不開身來家裡串門,二老表面夸自己兒子孝順,其實內心還是很失落的。

外孫不用帶,二老享清閒

樓上那對老人的女兒生孩子的時候,二老其實也準備過去幫忙照顧女兒和孩子,但是根本用不著。

因為女兒的婆婆和公公早就已經計劃好了一切,將女兒和孩子照顧得服服帖帖的,完全不需要二老操心。二老也樂得清閒,有很多的時間去做一些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站在客觀的角度來看待生女兒的父母,他們其實非常的幸福,晚年的時候可以說只需要享清福就行,根本不需要去操心女兒的家事、孩子等等,還有就是計劃好自己的晚年生活即可,多麼的愜意、多麼的令人羨慕,所以,總體來看還是生女兒的家庭更加的幸福。

至於有人所說的「斷後」問題,其實這只是一種觀念問題,你信則有,不信則無,而站在客觀的生物學上來看,其實女兒的孩子也是自家的「後」,在科學層面上並沒有「斷後」。

03結語

我們應該摒除重男輕女的觀念,用正確的觀念來看待女兒和兒子,畢竟無論是男是女,都是十月懷胎的親生骨肉,都是我們的「後」,都是我們的「根」。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