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睡午覺的孩子和從不睡午覺的孩子,智商差距很明顯,別不在意

2023-11-23   飯飯媽媽育兒

原標題:習慣睡午覺的孩子和從不睡午覺的孩子,智商差距很明顯,別不在意

關於讓孩子睡午覺這件事,不同的家長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家長表示孩子睡午覺比較好,因為自己也習慣睡午覺,覺得睡個午覺之後會更加的耳聰目明。有些家長覺得孩子睡不睡都行,孩子困就睡,不困就不睡唄。

但是,很少有家長考慮過,其實孩子睡不睡午覺,和孩子的智商也會存在關係。

習慣睡午覺的孩子和從不睡午覺的孩子,智商差距不是一星半點

睡午覺的孩子,和不睡午覺的孩子,其智商差距是客觀存在的,因為多個科研機構都曾經進行過相關的研究。

美國某機構就進行過一次關於孩子記憶能力的實驗,讓孩子對某些內容進行固定時間的記憶,然後記錄下孩子的記憶效率。

之後,將孩子們分為兩撥,一撥午睡,一撥不午睡,之後再讓孩子們在固定時間內對一些內容進行記憶。

結果發現,午睡的孩子在記憶內容的時候,仍舊能夠保持之前的記憶效率

但是,那些不午睡的孩子卻無法保持之前的效率,並且記憶效率下降率達到了50%,可見睡午覺對於孩子的記憶力影響是非常明顯的。

在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其實很常見。比如鄰居家的兩個小孫子,鄰居老王和老伴兒雖說獨自居住,但是他們的兩個兒子因為工作忙不方便接孩子。

而孫子們的學校又在老王家附近,所以老王常常在中午的時候負責將兩個孫子接回家裡吃午飯,下午再送他們回學校。

其中老大家的孩子,比老二家的孩子高一年級,但是學習成績非常一般。而老二家的孩子,學習卻非常好,在班裡經常是第一名。

兩個孩子是在同一所學校,中午也在爺爺家吃飯,只不過晚上的時候回自己家睡覺,為啥成績差距這麼大呢,其實就和午睡有關係。

老二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幫助孩子養成了一個午睡的習慣,並且囑咐孩子中午要睡覺。

所以孩子在爺爺家吃完午飯的時候,就會自覺睡午覺,其實在養成習慣之後,老二家的孩子中午會自覺發困。

但是老大家的孩子就不同了,從來都不睡午覺,結果到了爺爺家之後也根本不想睡覺。

哪怕稍微有點困意,孩子仍舊覺得睡覺是一件「浪費時間」的事情,要抓緊時間玩一會兒,畢竟下午一上學就不能玩了。

也正是因為這樣,老大家的孩子在上課的時候,經常會出現思維飄忽不定,無法集中精神,犯困等問題。

但是,老二家的孩子就不同了,上課的時候精神炯炯,專注力強,記知識點也非常的快,理解能力也很強,學習自然就很好,並且還非常的輕鬆。

這就是睡午覺對於孩子智商的影響,這是一種寫在臉上的影響,其實孩子們下午的上課狀態一看就知道他睡午覺了沒有,他們之間的差距真的很大。

不睡午覺一定會影響智商嗎?答案和你想的不同

在一般情況下,不睡午覺的孩子往往要比睡午覺的孩子差一些,這主要是因為不睡午覺的孩子當天的睡眠時間不足而導致的。

又由於上學的孩子,每天的勞作時間幾乎是一樣的,所以才凸顯出午睡的影響力。

但如果孩子能夠在晚上睡足睡夠,中午就算是沒有午睡的習慣,也不會太影響孩子的智商。不過我們要注意的是,一般情況下這種條件是較難達成的。

首先,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其需要的睡眠時長也是不同的,年齡越小,需要的睡眠時間越長,比如新生兒可能需要睡將近20個小時,但是小學生只需要10個小時就行了。

但是要注意,我們說的這個時間,是孩子的睡眠時間,並不是躺在床上就算。

所以就小學生來說,要達到10個小時的睡眠時間,結合上學時間,那必須得晚上9點睡著,早上7點以後再起床。

而晚上9點睡著,必須保證8點半就得上床,但這種情況在一般家庭是很難實現的,幾乎沒有人會在8點半就上床睡覺。

也就是說,大多數小學生晚上的睡眠時間是不足的,是需要午睡來進行睡眠補充的。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家庭都無法達到這種睡眠情況,所以,那些能夠保證晚上睡足10小時的小學生。

如果中午不睡覺仍舊神采奕奕,那麼就不需要強行睡午覺,也不會影響孩子的正常發育。

午睡不能太隨意,這些問題要考慮

睡午覺的時間段:午睡時間儘量保持在中午12點到下午3點之間,

睡午覺的時長:孩子個體情況不同,具體午睡時間不同,一般在1.5個小時左右。

睡午覺的細節問題:午睡最需要注意的問題有3個。

  • 第一就是午睡和午飯之間的時間差,最好保持在半小時以上,也就是吃完飯半小時再開始午睡,吃完飯立刻睡覺不利於消化,也會影響睡眠質量。
  • 第二就是睡姿問題,一定不要在桌子上趴著睡、趔在沙發上睡等,而是要採用正確的睡姿在床上睡。
  • 第三就是睡醒之後要慢起,動作太快容易出現眩暈感,還可能出現站不穩摔倒的情況,一定要主要。

寫在最後

結合目前多數家庭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們還是很有必要培養孩子午睡習慣的,只有孩子睡眠充足了,孩子的大腦才會發育地更好、更健康,孩子才會更聰明。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侵權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