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的文明社會體系中,如果孩子想要有所成就,那麼需要擁有較高的文化水平。
因為文化水平高了、學歷高了,才擁有競爭力,才能夠擁有更多的發展機會和發展途徑,更容易獲得自己想要的生活。
因此,不少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急切地想要知道孩子到底是不是讀書的料,孩子未來會是怎麼樣的。
「你看人家小洲,絕對是讀書的料」,本以為孩子讀書會很好,哪料到一上學就驚呆了眾人。
小洲是小區里的名人,怎麼說呢,這個孩子還沒有上學的時候,媽媽就開始教他很多文化知識了,所以小洲認識的字都要比同齡人多很多。
所以,不少小區的鄰居在聊天的時候,都覺得小洲未來肯定能夠成大器,在學習上必然會非常的出色。
在小洲上了小學之後,一如鄰居們猜測的那樣,學習成績確實很好。
但是,這種情況卻沒有維持多久,在到了小學中段之後,小洲的成績就開始出現了明顯的下滑,就算是小洲的媽媽再怎麼去輔導,小洲的成績依舊無法得到有效的提升。
小區裡面的很多鄰居,在看到小洲的成績急劇下降的時候,也都是非常的吃驚。
不過,一位退休老師卻表示,其實小洲這個孩子,並不是一塊學習的料,他的身上並不具備學霸們所具有的一些明顯標識。
之所以,小洲在小學前期學習比較好,完全是因為小洲媽媽超前教育的原因。
而當孩子開始接觸新知識的時候,就將自身的一些劣勢完全顯現出來了,學習成績也就開始下降了。
其實,很多孩子都和小洲一樣,看似是個讀書的料,但其實並不是真的是學習的料。那麼,怎麼看孩子到底是不是讀書的料?主要看孩子有沒有這些特點,適用於多數孩子。
孩子到底是不是讀書的料,從這3點就能看出來,並非是胡說
平時是不是很講道理
講道理的孩子,通常學習也比較好,這主要是因為,講道理的孩子擁有正確的邏輯思維。
在思考問題的時候,並不會以一種過於主觀的狀態或是個人情緒好壞,來做出武斷的判斷,而是會以一種客觀的狀態,集合多種影響因素,進行綜合分析之後再得出結論。
這種思維習慣,恰恰對於學習是很有幫助的,孩子在思考學習上的問題時,也會具有極強的邏輯性,會根據各種定理、概念等知識基礎,來構建答題的整體思路,從而更高效、快速、正確的解答出題目。
其實這一點我們從那些比較顯著的學霸身上都能夠看出來。
比如每年的高考狀元,無論是寒門子弟還是富二代,無論是農民家庭還是經商家庭,他們都具有極正的三觀,平時行為做事都是極為講道理的。
平時的情緒是不是積極正面
孩子的情緒問題,其實和是否適合學習,具有非常直接的關係。
當孩子情緒處於積極狀態的時候,孩子在學習方面的效率就會很高。
因為積極的孩子其主動性很好,學習的時候求知慾比較強。
在他們的眼中,學習新知識是一件必須做的事情,是一件讓自己快樂的事情,是「分內之事」,就像是每天吃飯喝水一樣。
但如果孩子情緒消極的話,會將學習視為一種「身外事」,滿腦子想到的並不是如何將知識全部掌握,而是如何逃避學習。
另外,孩子的情緒是不是積極正面,也是孩子平時作息、學習興趣的一種側面體現。
如果孩子休息不好、吃不好、一學習就頭疼的話,那麼孩子肯定會經常處於負面情緒的。
所以,情緒經常保持在積極狀態的孩子,身心相對更健康,在學習方面自然會表現得更好。
做事的時候是不是較難干擾
通常學習成績好的孩子,還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缺點」,就是「叫不應」。
比如孩子在看書的時候,你叫孩子吃飯,叫了幾遍孩子才回應。孩子在玩的時候,你讓孩子喝水,仍舊需要叫好幾次。
很多家長覺得,這是孩子「耳朵聾」,甚至有些家長還會因此而訓斥孩子「聽不見」,說這是一種壞毛病。
但其實,這正是孩子精神高度集中的表現,也就是專注力較強的一種體現。
專注力,可以說是影響學習的一個最關鍵的因素之一,它決定了孩子的學習效率,決定了孩子在學習時的深入程度,也決定了孩子的記憶效率等等。
專注力強的孩子,在學習的時候往往事半功倍,學的很快,並且不容易出現知識盲點,在記憶力方面也很出色,幾乎達到一種過目不忘的地步。
所以,如果你再發現自己的孩子「叫不應」,可別去訓斥孩子了,因為那是孩子做事太專注了。
如果此時此刻你打攪孩子做事的行為,就是正在破壞孩子的專注力,時間長了,孩子的專注力也會受到相應的影響。
結語
孩子到底是不是讀書的料,從孩子平時的表現就能夠看出來。
當然,如果你家孩子具備讀書的料的這些特點,也別太得意,畢竟後天的培養也是非常重要的。
不過,就算孩子不是讀書的料,我們作為家長也不需要太過憂心,只要家長引導孩子走向正確的路,那麼將來孩子一定也會有大作為的。
【互動話題】:你覺得孩子是否是讀書的料能從哪些方面看出來呢?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侵權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