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第一份工作要避免這3個誤區,不要等到多年後後悔

2019-06-26     劉仕祥演講思維課

有一個學員曾向我諮詢:

我叫她小許。她畢業於國家重點大學,人也長得很漂亮。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是文員的工作。之所以選擇文員的工作,是因為當初她自己找了很多工作,也沒有找到合適的,剛好有一家公司給她這個工作機會,她就去了。工作3年後,小許發現自己的職業發展一直停滯不前,工資也沒有漲多少。正因為如此,她突然發現自己繼續這樣下去,自己的一輩子就看到頭了。就是在一瞬間,她決定辭職,去尋找一份更加有發展前景的工作。她想轉行做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可是因為文員工作跟人力資源工作差別比較大,又沒有實際的工作經驗,她投了很多簡歷都沒有回應。她問我該怎麼辦?

其實,像小許這種情況,轉行做人力資源工作比較困難,轉行相當於重新開始,她就相當於一個應屆畢業生。她做了三年的文員,很多思維早已定勢,再要去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短期肯定無法勝任,就算可以,有很多企業不會給她機會。

我建議她,可以先去考一個人力資源管理證書,系統學習一下人力資源管理知識,然後再找機會從人力資源管理的某一單一模塊入手,例如招聘,或許可以完成轉行。

太多人,跟小許一樣,剛畢業的時候,或者是貪圖輕鬆,朝九晚五,做著輕鬆的工作又或者是大學畢業前準備不足,找不到更好的工作,只能畢業後去找一份要求不高的工作。但是工作幾年後,發現職業根本沒有發展,最直觀的體現就是工資始終很低。於是就想換一份工作,可是等想換的時候卻發現,換工作不像換衣服那麼簡單,不是你想換就換。

很多人,在選擇第一份工作的時候,其實陷入了很多誤區,導致後期的職業發展處於被動。下面這3個誤區你一定要避免,不要等到工作幾年後才後悔。

誤區一:先就業再擇業,結果多年後再也無法擇業

這是很多人選擇第一份工作的時候都會陷入的誤區。

大學畢業的時候,學校職業規劃輔導老師經常給我灌輸的概念是「先就業再擇業。」其實是學校從自身利益出發,追求高的就業率而提出的口號。「先就業再擇業」其實當今大學教育失敗的產物。因為教出來的學生,大部分是沒有競爭力的,沒有個人的目標,所以叫學生先就業。

先就業再擇業,一般有三種解釋:1.大學生畢業後先找個工作幹起來,而不管是否適合自己,再尋找時機,找個中意的工作再跳槽,這就是所謂的「騎驢找馬」。2.大學生畢業時,只要有條件基本認可的接納,就先工作,實現就業,走進社會,工作一段時間後,認為不合適,可以重新選擇職業。3.大學生畢業一段時間,經過努力尋找仍找不到合適的、滿意的工作,但又迫於生存的需要等各種壓力,先將就著選擇一般的甚至不滿意的工作,等時機恰當再選擇中意的職業。現實生活中,前兩者占了99%。

先就業再擇業,其實是學校為了提高就業率而提出來。但對你個人來說卻存在很大的危害。

先就業後,還能輕易的擇業嗎?

積累錯誤的工作經驗後,無法再選擇正確的工作。比如說,A大學生喜好會計工作,畢業後卻做了兩年業務工作,但是他再重新選擇自己喜歡的,待遇較好的會計工作似乎不大可能,這是由於一方面,對會計知識已生疏,另一方面,一些待遇好的會計工作往往要有會計工作經驗。

就業慣性和以來心理使然,沒有勇氣再重新擇業。很多人再某種就業崗位工作一段時間後,會形成就業慣性和以來心理,在面對自己喜歡的職業時卻產生了空間心理。一是沒有勇氣去面對機會成本的累計損失,二是不同的工作要求和性質會讓人望而卻步。

先就業再擇業是有風險的,當然對於不了解自己、自身沒有競爭力的情況下,沒有辦法選擇自己喜歡的職業,先就業也是不得已的選擇。這就要求我們大學生從大學就開始做職業規劃,不斷提升自我能力,提高綜合素質,為擇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誤區二:認為360行,行行出狀元,所以選什麼行業不重要

360行,行行出狀元。這是至今在職場最為被人認知的真理。這個「行」,我可以理解為「行業」或者「職業」。據徐珂《清稗類鈔·農商類》載:「三十六行者,種種職業也。就其分工約計之,曰三十六行;倍之,則七十二行;十之則三百六十行。」可見「三百六十行」只是一個約數,其實自古之來,行業的工種決不止「三百六十行」,三千六百行也不止。不過「三百六十行」只是概括數,民間所流傳的「三百六十行」是個統稱,多年來習慣成自然,說起來方便,聽起來順耳,所以直到現在,說起行業還是籠統地稱「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狀元出自明朝馮惟敏《玉抱肚·贈趙今燕》,意思是每種職業或行業都可出傑出人才,用以勉勵人精通業務,鞏固專業思想。

行業是指從事國民經濟中同性質的生產或其他經濟社會的經營單位或者個體的組織結構體系的詳細劃分。

行業是商業經濟的載體,每個人畢業之後,進入社會工作,都必須選擇行業。但是每個行業的發展程度都是不一樣的,有的行業剛剛起步,有的行業則已經發展成熟甚至已經走下坡路。例如印刷業,以前很火,但是現在慢慢也沒落了。如果你選擇了這個行業,恐怕會面臨轉行的選擇。

所以職業規劃還是要考慮行業的,如果不考慮行業,恐怕以後會更加被動!

要做好職業定位,必須做好行業分析。因為每個行業本身所處的發展階段及其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未來發展趨勢等都不一樣。所以,判斷行業投資價值,揭示行業風向,可以為大家提供職業選擇決策依據。正所謂「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起來。」

小米公司CEO雷軍和劉德華曾在清華大學展開一場名為「將人生變成戰場」的對談,「科技界勞模」與「娛樂圈勞模」的首次公開對話引來了眾多米粉與華粉的關注。

雷軍在對話中說:「40多歲之後,我領悟到順勢而為。要想大成的話,就像我之前講的颱風來了,豬都可以飛。如果能保持豬一樣的態度,也能成功。」劉德華回應說:「那我就是那頭豬!」

八十年代擺地攤的飛了天,九十年代做淘寶的飛上了天,二十一世紀,有網際網路思維的企業和做與微字有關的人飛上了天。

所以選擇一個好的行業對一個人的職業發展非常重要。只有選擇對的行業, 我們的職業才能更容易取得成功。每一種職業在不同的行業里的發展程度是不一樣的。

行業分類

按發展前景分類

a.朝陽產業----未來發展前景看好的產業。

b.夕陽產業----未來發展前景不樂觀的產業。

按技術類型分類

a.新興產業----採用新興技術進行生產,產品技術含量高的產業。

b.傳統產業----採用傳統技術進行生產,產品技術含量低的產業。

要素集約度

a.資本密集型----需要大量的資本投入的產業。比如鋼鐵房地產

b.技術密集型----技術含量較高。比如飛機製造

c.勞動密集型----主要依賴勞動力。比如紡織

d.知識密集型----依靠創意設計等智慧投入。比如創意產業

e.資源密集型----依賴資源消耗。比如煤炭木材

選擇職業要進行行業分析

行業是由許多同類企業構成的群體。如果我們只進行企業分析,雖然我們可以知道某個企業的經營和財務狀況,但不能知道其他同類企業的狀況,無法通過比較知道企業在同行業中的位置。而這在充滿著高度競爭的現代經濟中是非常重要的。另外,行業所處生命周期的位置制約著或決定著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汽車誕生以前,歐美的馬車製造業曾經是何等的輝煌,然而時至今日,連汽車業都已進入生命周期中的穩定期了。這說明,如果某個行業已處於衰退期,則屬於這個行業中的企業,不管其資產多麼雄厚,經營管理能力多麼強,都不能擺脫其陰暗的前景。還有誰願意去大規模投資於馬車生產呢?

所以我們在考慮選擇行業時,不能選擇那些快要沒落和淘汰的"夕陽"行業。選擇大於努力,我們一定要分析和判斷企業所屬的行業是處於初創期、成長期,還是穩定期或是衰退期。

誤區三:以過去決定未來

很多人職業規劃師在給別人做職業規劃時,過分強調過去知識、能力、經歷對未來職業規劃的作用,導致很多人失去了改變命運的機會,這就是誤人子弟!這種理論就是忽視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心理學理論告訴我們,人有很強的學習能力,我們今天的所有能力都是通過不同方式和途徑習得的,同樣,我們還有調整自己、改正錯誤和提高自己的能力。"過去不等於未來",過去不行不等於今天不行,今天不行不等於未來不行!

我的口才班有個學員,曾經分享了口才對他職業選擇的影響。他是個有表達障礙的人,甚至有點口吃。每位與他有交流的人,都對他說,你以後還是不要做跟語言有關的事吧,就做一個計算機編程人員,因為這個工作可以不用經常與人交流。因為他是學計算機的,當越來越多的人跟他這樣說的時候,他就信以為真了,即使編程工作不是他內心喜歡的工作。所以畢業後,他就進入一家網際網路公司成為了一名高工資的程序猿!可是就算高工資,由於不是內心感興趣的工作,所以平時工作很痛苦,每天都在熬日子!他內心渴望的是與人去交流!

終於有一天,他實在受不了,他決定跳出這個讓他無比壓抑的職業。可是,自己表達不好怎麼去跟別人溝通呢?於是他上網去找各種鍛鍊口才的方法和視頻,每天都堅持朗讀,並參加專業的口才培訓,在堅持了幾個月之後,他終於可以比較順暢地和別人溝通了。他去找了一份軟體銷售的工作,這樣既沒有丟掉自己的專業,也可以經常與人交流。現在,他做得非常好,每天都做得很開心,因為,這樣的工作,是他發自內心喜歡的!

如果他當初聽了別人的話,認為現在口才不好就不要去做與人交流的工作,那麼恐怕他這輩子都會過得不開心!人的潛能是無限的,只要你想改變,總能找到方法!怕的就是你從此認命,認為自己過去不行,所以未來也不行!

你的過去不等於未來。不管你過去是多麼自卑,多麼內向,多麼能力低下,沒有人可以判定你未來就一定糟糕。只要你內心依然對未來充滿希望。

在選擇第一份工作的時候,一定要避免以上3個誤區,這樣可以讓你少走很多彎路。總之,做好職業規劃,要「看過去,看現在,看未來」,不僅要看你的能力、興趣、價值觀是什麼,還要看這個社會的趨勢是什麼,看你未來想要什麼。

作者:劉仕祥,實戰落地演說教練,資深生涯規劃師,國家心理諮詢師,人力資源管理師,暢銷書作家。著有《在最能吃苦的年紀,遇見拚命努力的自己》《直擊人心:從0到N職場溝通術》《20歲不努力,40歲會出局》《人力資源管理從新手到高手》。

【訂閱】歡迎大家點擊頭像關注我,不僅能夠免費學習到你在別的平台學習不到的演講口才和個人成長知識,還有可能交到很多高品質的朋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QRNG62wBJleJMoPMaaV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