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的孩子出事不敢告诉父母?沟通,是中国父母和孩子间最大的问题

2019-09-21   小学生学习

不久前,广西南宁一位大学应届毕业生,2天内被骗走7万多元。

“我现在已经濒临自闭,既不敢告诉家人,又怕自己扛不下去。”




一句“不敢告诉家人”让我的感触很深.

为什么女孩明明深陷泥沼,也不愿向最亲近的家人求救?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

今年2月,一位21岁女孩跳楼身亡,父亲整理遗物时才得知,女儿在3年前借了几千元网贷,利滚利后,还了8万,还欠17万。

想到女儿拆东墙补西墙的痛苦和最后的绝望,父亲潸然泪下:如果女儿说出来,一家人一起想办法,很容易就解决了。

是啊,比起孩子的生命,钱算什么?犯错算什么?

可孩子竟宁愿自杀,也不肯找父母求助。

是什么,让我们的孩子遇到困难时宁愿自己崩溃,也不求助父母?

01


6月27日,河南的7岁小朋友余宝宝在武汉某地铁站冲进了车厢,而母亲却被关在了车门外,母女两人就这样走失了。



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余宝宝最终回到母亲身边,而此时,却没有出现母女两人相拥而泣的画面,

找回孩子后,母亲的第一反应是对着女儿劈头盖脸地一阵痛斥,孩子委屈地在原地痛哭。




网友们对此也是议论纷纷:

@老招招招财:本来就不对,7岁的孩子了,跟她妈妈不一起自己一个人冲进车厢不骂她骂谁?不是懂事的小孩儿了。@TA在灯火阑珊处:如果不教育,不长记性,以后再走失,找不回来怎么办?@奥苏伯尔保佑我:我还记得很久以前,半夜在家听到医院里有孩子在找妈妈,结果找到妈妈后被痛骂了一顿,孩子也是哭得很惨。大晚上在医院找不到家人已经很可怕了,多想妈妈温暖的怀抱啊!


很多人都说现在的孩子心灵太脆弱了,被大人骂了几句就都受不了,甚至有的还想轻生。

但问题只出在孩子身上吗?

02


综艺节目《我家那闺女》中,焦俊艳说:痛苦讲给你们(父母)听,我会得到双倍的痛苦。

孩子的本性都是单纯的,考虑问题都很简单,无论是被欺负了还是受伤难过了,都想着回家第一时间告诉爸妈,向爸妈诉诉苦,寻求安慰。

可是很多父母逐渐发现,孩子有什么事都不愿意说了,不报喜也不报忧,所有的委屈宁愿自己咽下,也不想告诉父母。

一些知乎网友的答案引人深思:

@清欢:四岁时因为丢了五毛钱,被我妈打到好多天都不敢坐.......这样的事数不胜数,对家庭的失望大概就是那样开始,我再也没有想过要回那个家。 @kelly:小时候被同学冤枉说我偷钱,我父母知道,也不为我讨回公道,把我领回家,他们该看电视看电视,该看报纸看报纸。从那以后,我就知道在外边遇到任何委屈,不用去找他们了。 @零·sky:初中时,两个男生跟老师说我打他们俩。我说不是我,我妈根本不信,就说是我的错,骂了我一顿。现在想起来鼻头都是酸的。后来有什么事情都不愿意说了。


黄磊曾说,最可怕的不是孩子在外面做了什么,而是你不知道他在外面做了什么。他做什么不重要,他会不会告诉你,最重要。


80%的孩子出事不敢告诉父母?沟通,是中国父母和孩子间最大的问题

《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发现,中国的父母和孩子存在着很大的沟通问题。

调查数据显示,两成多家庭几乎没有亲子沟通,即便有沟通,也不讲究方式方法,对孩子缺乏尊重。

知乎上有个问题“和父母无法沟通你有多绝望?”

里面有位网友的话印象深刻:他们以为我更懂事了,其实我只是不愿意再说我的想法了。

如果父母和孩子没有沟通,或者无效沟通,不了解孩子真实的想法,总是把自己的意志和想法强加到孩子身上,孩子也会逐渐放弃和父母交流。

03


不要孩子一犯错就责骂,只会把孩子推得更远。

尹建莉说,孩子宁可承受拖延的痛苦,也不告诉家长,这其实是个信号,说明家长和孩子的相处出了问题。

避免让孩子不再和我们交流,我们应该这么做:

1、学会好好说话

网上有人做了一个“父母做出哪些最让你不能忍受的行为”调查,排名前三项的分别是:

贬低打击嘲讽子女拿别人家的孩子来“刺激”子女认为自己总是正确的,喜欢指责子女


在父母看来可能随口一句话,却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伤害。




《好好说话》一书中,有一个案例:熊孩子总是丢三落四,牛奶没喝完也不放回冰箱。

以前就会骂孩子:“牛奶没喝完为什么又没放回冰箱?”

后来发现,转换一下语言效果会更好:“喝过的牛奶不放回冰箱会坏掉的。”

这样孩子不仅会真正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也会主动把事情处理好。

2、用心陪伴孩子成长的每一步

网上有一句话让人心酸,“孩子,我抱起砖头就抱不了你,抱起你就养不了你。”

父母忙于生计,无心陪伴孩子是现代社会的现状。但其实只要做到有效陪伴,并不需要耗费太多的时间精力,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比如在全家一起吃饭时,可以互相分享遇到的趣事;在孩子睡觉前,给他一个完整的睡前小故事时间。

父母对孩子好好说话,和孩子一起玩,在爱和陪伴中发现孩子的进步,孩子的幸福感更强。

3、先倾听孩子怎么说

《正面管教》一书中说:父母不愿意倾听、理解孩子的话,最终可能会丧失倾听的机会,到最后孩子什么都不愿意和父母说。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别人尊重的愿望。

孩子也是一样。

如果父母能尊重孩子,尽量挤出时间与孩子谈心,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倾听孩子的真实想法,孩子会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包容和支持,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就会更加自信。


一个网友讲过刻骨铭心的两件事:

一次她考到了班级前三,老师叫来妈妈:“她可能考试作弊了。”

妈妈说:“她只是考得比较好,不是作弊。下次考试,如果她还是这个成绩,那就说明是她自己进步了。”

另一次因为说话被老师叫家长。妈妈摸摸她的头说:“我会教育她。”

回家后妈妈没有骂她,只问到底发生了什么。

后来这个女孩从重点大学一直读到研究生。

她说:“谢谢我妈给我的温暖,对我的信任,否则我真不知道今天自己能怎么样。”

当孩子知道任何时候父母都会站在自己这一边,

即使父母不认同自己的行为,也永远爱自己这个人,

当家中充满的总是“没关系,谁都会犯错”这样的恩慈与接纳,

孩子就有了最深的安全感,有了任何时候都可以回家的路。


听过一个对家最好的定义:

孩子问妈妈:“只有我乖的时候,你才爱我吗?我做了不好的事情,你也爱我吗?”

妈妈说:“我还是会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