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地发现22名学生+7名老师确诊!关于开学,这点非常重要

2020-04-24   小学生学习

开学在即,昨日一场新闻发布会上,深圳市卫健委通报的一则消息则让大家的心再次紧张起来。



深圳市卫健委副主任吴兵介绍,截至4月21日,深圳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病例461例,另有33例无症状感染者尚在接受医学观察。在深师生中,共有27人报告感染新冠病毒。



教师6人


深圳市共报告在本市工作的教师感染者6人,其中5例确诊病例(出院4例,在院1例),1例无症状感染者,已解除隔离。


学生21人


在深圳各学校读书的学生中,共报告感染者21人,其中确诊病例16例,均已出院;无症状感染者5例,解除隔离4例,在院1例。其中——


  • 小学生10例,7例确诊,3例无症状感染者;
  • 中学生7例,5例确诊,2例无症状感染者;
  • 大学生4例,均为确诊病例。


两地发现22名学生+7名老师确诊!关于开学,这点非常重要


黑龙江也出现一位无症状感染的中学生,这位13岁的中学生成为最小的无症状感染者再次使得开学复课成为热门话题。


龚某,男,13岁,学生。常住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某小区。4月16日,经专家会诊,龚某被诊断为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龚某系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曾与确诊病例有过多次生活接触。


另外一位教师也成为确诊病例:病例2:王某,女,30岁,教师。常住址:呼兰区老烟草楼。曾在哈尔滨市第二医院陪护丈夫住院。4月17日,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这会不会影响开学呢?


从文中看,深圳目前只有1位老师和1位学生还在住院治疗,其他人都出院了,解除隔离了。这个存量对于一个千万人口级别的城市来说,微乎其微。


钟南山院士说:这个传染病不可能减少到零,它的传播系数在那些国家没做好的国家,是一个人传五个,甚至于五个、六个、七个,但是中国按现在的做法,传播系数已经到了0.2、0.3了,很低了,这样的话我们就不可能引起大的传播。我们绝对不要说一个学校出现个别的就停掉。


所以,大家没有必要太焦虑。对于学生来说,安全肯定是放在首要位置的。但对于学生的学习,特别是处于一、二、三年级的孩子,学习也是万万不能停滞不前的!


可能很多家长都不知道这样一条规律:


一年级的成绩,决定三年级的分数;三年级的分数,决定高考的水平。


一年级是道坎,二年级是个坡,三年级是座峰!抓好小学前三年,比之后苦抓10年更有用!


一年级是道坎


很少家长意识到一年级的重要性。因为一年级所学的知识最少,分量最轻,似乎不用怎么学,孩子就可以轻松考100分。


有教育专家说过:一年级高分是假象,其中有很大“水分”。


考的多数都是记忆内容。

题目都不难,孩子听课了就会做。

语文没有阅读和作文,数学只是加减乘除,容易得分。


一年级怎么学才能真正打好基础,这才是我们要注意的。


01

一年级对于孩子来说至关重要!


柏拉图说过:“人类在幼年时期,人格和个性最容易受到教育的影响,想要塑造成什么模样,就可以塑造成什么模样。”


刚进入校园的孩子还是一张白纸,不知道学习要怎么做,没有形成各种习惯,也不会自主学习。


正因为一切为零,从零开始的教育才更加重要。万丈高楼平地起,从一年级开始给孩子打好了基础,后面的教育才能出效果。


02

一年级孩子的典型特征


有老师总结过一年级孩子的特征:


对小学充满好奇,但因为不习惯而难以适应;注意力不集中,很难做到专心听讲,自觉学习;喜欢被表扬,很信任老师;十分依赖父母,较难独立完成作业;


正因为对大人的依赖性强,父母的教育与指导能直接帮助孩子形成行为习惯。


一年级狠抓孩子一个月,比六年级盯一整年更有效!


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我们都要明白,一年级是孩子人生中第一个转型期。


为了让孩子尽快适应校园生活,必须帮助他们树立学习意识,培养学习习惯,找到学习方法,获得学习动力。


培养学习习惯:


一年级学生要养成以下习惯:专心听课,积极发言,不懂就问,爱护课本,认真作业,尊重老师,谦虚求学。


孩子的一年级也是家长的一年级,给孩子养成好态度、好习惯,孩子一定受益匪浅。


二年级是个坡


升到二年级,不少家长发现,孩子的“满分优势”没了,分数总在95分上下徘徊。分析试卷时才发现,语文容易在看图说话上被扣分,数学则直接暴露出孩子的“粗心”。


二年级是“纠错”的关键时期,也是狠抓习惯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年里,大人付出得多,孩子也能收获得多。


如果说一年级是习惯的“开始”,那么二年级就是习惯的“巩固”阶段,家长需趁热打铁。


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仅靠一年级的几个月是不可能让习惯完全成型的,因此二年级还得继续。


孩子上了二年级,面对比一年级多了一倍的作业量,会开始出现写作业磨蹭的现象,因此家长还需要教会孩子如何有计划地学习。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一句话:


必须随时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会成功。


只有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才能有半小时玩的时间;


帮助孩子把作业拆分,循序渐进地让他们完成,无形之中减轻他们的压力;


每天饭后,花几十分钟帮助孩子梳理当天所学的知识,让他快速进入作业时间;


给孩子定好细致的目标,让他把繁重的课业压力转化为动力……
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有很多,家长们可以按照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尝试。


另外,二年级的孩子在培养习惯上要比一年级容易很多,因为他们已经逐渐懂得何为学习,因此在这一年里可以加大对他们好习惯的培养,为接下去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年级可以培养的习惯包括有:


在学习上专心的习惯;

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每天阅读书籍的习惯;

制定学习计划的习惯;

善于记笔记的好习惯 。


有没有发现,这些学习习惯都是在学校老师指导下必须完成的日常行为?所以家长只需要监督孩子做到就可以。


在这一年内尽可能多地去配合老师的教育,孩子会展现出他最好的学习状态。


三年级是座峰


如果说六年级是座大山峰,那么三年级就是座小山峰,很多孩子会在这里摔跤。


经常听到家长抱怨:“我家孩子现在就是三年级,头痛啊,阅读理解不会理解,作文也是重灾区!”


很多孩子一二年级经常考高分,上了三年级成绩却一落千丈,让家长摸不着头脑。


那是因为遭遇了“三年级滑坡”。


01

为什么会出现“三年级滑坡”?


也叫做“三年级现象”,是指孩子上了三年级后,不仅成绩滑坡,各方面的表现都明显变差,开始偷懒,不爱学习。


要知道,三年级的知识量几乎是一二年级的总和,难度也翻了倍。


从简单的识字写字到复杂的阅读写作,从简单的加减乘除到复杂的四则运算,学习难度的翻倍,意味着孩子的学习要进入新的层次。


那些基础没打好的孩子,自然会学得很吃力。处于过渡时期的孩子,因为学习态度不同,慢慢地会拉开差距。


成绩好的孩子会更加努力,越学越好;成绩一般的孩子会屡受打击,从而懈怠。


02

哪些孩子会出现“三年级滑坡”?


有老师这样强调:滑坡的背后,滑的是成绩,缺的是习惯。


这四种孩子最容易出现“三年级滑坡”。


第一种:基础差的孩子。


一二年级学的是浅显的知识,三年级就开始学习抽象的知识。


基础差的孩子,不仅对着阅读和作文一筹莫展,可能连最基本的题目都做不好。


第二种:明显偏科的孩子。


孩子出现明显退步,一般从偏科开始。


只要有一门短腿,就很难让总成绩名列前茅,而且差的学科也会影响到好的学科的学习。


第三种:积极性差的孩子。


上了三年级,老师不会再面面俱到,需要学生更自觉、更主动地学习。


如果孩子等着老师教,等着老师布置学习任务,就会落后于学习积极的同学。


第四种:学习能力差的孩子。


上了三年级后,家长能帮忙的已经很少了,更多的要靠孩子自己学习。


如果没有好的学习能力,孩子会学得很吃力。


03

如何跨越三年级这座峰?


特级教师王崧舟认为,具备以下三种品质的孩子,对“三年级滑坡”有强大的免疫力:


第一,效率;

第二,习惯;

第三,专注。


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


除了督促孩子不拖延,不磨蹭外,家长可以运用一些小技巧帮助孩子提高效率。


如要求孩子按计划学习,让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平时也要劳逸结合。


优化孩子的学习习惯。


一二年级养成的好习惯,要继续落实,并且一直保持下去。


还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纠正他们错误的坏习惯。


关注孩子的专注程度。


确保孩子有充足的睡眠与休息,能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学习。


打造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不干扰孩子,不过度干预,让孩子学得更专注。


家长最好做到“四要四不要”:


要多多鼓励,不要唠叨批评;

要轻松愉快,不要过分紧张;

要重视态度,不要强调分数;

要合理定位,不要期望过高。


教育孩子不能急于求成,务必从小抓起。


家长的全力配合,是孩子最大的福气。一至三年级是一段不断往上攀登的征程,每一步都要走好,走踏实。


声明 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等,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