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下午2点多,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某中学初三学生戴口罩上体育课猝死。
4月30号,西南大学返校学生中发现了一起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病例。
4月30日,四川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例(1例为吉林延边输入、1例为湖北武汉输入)。
5月6日-11日,河南各地小学将陆续开学。
疫情还未结束,再一次提醒每个人,防疫不能放松!
//初中生戴口罩上体育课猝死//
近日,学习哥在微博看到一则河南某地初三男生体育课上跑步猝死的消息。鼻处一直流血,堂姐怀疑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目前警方已经介入调查。
4月28日,去世男生的堂姐李女士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还原了当天的事发经过。
戴口罩操场跑步身体向后仰倒
堂弟小李今年15岁,就读于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某中学初三。4月24日下午2点多,返校复课的堂弟是在体育课上发生的不测。
李女士介绍,“他在操场上跑步时晕倒,直接摔倒在水泥操场上……送到郸城县第一人民医院不治身亡,我二叔给他换衣服,碰到他脖子时,他的鼻子里都是血,嘴里吐血。”
小李的父亲李先生告诉华商报记者,“当天下午,学校打电话说我孩子晕倒了,正在抢救,等我赶回来,活蹦乱跳的孩子就变成了一具尸体,再也无法开口说话……”
河南媒体也对学校猝死事件进行了报道
跑步时后仰头部着地又反弹起来
事发后,李先生看到了学校的监控视频,“我儿子上体育课,前后也就两三分钟,他戴着口罩绕着操场跑着跑着,身子向后仰,就倒了下去,头部着地,又反弹起来,体育老师和同学又是拉又是抬……”
李先生和儿子父子情深
李先生证实,儿子送到医院抢救时就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医院给我们出具的死亡证明上就写的是猝死,但具体什么诱因需要做尸检,我们家属不同意,我就想给孩子留个全尸……”
//持绿码初中生核酸检测为阳性//
前几天广州一所中学返校前的大排查,给家长们再一次敲响了警钟。
4月25日,广州一所中学在开学核酸检测中,一名籍贯湖北的15岁女生核酸检测为阳性,且为无症状感染者。
这名女生常住广州,近期从湖北持“绿码”返回,准备开学复课。
想想就有点后怕:如果学校没有进行核酸检测,无感染症状者可能会让全班同学和老师面临巨大的被传染风险。
据测,一个无症状感染者可以传染3~3.5人,概率是非常高的。
不要以为这只是个例。
稍有松懈,疫情就有“卷土重来”的态势!
此时此刻,这场战役远没有结束!
“千万不要觉得把孩子送进学校就不管了,家长首先要做好自己的防护。只有我们整个社会处于一个健康的生活体系中,孩子们才能尽快安全复学。”
越是在大家麻痹大意的时期,家长越是要好好保护孩子!
前段时间,中国旅游研究院还披露,“五一”出游人数预计将达到清明的2倍以上,达到9000万人次,疫情之后首个真正的旅游小高峰即将出现。
2
我们把时间调到半个月前,你就能看到旅游景区恐怖的聚集人群!
4月18日,贵阳4A景区黔灵山公园恢复开放。
当天门还没开,门口就已经排起了长队,数百人就这么挤在一起。
按照专家的要求来说,人与人之间应当相隔一米,并且避免人员大量聚集才是。
但我们看视频中的人,别说一米,恐怕连半米都没有。
更夸张的是,在人员这么密集的情况下,还有一些人连口罩都不戴。
就真当疫情不存在了是吗?
河南郑州的一个公园沙滩也是人气爆棚。
小小的一方人工沙滩,挤了上百位家长和孩子。很多孩子玩得不亦乐乎,却忘了佩戴口罩。
一旁的保安人员急得不行,时不时就要拿起喇叭提醒:“佩戴口罩,不要聚集,不要聚集。”
很多网友在看到这段视频后,都表达了自己的不解:
就在前两天,各省市的五一放假通知下来了!
“全体师生不得离开本市”成为这些地方统一的防控节奏!
郑州
假期期间,原则上学生和教师不出市域,学校校长要引导、倡导家长不出郑州市,降低风险,确保复学后师生安全返校。
学校要落实好值班制度,不允许无关人员进入学校。高三、初三外地生原则不离校,学校妥善他们在校学习和生活。
假期结束学生返校前,学校要针对重点人员进行风险评估,按照防疫要求,分类化解,落实隔离、检测等相关措施,学生入校前,统一检验,合格后方可入校,务必将风险排除在校园外。
焦作
针对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要求疫情防控期间,所有师生实行家校“点对点”闭环管理,各学校要引导学生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跨区域流动,特别是五一假期期间,原则上不得离开焦作市辖区(含六县市);
凡离开焦作市辖区的要向学校报告备案,所有教职工家里如有来自武汉或境外返回人员,要按规定及时上报。
随着中国疫情防控进入“下半场”,很多人把防疫的目光放在输入型病例上,认为只需做好“严防输入”,就可以高枕无忧。
但事实并非这么简单!
据报道,3月25日的中欧抗疫视频会上,钟南山院士表示:在全球疫情的背景下,为防止第二波高峰,仍应保持现有的防控措施,同时严格外防输入。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3月27日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提到:“保持警惕,防控措施要紧,但是方向与第一阶段有不同。”
两位医学专家的双重警钟之所以在此时敲响,皆是因为“内生风险”仍在虎视眈眈!
美国堪萨斯大学医学院教授董亚峰将导致二次疫情复发的内在风险总结为四点:
其中,对于无症状感染者问题,张文宏认为它是“我国进入疫情防控“下半场”的一类重要监测目标。”
因为,这类患者有较强的免疫能力,可以在感染病毒后14天内不发病,病毒在其体内存在时间超过三周,具有传染的可能性。
他们如果没有被及时发现和隔离,就存在社区传播的隐患。所以,即使国内的防疫形势向好,大家也千万别放肆!
钟南山院士前段时间也提醒大家:不管是在居家、公司或者是公共场所,保持一定的距离非常重要。当前不要参加集会,也不要聚餐:
面对复杂的新型冠状病毒,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琪表示:到今天为止(我们对新冠病毒)也是只了解了一点点,后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早在之前,李兰娟院士和张文宏教授在面对媒体时就谈到了这个问题。
其中李兰娟对所有计划外出游玩的人提出几点警示:
可以适当的到人员聚集不多的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
但必须避免人群太多的汇集,尽量选择国内游,中国才是最安全的!
当心无症状感染者,外出必须带上口罩!
张文宏教授在近期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也谈到了五一游玩的的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他就建议大家五一假期外出时,尽量选择室外场所,人群聚集时需要戴上口罩。
同时对于家长们,他也提出了一点警告:
孩子不会成为零号病人,因为孩子不会跟外界主动接触,他们的接触都是大人带给他的。
如果家里有孩子要去上学,家长就应该进入一个“战斗状态”,身为家长就得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而作为普通人,面对情况复杂的防疫环境,张文宏给了大家一个简单粗暴的“不感染”秘诀——不接触!
张文宏认为:传染病里面的一个关键点,就是接触。没有接触,就没有感染。在疫情暴发非常厉害时,我们发现,所有的感染都是密切接触传播开来的。
总结这些专家的阿耀店,归纳一下,就是三点!首先,去人少的景点!到了景点不扎堆,与人交谈、排队、候车时尽量保持一定距离,自带干粮,尽量别去餐厅吃饭,因为餐厅吃饭,人人都摘口罩,又是室内场合,非常容易感染!
其次,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注意咳嗽和打喷嚏礼仪,不摸眼口鼻,合餐注意使用公筷公勺。
第三,国内才是最安全!!!坚决不出国,尽量不出省,选择私家车出行。
这些做法,要坚持到什么时候呢?
我们应该坚持到能够看到以下三条新闻中的任意一条为止:
海外主要疫情爆发国家感染病例基本“清零”;
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研制、试验成功,开始推广使用;
COVID-19的特效药研发成功,类似达菲之于流感的那种。
是的,请记住:就目前而言,自由的生活还远未到来,我们仍要继续戴口罩、勤洗手、少集聚、多通风!
这不仅是保护自己、保护亲人,更是保护这个国家,保护这片土地上的千千万万人!!
越是在形势好转的时刻,我们越要保持清醒头脑,因为疫情防控仍然艰巨复杂。
1%被传染的微小可能性,降临到每个人身上,就是100%的灾难。
声明 本文素材来源于河北青年报、微博、成都教育通等。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